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收费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2015-11-10 01:54王作珍
会计之友 2015年22期
关键词:风险识别应对策略

王作珍

【摘 要】 高等教育全面收费以来,收费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收费项目不断增多,单位层面和收费业务层面的风险增大,分析梳理收费工作流程中的风险点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从高校收费的项目与内容入手,归纳了当前高校收费的主要项目和内容,总结了高校收费工作中的主要风险点,分析了风险存在的主要方面,并针对主要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收费; 风险识别;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2-0108-03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精神,高校可以对研究生收取培养费。这意味着高校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所有在读的学生都要缴纳学费,收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长期以来,高校财务一直偏重于各类支出的管理,与支出相关的制度措施相对较完善,而对于占学校总收入30%以上的学费、住宿费等非税收入和不断增加的收费工作重视不够,以至于工作中出现局部混乱和漏洞风险。梳理高校收费工作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收费工作流程中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结合多年高校收费工作实践作些探讨。

一、高校收费项目与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目前高校收费分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和培训收费四大类。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包括向学生收取的各类学费、住宿费和各类报名考试费。这里的报名考试费是指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高校代教育行政部门或自行组织入学考试,向参加考试的学生收取的报名考试费。

(二)服务性收费

服务性收费指高校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向在校学生或校外人员、单位提供非教学服务而收取的相关费用。这些服务坚持自愿选择的原则,高校不得强制提供服务。如上网费、档案查证费、补办证件工本费、体育场馆收费、公共浴室费、汽车停车费等均属于服务性收费。

(三)代收费

代收费基于学生学习生活方便,高校代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单位代收代付的费用,具体包括公寓化用品费、书籍资料费、军训服装费、入学或毕业体检费、医疗保险费等,这类费用也是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实行的。

(四)培训费

培训费是指高校坚持自愿参加、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向在校学生、社会人员提供各类培训服务而收取的相关费用,如专业技术培训、普通话培训等。

上述四类费用中,代收费不形成高校的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及培训费形成高校的收入。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及一部分培训费构成高校非税收入,服务性收费和另外一部分培训费构成高校的经营服务收入。

二、高校收费风险与识别

(一)单位层面主要风险点

1.科室建制不健全

高校收费业务一直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普遍认为收费就是收钱,业务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同样,在高校财务内部,收费工作也没有获得重视,目前较少高校设置收费科,业务大多归属于其他科室领导。收费岗位人员不足,有的学校一人经办多个岗位的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部门职责不清晰,人员配备不到位,使收费工作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工作中存在风险。

2.工作机制不协调

高校收费工作涉及财务、教务、学工、后勤、学院等相关部门,多年来,普遍认为收费是财务处的事情。尽管财务人员努力协调沟通,但由于部门间缺乏对收费工作的统一认识,缺乏统一的沟通协调机制,增加了收费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3.执收过程不规范

高校收费过程不但是完成收款业务,更应是国家收费政策贯彻落实的一项社会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取消收费许可证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36号),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收费年度审验制度和收费许可证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将制定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各高校应认真遵照文件精神,及时学习贯彻,防止此项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出台前的不规范行为重演,如擅自设立收费项目、随意扩大收费范围、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不按规定实行收费公示、收费票据使用不规范等违规行为。

4.内部牵制不到位

高校收费业务开展了多年,有些高校又进行了学分制收费制度改革,加上新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业务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业务风险不断增加。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江苏的部分高校,收费岗位具体操作一般安排2人,极个别的高校3人,有的高校竟然安排1人。有的高校收费量高达2亿多元,仍由1人操作。纵然依靠良好的收费软件和上乘的职业道德能够顺利完成收费工作,但工作中仍隐藏着内部牵制等诸多风险。

5.系统信息不共享

高校收费工作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与学生相关的软件系统有:学生收费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教学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招生系统、大学生资助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各自为战,形成信息孤岛,一旦某环节因工作失误部门内部数据生成不准确,就会造成部门间数据传输有误,给收费工作带来风险。

(二)业务层面主要风险点

1.数据传递风险

收费基础数据传输到财务部门,经系统管理员初始化生成学生费用后,会因学生的学籍异动引起收费系统内应收款总量的变化,而完全独立的收费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不能自动建立数据勾稽关系,不能实现数据互相印证,只能手工处理。如因学籍、住宿等异动的原始资料不够规范,审批流程不够严谨,就有可能产生风险漏洞,造成少收或多收费用,甚至也有可能产生舞弊行为。如有的部门借助勤工助学的学生完成基础数据的录入,特别是在数据格式、传输方式等方面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加上有的部门仍然人工传递数据,更加大数据传输的风险。

2.混岗操作风险

高校不设置专门的收费科室、人员配备不到位、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收费岗位人员多年不轮岗,造成系统管理与收费操作,收费操作与收费复核、收费记账,收费操作与票据管理,收费操作与收费档案管理存在混岗现象,如此会形成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上的风险。

3.学籍异动风险

收费数据初始化生成后,学生休学、复学、入伍、出国交流、转出、死亡、退学等学籍变动,经常涉及对学生当年及以往年度应收款的调整。如由一人独立完成,缺乏严密的审批程序和复核流程,加上收费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数据无法实现实时核对,就会产生随意更改收费信息的风险。

4.收费核算风险

收费年度(按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不一致,造成会计年度实际收费与当年预算不一致;非税收入回拨不够及时,非税收入上缴与财政回拨资金之间存在空档管理;学生收费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不能对接,两个系统核算步调不一致,不能及时相互印证。这些都与会计核算有关,会形成会计收费核算上的风险。

5.票据管理风险

目前高校收费票据除了部分涉及经营业务(税务发票)外,主要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或财政监制的学生收费收据。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已经形成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收费收据使用面广量大,一般都是收费操作员具体使用,涉及票据退费、票据作废,使用相对随便,没有严格的缴销手续。有的学生收费系统,退费时不具备打印退费收据的功能,只能手工开具红字退费收据,票据管理中存在风险。

三、高校收费风险应对策略

(一)单位层面风险应对策略

1.完善三级组织机构建设

为应对科室建制方面形成的收费风险,高校可以设置高、中、基三层管理机构,加强对收费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关制度,明确部门职责,确立收费事项的协调机制。高层是由学校财经领导小组或分管学校财务工作的校长牵头组成的协调机构,负责学校收费工作政策研究、制度的制定等战略决策;中层是由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研究生院等分管收费业务的单位领导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组成,负责本部门涉及学生收费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基层由财务负责收费工作的具体科室、学生处宿舍管理科室、大学生资助中心、招生办公室、研究生院相关科室、教务处的教学科及教务科等组成,具体负责学生收费工作的实施。

2.实行收费情况报告制度

根据发改价格〔2015〕36号的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费许可证和收费年度审验制度,实行收费情况报告制度。各省将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具体执行办法和公示收费项目清单。为防止文件中所列的收费违规现象,高校财务部门应认真梳理各类收费项目,查看是否与政府公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相一致,对于不一致的收费项目要积极与物价部门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对于单位新增、撤销和变更的收费项目,要及时向物价部门报告。高校应加强完善收费信息建设,对于下属部门上报的收费内容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供每年物价收费报告资料的填报和日后的巡视检查之用。高校应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给予高度重视,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内控、审计和财务等部门的力量,对本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每年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问题或问题苗头及时纠正。

3.配备适度规模的专职人员

高校收费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高校收费的相关政策,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而且要有沟通协调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建议高校至少配备收费管理人员两人,以形成必要的内部牵制机制。

4.创建一体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为解决校内各部门使用不同软件系统的问题,可以借助学校网络部门的力量,自主研发或外购管理软件,整合各部门的系统资源。在学校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体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所需数据可从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接口中获取,以有效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避免因人工传输数据带来数据风险,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业务层面风险应对策略

1.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财务收费岗位中应当设置系统管理员、收费操作员、复核员、收费记账员、票据管理员、收费业务负责人等岗位。除收费操作员、复核员外,其他人员都可以由其他会计岗位的人员兼任。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系统管理员负责初始数据录入和生成;收费操作员负责在收费系统中收费以及打印复核员复核后的票据;收费记账员负责会计系统中收费金额入账;票据管理员负责收费票据的申请印制、发放、核销;收费业务负责人负责收费异动信息事项的审批。各岗位间要形成相互牵制机制,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2.整合收费软件系统

解决数据传输风险的主要措施:一是选择具有兼容功能的软件或要求软件公司更改相关程序,使收费软件与会计核算软件对接,会计核算软件自动每日提取关键字段并实时提醒及时入账,实现应收款、已收款定时核对;二是每月手工编制收费月份应收款变动汇总表(见表1),弥补目前收费软件功能缺陷及岗位人员缺编的窘态。

每月依据收费系统导出的相关数据,编制学生收费月份应收款变动表,并与会计核算系统应收款项对比。两个系统数据应保持一致,如果不相符,应至记账凭证中查找核对经审批的应收款增加或减少的附件信息,并与本报表留存复印件核对。发现当月数据不符,应及时调整,无法调整到位的,在报表或附件中说明。通过连续编制手工报表,在收费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当月应收款数据之间建立对账机制,可有效规避学籍异动等情形存在的应收款变动风险。

3.加强收费票据管理

学生收费票据也是财务票据,应加强管理,可设置票据专管员,对外负责票据的申领和核销,对内负责票据的核销、整理、登记、装订、归档。该岗职能主要是监督收费操作员票据开具,规范作废票据、退费票据的使用,核对票据与系统金额一致性,及时发现错误与漏洞,及时调整补救,防范票据使用风险,利于日后票据查验。

4.建立非税收入上缴备查簿制度

学费、住宿费等款项作为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缴财政专户”科目归集核算。“应缴财政专户”归集资金不仅仅包括收费系统组织的收入,还包括其他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总额必须与“二上”预算数一致,当核定转回学校使用时,要分清非税收入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明细科目核算。收费岗位为了及时核对,有必要设置一个表外业务备查簿,记录每期应收费、累计收费、累计暂存款以及与当年预算差额,减少和防范常识性失误。

四、结语

高校收费工作涉及校内众多部门,涉及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个家庭,应引起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完善收费工作体制和机制,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及时更新收费规章制度,认真构造收费工作流程,及时分析发现风险点,不断完善防范措施,逐步化解收费工作中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

[1] 马淑英.高校计算机网络收费内部控制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3(20):108-109.

[2] 周莉.高校收费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9):16-19.

[3] 尹倩如.高校收费内部控制流程及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14(11):89-90.

猜你喜欢
风险识别应对策略
数字出版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
试论民间金融风险识别及防范机制的构建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