一个数学界莫扎特

2015-11-07 05:09杨思敏
人物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界数学系莫扎特

文|杨思敏

一个数学界莫扎特

文|杨思敏

他超天才,但好莱坞不可能拍他的电影

天才都是异于常人的吗?从《生活大爆炸》里智商超群却情商堪忧的科学家谢尔顿,到有着“美丽心灵”但饱受妄想症困扰的约翰·纳什……似乎所有光环下的智慧和成就,都伴随着一个充满坎坷的人生。相比之下,陶哲轩先生就太正常了。

陶哲轩,数学家,今年9月成功破解了埃尔德什差异问题,也是邱成桐之后荣获菲尔茨奖的第二位华人数学家。他现居澳洲,今年40岁,被西方媒体称作“数学界莫扎特”。在他看来,音乐和数学有时候是相通的。“数学的真谛并不需要做得快,而需要耐性及创意。有时要与人合作,有时又要即兴发挥。和音乐家差不多。”陶哲轩认为,神童时代的他根本不是在做数学,“做数学系的学生和成为数学家有很大差别。很久以后,我才懂得数学的真谛。”

尽管如此,他的数学天分很早就显现了出来:他2岁会阅读,7岁上高中,9岁上大学,10岁成为最年轻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牌得主,24岁做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正教授,31岁获菲尔茨奖。他用一项又一项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奖项巩固人们对他的看法。尽管他并不在意。

“他超天才,但好莱坞不可能拍他的电影。因为他生活太正常,不怪异。”《时代周刊》这样评价陶哲轩。他似乎打破了好莱坞电影中天才学者的模型,从小性格乐观,家庭和睦,与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一样。

比如,他年轻时,和很多同龄的男孩子一样,喜欢打游戏。他教书时,喜欢强调数学有趣的一面,而他的学生们都说他拉黑板的动作特别帅。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正念六年级的孩子贪玩好动,作为一名父亲,他每天接送自己的孩子上学,陪他们玩游戏。他还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会亲手将猪排配西红柿酱的菜谱认真抄写在笔记本上。再比如,他放弃了美国东海岸名校的职位,因为偏好放松的工作氛围和美好温和的加州天气。他甚至比一般人还擅长倾听、合作。他说数学是一个统一的科目,“当我将某个领域形成的想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时,我总是很开心。”

他从未显露一丝智力优越感,也并不期待天才光环下的耀眼人生。获得菲尔茨奖后,澳大利亚某知名汽车品牌邀请他主演一个有关澳洲英雄的宣传大片,他拒绝了。同时他还拒绝了那些关于讲学讲座和出版书籍的邀请。或许简单的生活对他来讲已经足够。他是一名数学系教授,平时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上课,然后下班回家,正好妻子带儿子也刚好回来。4岁的女儿刚吃完晚饭,正在吃甜品。见到爸爸妈妈,女儿从椅子跳下来,高兴地跑来跑去。

猜你喜欢
数学界数学系莫扎特
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丘成桐
中国数学界元老——王元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数学界中的“消失术”
数学界女神
论Gross曲线的二次扭
Constructing DHCP Using Electronic Archetypes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