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5-11-09 19:07李铮铮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刘瑜职员标签

李铮铮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身份就像标签,有些一出生就跟着你,比如子女、公民;有些需要你努力获得,比如职员、作家;有些可能代表了你的地位,比如总裁、主席;有些你可能不太喜欢,比如孤儿、差等生;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让自己成为有身份的人,有些人却觉得身份多了也意味着责任多了。

你怎么理解“身份”?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材料解析】

首先,从材料的关键词“身份”进行分析。什么是身份?《现代汉语词典》上有两种解释,其一为自身所处的地位;其二指受人尊重的地位。而材料的提示扩大了身份内涵的外延,它包括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对你的定位,也包括在特定场合人们对你的定位。所以,从这则材料看,身份其实是外界对人的界定。

其次,在写作前学生需要明确,身份的界定要放置在社会关系中去看。比如中学生,那是在学校这个社会体系中的身份;在家,其身份就会变成父母的孩子;而到公共场合消费时,他们的身份又成为了消费者。

再次,学生可以由“身份”这个核心关键词,结合自身辐射开来思考。我应该追求“有身份的”地位,还是应该适可而止?有些我不喜欢的身份,我是不是应该放弃?我要放弃的身份是不是真对自己不利?推己及人,思考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比如多重身份对于人的影响,或者人们对于身份的态度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在上述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思考脉络,为自己的作文立意。

【美文欣赏】

减法

自出生伊始,人就不停地往自己身上添加标签:儿子、学生、公司职员、父亲、俱乐部成员……但不断累加的身份常常如一条巨大的镣铐,捆绑得你不得动弹。而聪慧如刘瑜,她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而懂得做减法的人却为自己的人生换取了另一个高度。

毛姆笔下的查尔斯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年过四十,是银行的职员、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有一天他突然离开了陪伴他十几年的妻儿,只身前往巴黎,不为巴黎有美酒、有豪宅、有风情万种的情人,却为了一个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理由——他要从头开始学习画画。这时候,他身上所有的身份都被剥离掉了,仅存下唯一一个:学画者。他的生活如所有的人所想象的一般,必将堕入贫苦、潦倒,但是他却远离了自己原本平庸无聊、按部就班、内心如一潭死水的日子,赢得了自己内心巨大的满足感。刘瑜说,这个当他人都在满地找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的男子,“活出了另一种高度”。

然而,生活中却少有查尔斯这般勇敢给自己生命做减法的潇洒者。某些权倾一时的高官,为着自己显赫一时的身份,不得不靠政治作秀来维持自己良好的形象,他们是“好丈夫”“好父亲”“好领导”……却不知道常年为了这些标签而作秀,让自己内心如何迅速苍老。那些站立于舞台中央放声高歌的名人,为着自己毫无瑕疵的身份,不得不限制自己的人生自由来躲开粉丝们疯狂的围堵……他们都是被“身份”所捆绑的可怜之人,却依旧执迷不悟。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背负着“优等生”“学困生”“篮球队队长”等等数不尽的身份,我们似乎被捆绑住了双手双脚。我是优等生,我怎么可以花上一个周末的时间躲在琴房里只为学会那首《儿时情景》而不去题海中奋战;我是学困生,我怎么可能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解出这道附加题;我是篮球队队长,我怎么可以在比赛中失败……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身份”的俘虏。我们首先是一个“人”,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想,我们可以创造奇迹,我们会经历失败痛苦,同样也会经历成功喜悦……可怕的是,我们忘却了这些,而被“身份”所束缚,从此世界狭小得如一口枯井之上的天空。

在你觉得生活特别艰难的时候,不妨给生活做一番减法吧,那样你或许能拥有另一个高度。

【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且富有新意,认为身份有时候是枷锁,“懂得做减法的人却为自己的人生换取了另一个高度”。在论证过程中,文章紧扣材料,运用了丰富的论据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文章能够运用正反论据进行对比论证,同时做到详略得当。还进一步结合自身生活指出,过多地关注身份,事实上是“成为了‘身份的俘虏”,再次强化为身份做减法的观点。文章语言流畅,语句富有哲理,词汇量丰富。这些都显现出作者较好的语文素养,可谓佳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瑜职员标签
守护生命之水,一家三代水库人的坚守与传承
迟到的理由
刘瑜,走上“平凡之路”
刘瑜:自然而然的绘画和生活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打错了
反差就是这么大
标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