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现象剖析

2015-11-09 07:27孙丽花
学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园家长

孙丽花

幼儿家长由于工作忙,白天无暇照看孩子,于是把三至六岁的幼儿送到幼儿园,交给幼儿教师加以照顾。幼儿园在照看幼儿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性格、行为的培养,带领幼儿初步认识自然和社会。幼儿在幼儿园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就接触集体生活,身体、智力和心情得到健康发展。幼儿园是幼儿快乐的天地,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从小学开始压力就很大,家长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要求幼儿园多教孩子些知识。许多幼儿园为了吸引招生,根据家长的这种需求,也打出教给幼儿更多知识的招牌。因此,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不仅表现在教育目标“小学化”上,整个教学,包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幼儿评价等都趋于“小学化”,这不仅束缚了幼儿思维的拓展,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

一、教育目标趋于小学化,轻保重教现象突出

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生活上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有限,玩是他们的天性。幼儿园的功能是对幼儿进行保育,主要是保,在做好保的工作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教育,完善幼儿的性格,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而目前,很多幼儿园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标榜幼小无缝衔接,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幼儿的保,注重对他们的教。其最突出的表现是要求幼儿学拼音、识字,学习珠算、英语等,产生的不良后果之一是幼儿抵触幼儿园,不愿去幼儿园。

二、课程设置趋于小学化,轻舞蹈绘画重英语珠心算

现在很多幼儿园打着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招牌,开设了英语和珠心算课程,要求幼儿家长选择幼儿上与否,如果选择上,就要另交钱;如果不上,在其他幼儿上该课程的时候,幼儿就要自己到其他教室玩,幼儿教师不管不顾。很多家长迫于无奈,也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选择上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师为了方便教育,也为了未来的招生,开设小学的简单课程,如拼音、汉字、计算、古诗等。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舞蹈、绘画、游戏等课程,因为教学难度相对大,教学效果不怎么明显,加之拥有这方面才能的教师缺乏,幼儿园安排的教学时间很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玩的天性,使幼儿整天忙于知识的生硬学习,在幼儿园搞得疲惫不堪。

三、教学过程趋于小学化,轻能力培养重知识传递

幼儿园教学应该以游戏、活动等方式进行。然而,目前很多幼儿园不仅教授幼儿简单的小学课程,就是教学过程也趋于“小学化”,即多数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采用灌输的方式。如在教幼儿识字时,教师把要认识的字用识字卡展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教给幼儿字的读音,领着幼儿反复读;然后在黑板上画出田字格,领着幼儿按字的笔画顺序一笔一画地写;之后讲解字的意义,进行组词、造句。再之后,教师指导幼儿拼音汉字、连带组成的词语反复书写,课堂结束时还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接着进行练习。这一教学过程一点幼儿教学的影子也没有,完全是小学的教学过程。幼儿在本该玩的年纪成了学习的机器,不仅学到的知识很难内化,过段时间就会遗忘,而且幼儿在玩中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机会也丧失了,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四、行为规范趋于小学化,轻自由玩耍重规范约束

当前,由于师资匮乏,不少幼儿园在制定规章制度及幼儿行为规范时,显得力量不足,既缺乏对当地当时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也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大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有的幼儿园则为了教职员工有规章制度可循、幼儿有行为规范约束,干脆直接拿过小学的规章制度和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规范教职员工和幼儿的行为。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套用小學的问题不大,有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可以及时提出,进行修改完善。而拿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幼儿园的幼儿,却是值得商榷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玩,在玩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完善性格。幼儿教师直接套用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幼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不能心不在焉,不允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更不允许在教师讲课时插嘴。在批评幼儿时,幼儿不能辩解,更不能顶嘴;幼儿在听讲时要端坐,不能东倒西歪,不能随便走动,不能做小动作,有问题要举手示意,得到允许后才可行动;幼儿课间不准大声喊叫、不能奔跑跳跃,没有教师的允许不能做游戏、玩玩具,等等。有的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对不遵守“纪律”的幼儿严厉批评,严重者罚幼儿在教室后面或教室外站着。近来还时常曝出幼儿教师扇打幼儿、罚幼儿下跪等行为。这不仅体现出幼儿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也反映出幼儿教育的诸多弊端。幼儿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很难健康、快乐地成长,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缺陷。

五、教学评价趋于小学化,轻态度情感重知识掌握

对幼儿进行教学评价,目的是引领幼儿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情感、形成优良行为习惯、完善性格品质。而当前很多幼儿园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越来越趋于小学化,注重幼儿知识的掌握程度、智力的发展水平,在和家长的交流中,也多是告诉家长幼儿一天中学习了什么知识,幼儿掌握的程度如何,要家长在家多督促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多少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能力,要能在玩游戏、做活动中善于发现,积极探究,主动学习,培养态度和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盯着幼儿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情感做出评价。

当前,一部分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入园,打出了各种特色教育招牌,如双语教育、艺术教育、珠心算等。为了突出这些“特色”,教师也多是对这些课程做教学评价,根据幼儿达到的水平,划分等级,进行一刀切的方式,一级一级运用固定的评价话术,对幼儿对进行评价。而从这些评价中,看不到幼儿的个人特点、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也看不到教师对幼儿进一步发展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结果是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

综上所述,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其中有幼儿园自身发展现状的根源,也有家长受社会上功利化影响的缘由,但归根到底还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假使没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假使没有重点普通学校之分,假使各校的师资不分伯仲,学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学习压力,幼儿也不必肩负努力进重点小学的重任,幼儿园教育就可以由着幼儿的天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开始更多的舞蹈、音乐、绘画等课程,使幼儿在玩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完善品格。但无论如何,幼儿园教育还是应该回归本位,只有幼儿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展现应有的才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

[3]陈北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2010(3).(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园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