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县域城市化要走特色之路
——浙江省宁海县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5-11-10 02:05戴安兰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建设

■戴安兰/文

新常态下县域城市化要走特色之路
——浙江省宁海县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戴安兰/文

宁海地处浙江省宁波市南部,陆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街道),其中省级中心镇3个(卫星镇1个),现有户籍人口61.9万人,其中农业户籍51.9万人,户籍人口中约有10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有16.4万外来人口在宁海就业。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9.8亿元,人均GDP为1.07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6:51.8:38.6,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58%。2013年宁海城乡统筹水平处于整体协调阶段,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处于宁波市的中游。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共同融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中小城镇跨越式发展也将迎来新一轮高潮。在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大调整的大背景下,作为城市化发达地区中的洼地,宁海如何辨识自身处境,挖掘区域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城市化发展之路,是当前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宁海城市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宁海县根据县域城镇发展特点以及市域城市发展需求,积极实施“东崛起、北跨越、西统筹、中提升”战略,推动“六六建设工程”,加快中心城、卫星镇以及其他特色乡镇的建设,因地制宜努力培育以生态、旅游和工业为特色的风情小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一)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增强

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中心城区新城市中心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平台持续建设并不断投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3.7平方公里,集聚户籍人口近21万人,城区形象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全县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达58%。城市六大功能区块建设和六大节点改造持续推进,城市道路、管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其中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3平方米,公车数量达217辆,城区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增强。

(二)卫星城中心镇中心功能初现

2006年以来,西店、长街、岔路3个乡镇进入省级中心镇行列,2010年底西店列入宁波市卫星城市改革试点,2014年西店镇入选小城市培育试点。为此,宁海县以改革创新为指导,先后制定并推进中心镇培育、扩权改革及卫星城机构改革方案等系列政策和实施方案。在卫星城建设中,向西店镇下放17个部门276项行政审批权和8个部门9方面行政处罚权,西店建成区人口愈5万,加快推进由“镇”向“城”的蝶变。在中心镇培育中,预计向长街、岔路等镇下放各类审批权限502项,通过规划引领和项目带动,进一步完善了中心镇的功能。

(三)特色乡镇自我发展力良好

自2012年起,宁海开展城市化建设“十个一”工程,着力完善各乡镇规划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商业街区、居住小区等建设,实行新的乡镇(街道)财政体制,不断激发各乡镇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动力。各乡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产业与城镇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乡镇发展格局。其中,深甽围绕温泉资源建设温泉风情小镇,前童借助历史文物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小镇,胡陈依托中国户外运动大赛启动户外运动旅游小镇,一市、桑洲挖掘农业资源特色做大做强农业生产基地,等等。全县推进“一镇一节”活动,共举办17个特色节庆,为发展壮大三农产业和旅游休闲业注入了活力。

二、当前城市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宁海在城市化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来看,城市化建设理念、动力机制、发展要素、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依然面临诸多问题,走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发展之路需要认真对待这些矛盾和问题。

(一)城市化建设理念有待拓展深化

一是城市化重物化轻内涵。当前对城市化的认识主要关注城镇区域的扩张和人口的集中,用一个简单的目标来概括复杂的城市化进程不够全面。城市化的内涵与规律把握还需深化,城市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天然载体,必须兴盛城镇的工商服务业;城市化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单独散居向社区群居的重大转变,必须培育市民观念、公共规则意识;城市化是社会治理模式的提升,从乡-村-组垂直管理转向以社区为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必须强调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在丰富城市化内涵、培厚城镇实力、吸引农村户籍人口主动融入城镇生活上,还有待深入规划推进。

二是城市化建设重硬实力轻软实力。当前城市化的重点在于招商引资、落实重大项目和重要区块建设,偏重于大规模造城建区,机械地将农村人口登记变更为城镇人口,注重硬件基础设施的更新。而在改善生产方式、增加工作收入、提升居民素质、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投入不足,在城市化的软实力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城镇建设重地上轻地下。城镇传统的平面发展模式形成众多遗留问题,农居混杂、工居混杂,城市功能区不明显,地上空间利用过度,地下空间利用不足。地下停车、地下商场等可合理利用的空间,基本没有开发;特别是地下公共管线、排污排涝管网等市政设施不足,给城市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有待创新

一是经营主体比较单一。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推行自上而下发展模式。这对资源要素依赖性较强,容易受土地、资金限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缺乏市场机制自主高效运转,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社会公众参与热情不足。

二是经营手段相对传统。城镇建设模式固化,以政府立项审批、财政配套拨款、部门招标建设、建后政府主导管理为主;运营管理手段简单,创新不足,基本由政府包揽运营,缺乏经验、政策、成熟机制的保障;收益方式固化,以订立出租协议、收取固定租金为主,相关租金收入不足以实现项目投资收益,导致建设资金沉淀虚耗。

三是产业支撑明显不足。从城市功能来看,公共服务配套跟不上中心城区空间扩张速度,传统产业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文化信息、设计创意、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培育发展缓慢。从就业来看,传统产业吸引大批外来劳动人口,但对本地劳动人口的就业带动力不强,其优势地位逐步丧失,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发展壮大并产生效益,就业拉动力不足。

(三)城镇发展要素制约有待化解

一是城镇空间拓展难。宁海建设用地增量空间已很小,到2020年的规划总量指标所剩无几,一些大型公共设施出现无址可选、无地可用的境地。而土地存量空间利用效率低、盘活难度大。城镇居住、工业、农田相互干扰,地下空间尚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城乡征地拆迁政策不统一,拆迁难度较大,征而不用现象严重。

二是城建资金缺口多。各乡镇街道政府性投资项目较多,因财政薄弱、融资平台缺乏,许多乡镇无法消化上千万的工程项目。城镇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窄,资金短缺,其中桑洲、胡陈、一市等乡镇尤为突出,西店、长街等卫星城和省级中心镇也面临资金短板。

三是设施配套不平衡。全县大水网建设尚未实现全覆盖,58%的农村未联通大水网,约34.4%人口还未喝上网供水。教育卫生设施集中布局于城区,文化娱乐设施也优先布局城区,镇区社会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城区商业综合体重复建设苗头初显,而乡镇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服务功能城乡反差大,乡镇欠缺软硬件配套设施,享受电子商务、便捷金融服务有困难。

四是人口因素制约大。宁海产业结构与本地人口质素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偏差,西店、梅林、三门湾新区等产业集聚区有大量劳动力需求,本地人口无法满足,需引进外来人力资源;而长街、岔路、桑洲、胡陈等地户籍人口外流多,当地产业难以消化本地农业剩余劳动力,户籍人口城市化就业和企业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上升等问题成为城市化发展制约因素。居民文明开放意识、社区公共生活观念等与现代城镇目标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许多安置小区物业费、卫生费等收缴困难,并有蔓延趋势。

(四)城乡社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足。因行政、规划、管理、财政等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行政壁垒明显。三门湾区域各乡镇间权责定位不明晰,资源共享和协调合作难度较大。各乡镇与经济开发区、三门湾新区等恶性竞争,与省市层面对应关系难以有效畅通,政策衔接不到位。卫星城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中心镇改革未进入实质阶段,权限下放不到位,配套管理能力不足;各乡镇街道缺乏统筹的招商引资和机构合作平台。

二是城镇规划管理能力较弱。受规划区宅基地控制审批等政策影响,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凸显,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危房户等刚性建房需求被遏制。撤村建居和股份制改革中,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够,部分城中村闲置宅基地未能得到合理利用。

三是基层社区管理水平不高。社区规模普遍超标,街道间、城乡间存在较大不平衡性,新建社区的居民归属感不强,传统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缺空间;乡镇无固定社区服务人员,农转居人口认同感缺乏。专职社工配备少、待遇低、稳定性较差,配套用房虽在相关规划和部门会议纪要中有所分配和安排,但难以落实到位,专项建设资金不足以确保正常运营。

三、因地制宜的城市化发展对策

(一)统筹发展,强化城镇实体经济的支撑力

一是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把握宁海长远发展趋势,满足县域人口达100万的现代化城市体系发展的需要。要统筹行政区划设置,以城市化发展需要逐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要统筹城乡规划,以全域一盘棋思维规划产业发展区、休闲旅游区、生态居住区,实现新增城市人口安居乐业;要统筹生态保护,高标准利用好五大溪流整治沿线区域,防止随意侵占破坏式开发;要统筹要素配置,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良性循环。

二是合理定位城镇发展方向。结合县域特点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显现差异,突破壁垒,增强联系。中心城区要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四个街道和黄坛镇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工业改造搬迁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长街、力洋等东部沿海乡镇要发挥区域潜能,承接城区企业异地发展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海洋经济大产业;岔路、前童等西部地区要集中区域人口、集成生态资源、集聚主导产业、集约土地空间,提升宁西生态工业园为生态产业园,整合推进生态高效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休闲业发展壮大;西店镇要加快新城建设,着力建设宁波市卫星城市,打造现代化工贸型滨海城市;强蛟、大佳何镇要努力建设滨海发展带,壮大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蓝色海洋旅游业,打造香港维多利亚式的港湾美景;深甽镇要充分挖掘温泉、森林资源,全方位开发以温泉旅游为龙头的休闲度假产业,建成温泉风情小镇。要推广提升全县新型高竞争力产业、高效益产区、高质量产品的影响力,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塑造城市精神、扩大旅游知名度等方面加大融合提炼力度,将宁海建设成为“千面之城”。

三是完善城镇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促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提升模具、文具、灯具、五金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以大型产业项目带动和先进技术嫁接改造为方向,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数控机械、新型建材与家居、新材料、旅游休闲用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全县特色产业园区和“一城一业”的扶持工作,集中有限的资金和相应力量,做好基础工作,切忌投资摊大饼化。

(二)注重内涵,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

一是发展多元化的城镇建设主体。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要培育形成较为成熟的投资建设主体。保障性项目以政府为主体,商业性项目以市场为主体,安置性项目要实现在规划指引下的农民或农村合作社为建设主体。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化,要广泛动员全社会资源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性资源用于保证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商务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借助社会力量,以市场运营的模式,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对接共享。

(三)合理规划,做好发展要素的统筹保障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分配要素资源。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林业规划等各类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和融合,做好“多规合一”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如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专项规划,形成体系完善、内容衔接、实施有序的规划系统。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大力倡导公众参与,做到事前备案、事中合法、事后严惩的执法体系。

二是搭建平台,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合理利用金融资本,积极拓展信托、债券、合伙、股份、BT等筹资方式,不断丰富投资主体,扩大城市化的资金来源。在增强政府性融资平台筹资能力的同时,要培育合规的社会性融资平台,以拓展资金的筹措渠道。

三是统一政策,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支持工业企业节地挖潜,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加强建设项目用地批后监管,对批后未用或低效益、低效率利用项目,要以一定的经济手段予以制约,同时对用地效率较高、效益较好的项目,要在经济上予以奖励。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努力挖掘增量,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其整治后的土地指标定向用于相关城镇建设。

(四)以人为本,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增强城镇规划管理能力。调整完善城市管理机构,设立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理顺职责权利,集中行政处罚权依法管理,并向乡镇(街道)覆盖延伸,做到县域内的规划全覆盖、规划的执行全覆盖、规划的管理全覆盖。

二是创新完善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构建“依法管理、民主参与、协商议事”的社区自治机制,加强社区自治制度和自治能力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区社会组织。对极少数居民欠缴或拒交物业费、卫生费的行径,要通过社区居民的自治机制和相应的行政措施予以解决。构建“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运作有效”的社区工作体系,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工作制度,加大社工待遇保障力度。

三是提升社会保障和人口素质。加大村集体资产分配改革力度,探索土地置换社保、资产股份制分配;统一城乡拆迁征地政策,通过土地指标换取居住地的城市居民权益,探索建立财政专项转移资金,保障农村人口进城入镇权益。统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以全县各年龄段劳动力为培育对象,扩大职业教育服务范围,全面提升本地户籍人口的专业技能,引导形成城镇生活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市场意识和团队意识,培育开放、多元、包容的现代城市文化体系。

(作者单位:宁海县发展和改革局)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镇建设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