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2015-11-07 05:44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规范化评估疼痛

卢 芳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卢 芳

目的 对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84例于我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B组展开常规护理,A组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结果 A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对比P均<0.05。结论 对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可推广。

急诊手术;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对患者进行开展护理工作时,越来越注重患者身心的舒适性,尤其是疼痛护理。急诊手术患者往往具有病情危重的特点,医师在对其实施紧急救治后,会根据自身经验、习惯性的为患者提供术后疼痛护理服务,但往往护理效果不佳,在改善患者疼痛效果方面不显著[1]。本次研究对我院4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整体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84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男,41例女,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36.5±5.7)岁,ASA分级为Ⅰ-Ⅱ级;排除经探查不能实施手术切除法治疗、不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以及不能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患者。平均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2例,两组性别、年龄、ASA分级等三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组展开常规护理,医护人员根据自身习惯,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对患者常规实施疼痛护理,不采取任何护理干预措施;A组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加强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术后疼痛病症以及影响,熟练掌握有效镇痛方法,评估疼痛病症,并认真考核;(2)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主要对术后疼痛机制、疼痛强度评估方法、疼痛带来的危害以及应用止痛药物等方面知识进行评估,加深患者对疼痛的认知,避免过于担心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不良情绪,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3)超前镇痛:术前8h为患者应用塞来昔布等止痛药物,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4)镇痛护理:术后对患者病房进行巡视时,主要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记录,每隔4h为患者进行1次静息疼痛评分,如评分超过4分,则及时告知医师,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可采取多种模式联合镇痛方式处理法;(5)松弛疗法:告知患者规律性呼吸,学会自我掌握肌肉节律性运动方法,有效缓解或者消除情绪紧张、肌肉紧张;另外,可为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摆放喜欢的物品,有效分散注意力,缓解术后疼痛。

1.3 观察指标[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其中,术后疼痛评分应用10分制进行表示,0分:无痛;10分:剧痛;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术后2h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每隔4h评估一次,共评估3d,睡眠期间不给予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s)与“[n/%]”形式表示,分别实施方差与卡方检验。对比P<0.05,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第1d、第2d以及第3d,A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对比P<0.05,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d 术后第2d 术后第3d B组 42 3.52±0.72 3.32±0.85 3.14±0.82 A 组 42 2.20±0.61 2.09±0.58 1.82±0.43 P -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A组:出现2例便秘,1例嗜睡,1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不良反应率为11.9%;B组:出现4例便秘,3例嗜睡,3例恶心呕吐,4例尿潴留,不良反应率为33.3%;A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对比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3]指出,急性术后疼痛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突出问题。如仅应用镇痛药物、技术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如何采取有效方法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命质量已经成为临床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在疼痛管理、护理方面研究较少,且医疗资源匮乏,护理模式较落后。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主要将护理人员作为基础,安排麻醉医师负责疼痛管理,通过应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缓解术后疼痛,并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4]。

本次研究,B组展开常规护理,A组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对比P均<0.05。通过应用规范化术后疼痛管理,主要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镇痛护理等方面对急诊术后患者实施干预,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丰富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实施朝前镇痛,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通过应用松弛疗法,有效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并缓解疼痛感。

综上所述,对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1]蓝静,唐钰,谢红艳.规范化疼痛管理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76-2878

[2]黄雪梅,魏健,张娇花,等.规范化疼痛干预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128-131

[3]吴昉,刘功俭,谭迎春.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1):45-48.

[4]程凌燕,高立红,王伟丽,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56-358.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R473

B

猜你喜欢
规范化评估疼痛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评估依据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