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本格”派推理的唯美主义倾向

2015-11-09 12:16徐沈杨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田庄文学小说

徐沈杨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日本文学自田山花袋以来,自然主义甚嚣尘上。浪漫主义文学似乎走到了尽头,夏目漱石等大家又埋首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对日本国内文学潮流并不在意,而自然主义文学表现手法日趋雷同,并且自然主义自身的缺陷又暴露出来,“‘无理想、无目的、无解决’的文学主张,一味强调绝对忠实于自我,脱离社会和现实生活而沉浸在自我的本能的满足之中”[1]62的颓废倾向,使得日本文学正变得缺乏幽默、温柔和梦想。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日本文坛对于新东西的渴求变得急切。

在此情况下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发展起来,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文风来反抗“机械、呆板”的自然主义。从1907年《昴星》杂志的创办开始,日本唯美主义正式诞生,之后凭藉组织和理论上的不断完备,唯美主义思潮在1917年发展至巅峰,取代自然主义思潮成为日本文坛的主流之一。

一、唯美主义与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

日本的推理小说始于欧美外来小说的译介,直到1923年江户川乱步登上推理文坛,日本的推理小说才正式开始发展。而江户川乱步也是日本本格派推理的开创者。虽然江户川乱步发表小说的年代日本的唯美派已经被白桦派打得奄奄一息,濒于灭亡,乱步小说中很多元素却可以明显看到唯美派文学的痕迹。但这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自幼喜爱读书的江户川乱步一定读过许多日本唯美主义的作品,作品中那些对扭曲的美的表现已经在乱步的文学中有了表现。作为唯美派末流的情话文学在乱步的一些小说中也是可以看到的。对“被破坏的尸体的厌恶感、幽灵鬼魂的恐怖感以及异性身体的刺激感……”[2]167这种猎奇情色倾向的推理作品是日本推理小说在发展阶段被认为地位低下的原因,而乱步也由此饱受非议。这种状态其实和唯美派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境遇,由此也使得“本格”这个词与唯美派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

“本格”在日本推理界的意思就是指“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推理论证,也就是将追寻真相的理论提高到一定的认识高度所生成的产物”,它的“故事通俗的要素较少,而推理的理论感较为强烈”[2]155。“本格”一词由甲贺三郎于1926年提出,他将那些充斥着不健全趣味的作品称之为“变格”,相对论理性的知性小说即“本格”。甲贺三郎从提出这个名词开始就已经带着极大的感情色彩了——对于理论化推理的追求,对低级趣味的作品的排斥。

虽然乱步的小说中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为所谓的文学所不齿的东西,但是这只是一方面。乱步将推理小说中有距离感的神秘情节与理性的推理论证结合起来,为推理小说作为一种并不侧重描写社会风情而致力于严密的推理论证的作品创立了基础。

之后登场的松本清张则将社会派小说发展到极致,将推理小说从低下的地位中拯救出来。

社会派小说刻画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之时,在繁华背后的日本社会隐藏的种种丑恶与危机,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他们作品的着眼点“从犯罪猎奇转向对于人的描写,将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日本人各种歪曲的心理生动地描写出来,将人的犯罪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的写作”[2]173,几乎将传统的本格派推理完全取代,由此长久统治着日本推理文坛。

二、新时代本格推理的复兴与新本格的出现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新一代的读者对日本战后的社会现实缺乏基本的现实感受,再加上他们的作品过于“写实”而造成的“风俗化”趋势,使得“社会派”影响逐渐衰弱。[3]80年代末,一批作家期望回复到传统的古典本格推理创作中去,高举“打倒社会派”“复兴本格推理”的旗帜,开始大量创作本格题材的推理作品,由此诞生新本格派。新本格派最初的希望就是回到传统的古典本格推理中去,承接被松本清张所打断的本格推理的历史。他们对于社会派那套注重犯罪动机、批判社会现象,排斥名侦探,注重人性的刻画的呈现方式并不喜欢,并且社会派推理作家对于推理规则并不熟悉,作品中也没有遵守所谓的推理准则,这样的作品在新本格作家看来是失去了推理本身意义的作品。1987年绫辻行人发表《十角馆事件》,这一年由此被称为“新本格元年”,日本推理从此进入新本格时代,绫辻行人成为日本新本格推理的中心人物。但是日本的新本格小说并非此时才开始产生,被成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神”的岛田庄司也是“新本格推理的先驱”,他在70年代末的处女作《占星术杀人魔法》就是具有深厚新本格意味的作品,之后的《斜屋犯罪》等小说也可以归入此类。

虽然岛田认为“新本格流派并不是得到了完整定义的东西,新本格确切定义还没有得到确认”,他也说“日本的这种新本格运动可能就是范·达因的再生。范·达因在很多年前创造了这种20条守则,今天又在日本复活。范·达因当然有他好的一面,所以我们正在吸收范·达因好的一面,再回到原点,从爱伦·坡的方法出发,再结合起来。”看到新本格派的代表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充斥着范·达因等人所创立的推理准则。在回答台湾媒体的问题时,岛田曾回答道:“我认为‘本格悬疑’①注:这里的“本格悬疑”指的就是岛田庄司理想中的推理作品的形式,就是新本格派所倡导的推理小说所应当成为的形式。岛田庄司的许多作品起初都是为了迎合市场而产生,与他自己所推崇的推理小说的形式并不适应。就是用‘本格’+‘悬疑’,进行人工合成从而创造出来的小说。再引申一点说,就是所谓的‘论文’即‘基于论文的逻辑写出来的说明式的文章’,与‘诗’即‘基于感性描绘出来的神秘现象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121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虽然“本格”一词是日本首创的,日本的本格推理也是达到了非常高的成就,日本的新本格推理其实是一种在承接传统日本本格推理的基础上接受欧美黄金时代推理理论的新形式。欧美推理全盛时期范达因提出的“二十条”②S·S·范达因所提出的“二十条”规定了各种在本格推理创作中作者需要遵守的规则,他的“二十条”是在罗纳德·诺克斯的“十诫”基础上提出的,但更加严谨,实践证明按照这些准则创作推理小说可以极大的提高成功率。是新本格作家所信奉的,由此他们总结出“新本格的七则”③“新本格的七则”由岛田庄司命名,内容是:在孤岛或暴风雪封锁的山庄等警察无法介入的闭锁情况;洋馆的杀人舞台;馆内有密室;最好密室中有刚砍下的人头在滚动;所有登场人物在故事的开头都公平地向读者提示过;从外面来的名侦探登场;结果犯人是意想不到的人,七个条件。引自《岛田庄司的神秘教室》,测绘出版社2013年1月版,第176页。,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创作(因此新本格派有时也被称为准则派)。

三、新本格派与唯美主义的追求

新本格作家一开始就是为了反拨社会派对推理小说的庸俗化、社会化而产生的,他们的许多主张和日本19世纪初的唯美主义是极为类似的。

1.日本的唯美主义者强调艺术的第一性,“认为文学应该游离于生活现实,追求超然于现实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以创造独自的艺术世界”[1]62。他们觉得人应该“离开眼前的光景和熟悉的生活,仰慕陌生的新星下的想象的故乡,只有到那里去才能获得幸福”(上田敏《旋涡》),这与新本格推理者所主张的故事要发生在“孤岛或暴风雪封锁的山庄等警察无法介入的闭锁情况”(“新本格的七则”第一则)以及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存在的建筑等情况完全吻合。绫辻行人的“馆系列”小说中每一部小说都会创造出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建筑物,十角馆、水车馆、迷宫馆、偶人馆、钟表馆……其中的钟表馆更是一绝,挂满钟表的馆内时间以1.2倍于现实世界时间的速度流逝。类似的还有先驱岛田的《斜屋犯罪》,在临近鄂霍茨克海的北海道海边建着一座相较于水平倾斜了十五度的房屋,这座房屋设计伊始就是为了实施一项不可思议的犯罪。新本格所追求的就是作者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犯罪场所,场所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以此为舞台进行犯罪。这样每一个故事都脱离现实创造力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对推理爱好者有着极度诱惑力的国度。

2.日本的唯美主义者主张“唯美的属性是享乐主义,文学应该以享乐作为目的”[1]63。这一点在新本格作家所提倡的东西中就更加明显了。新本格在传统本格推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神秘的气息,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游戏感。新本格作家们凭借自身的才能打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和现在的网络游戏有着类似的感觉,而他们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和侦探比赛(或者是一起)进行理智的比拼。由此他们要求“公平至上”,在作品中不能对读者有所隐瞒,将侦探发现的线索(并且必须是有用的线索)全部呈现给读者,作品中的登场人物也要在开头就无所隐瞒地提到;也要求作品必须是经过严密的理性论证而得到的,各种看似出乎意料的情况间不仅有着深刻的联系,整个推理必须是在用人的理性分析能力可得出结果的状况中;作品中更不能出现超能力者、巫术等元素。这样的规定使得读者可以与侦探以平等的地位进行推理,由此获得推理过程以及成功的乐趣。

3.日本的唯美主义者还“强调生活就在于玩味,艺术也在于玩味的绝对官能主义,以官能的开放来改变一切价值观念”[1]63。“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现实的东西,只是一瞬间的敏感的知觉。具有意义的生活就在于玩味这种知觉,在于利用瞬间即逝的知觉,捕捉它最强烈的最纯粹的闪光。”(上田敏《旋涡》)上述提到的游戏化的创作方式就要求作家们将犯罪现场的情况细致的描写出来,以便读者取得线索。由此新本格作品中对于各种犯罪现场和被害人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我们在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对于那些被各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杀害的尸体的描写。由此读者不得不身临其境地看到那些扭曲的遗体,闻到尸体所散发出来的奇怪味道……对于变异的人体的追求是一种极端状态下的对人肉体的爱。“一听到乱步的名字,大部分日本人背后都会升起一股冷飕飕的感觉,偶尔还会在大脑里重复描绘能够刺激感官的画面”[4],而新本格作家们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

4.唯美主义者还追求所谓真正的自我,推崇个人主义。这个观点在新本格中表现为对于名侦探的推崇。新本格作家们大都有自己创作出来的名侦探,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刑警,需要各种辛苦的工作来查明案情,他们都是拥有极强推理能力的人,根据或多或少的线索来推断出真正的凶手就是他们的作用。这种对个人能力的肯定契合了当下的社会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大神”辈出的时代,人们也可以拥有虚拟世界中的“神”,或许其中哪一个在十年之后就会变成今天人们口中的福尔摩斯式的人物。

新本格作品中到处体现着唯美主义倾向。其实新本格派的产生就带着复兴唯美主义的意味。对于社会派的反拨产生了新本格派,在继承本格派本身所固有的唯美主义元素的基础上,新本格派还大大增强了“游戏文学”的推介,将文学本身看成是精心设计的一种游戏,有意识地脱离社会,而因为时代等原因强化了的个人主义更是加重了唯美主义在新本格作品中的重要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本格推理本身对于规则的重要导致的创作的狭隘化使得新本格推理作品发展拥有富丽繁复、精雕细刻的巴洛克文学意味,许多新本格作家致力于将作品描绘成画面动荡、不规则、不平衡的非古典美形态,以此来补足过于遵守规则带来的程式化弊端。

许多新本格派的作品令我不得不想到比亚兹莱的插画。可以说,比亚兹莱的笔下那些绻曲缠绕的线条和他阴郁诡谲的画风简直就是对于新本格的最好注释。或许,新本格和唯美主义之间本身就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对于纯粹美的极致追求,就没有新本格的诞生。

四、唯美主义倾向对作品的影响

上述现象使得主流文学对于新本格又敬又怕,将其孤立在主流文学边缘,可以说这是新本格过于理论化之后作茧自缚了。

其次,由于极端强调规则的遵守,限制了作者创作的想象力,于是新本格派的精品难得一见,难以形成大范围的推理潮流。为此,岛田庄司希望先培养多位有意于新本格创作的作者,在文坛奠定一定地位之后再开始大规模创作此类作品以求得广泛的社会反响。但是我认为新本格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只能是偶尔产生佳作的流派,对于规则的追求必然导致作品的程式化、风格的狭窄化。柯南道尔曾说过:“一名侦探小说家这能沿这条不宽的主道而行,所以他时时都会前方有爱伦·坡的脚印。如果他偶尔能设法偏离主道,独辟蹊径,拿它就可以感到心满意足了。”[5]推理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创新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来说更为困难。

另外,也有人指谪新本格小说缺乏深厚的韵味,仅仅是一种“快消品”,其中的诡计被人知道之后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推理小说的鼻祖爱伦·坡在其《创作哲学》中表达过他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要求之一——“任何文学作品的长度都有个明确是限定,那就是能让人一口气读完。”[6]所以这个缺点是纯正推理小说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派的做法只是将小说向主流小说形式靠拢,并不代表严格意义上推理小说的新发展。所以新本格想要长久保持生命力,还是需要作家们的不懈努力。

从现在新本格派面对的文学形式来看,对美的过度追求确实使得他们面临了一定的困境,新一代“脱格”系(指不遵守本格推理创作原则的流派)作家在推理文坛上的兴起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新本格开创的路子确实是过于狭隘了,没有精品迭出的时代来奠定他们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谁又能说,那些寥寥的代表着本格推理顶峰的完美作品,就没有力量为新本格派占据推理文坛的一隅呢?

[1]唐月梅.美的创造与幻灭: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J].外国文学评论,1991(1).

[2]岛田庄司.岛田庄司的神秘教室[M].测绘出版社,2013(1).

[3]绫辻行人.迷宫馆事件出版前言[M].新星出版社,2013.

[4]岛田庄司.江户川乱步作品:欧美知性风与日本江户风格[N].文艺报,2011-06-13.

[5]Symons,Julian.The Tell- Tale Heart:The Life and Works of Edgar Allan Poe[M].London:Faber and Faber,1978:225.

[6]Peo Edgar Allen.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M].New York:Literary Classics of the United States,Inc.,1984:15.

[7]赵 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田庄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灵犬救主
安徽灵璧小田庄大运河遗址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