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5-11-07 05:44郭灿军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郭灿军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郭灿军

目的 观察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5.00%(18/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

脑出血在神经内科中发病率较高,具有极高的致死风险,据相关资料显示,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死亡率可达40%-70%,其中以占位现象以及梗死后脑积水引发的脑疝或中线移位导致的死亡为主[1]。在急性期中存活下来的患者其神经功能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缺损[2]。开颅术以及内科保守治疗是两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前者创伤较大,后者治疗周期长且疗效不尽人意。随着微创治疗时代的到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深受医学界的青睐,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费用也能被患者所接受。为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43-74岁,平均年龄(52.51±2.73)岁;脑叶出血9例,基底节出血15例;出血量 36-63ml,平均出血量(48.53±6.51)ml。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54.83±2.17)岁,脑叶出血10例,基底节出血14例;出血量36—59ml,平均出血量(46.03±5.11)m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1)均经脑部CT确诊;(2)出血量均≥35ml;(3)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4)排除复发性脑出血者;(5)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6)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进行降血压、降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处理,并给予营养支持,防范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根据CT下血肿位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血肿最大层面及中心距离最近处选择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针选用YL-1型,一一将颅骨、颅脑膜穿透,然后选用塑料针芯,针芯退出后,将引流管接入,将血肿表层液体抽吸出来,使用塑料针芯插进血肿中心,以将血肿抽吸出来。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尿激酶注入腔内以彻底引流出残留血肿,将引流出的血肿超过80%后便可拔出引流管及穿刺针[3]。

1.3 观察指标[4]治疗后3个月,采用NIHSS评分以及ADL分级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1)治愈:NIHSS评分降低91%-100%,患者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2)有效:NIHSS评分降低46%-90%,患者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患者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4)无效:NIHSS评分降低在18%以下,患者未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出血发病患者中以老年群体居多,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资料显示,一般在脑出血后20-30min便会形成脑血肿,而在6h内有83%左右的血肿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形成血肿6-8h后血肿周围的组织会发生移位、缺血、水肿等病理变化,而6-12h后组织则会出现坏死[5]。近年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临床治疗方面应用逐渐广泛,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操作便利、费用低等优点。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王晓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01.

[2]杜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2:251-252.

[3]王晓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01:89-90.

[4]吴明超,曹铭华,江顺福,高黎明,毛元潮.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中国当代医药,2014,27:45-47.

[5]傅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23:4-6.

作者单位:471300河南洛阳伊川县中医院中风科

R651.1

B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