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的积极作为

2015-11-10 09:51《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
红旗文稿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文化界中华全国抗日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迅速建立起来。整个中国文化教育界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宣传抗战、推动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条重要战线。1937年7月15日,中国剧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很快创作并演出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对激励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产生了积极影响。7月28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正式成立,协会联合40多个救亡团体组成3000多人的宣传队,分赴各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里弄,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上海文艺界也成立国民歌咏救亡协会,举行音乐会,演唱抗日歌曲,鼓舞民心士气。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成立了13个救亡演剧队,深入内地乡村、城镇,奔赴抗日前线慰问演出,被誉为“文化战斗的游击队”。

南京失陷后,武汉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的救亡团体、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名流及大批流亡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武汉。当时,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在文化领域采取了一些较为开明的政策。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和参与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实际上成为中共扩大文化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救国的重要阵地。为了把文化界人士更好地团结起来,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宣布成立,发表团结抗日宣言,周恩来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说。这是全国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标志。期间,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歌咏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等全国性抗战文化团体纷纷宣告成立。1938年,中国剧作家协会的各救亡演剧队,转战南北后会师武汉,改编为第三厅直接领导的抗敌演剧队;接着,分赴广东、江西、山西、湖北、河南、浙江、广西、湖南等省抗日前线演出。这些活动,对发动群众、支持抗战起到重要的作用。

全国抗战初期,各种抗日救亡的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创办出版,如上海的《救亡日报》、《烽火》,长沙的《抗战日报》,武汉的《抗到底》、《全民抗战》,广州的《抗战戏剧》、《文艺阵地》,成都的《金箭》等等。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等报刊,在抗战文化导向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抗战文化运动的兴起,一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涌现出来。如《保卫卢沟桥》、《八百壮士》、《塞上风云》、《台儿庄》等剧目,《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等歌曲,《卢沟桥演义》等小说、诗歌和报告文学,《卢沟桥事变》、《八百壮士》等影片,都为凝聚民族精神、坚持全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

在日军大举进犯面前,为保存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各省图书馆、博物院纷纷转移到西南、西北地区。全国许多高校也从华北、华中迁往西南、西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先是奉命迁至湖南长沙,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后因迭遭日机空袭,又迁至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迁至西安,组成西北临时大学;为避战乱,又迁至汉中,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这些院校的师生克服生活艰苦和教学设备简陋等困难,取得了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为国家培养出不少杰出人才,并为推动西南、西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日益倒退,文化政策方面也日趋保守和专制。1940年11月,第三厅被压缩和改组为文化工作委员会,人员和经费被大量裁减。但许多进步人士编写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编印出版了大量宣传书刊,其中不乏传世之作。

(本文选编自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责任编辑:李艳玲

猜你喜欢
文化界中华全国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简介
2019年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工作要点
推进文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与近代体育知识的传播(1924—1949)
文在寅政府首次就“文化界黑名单”道歉
爷爷的抗日
第三只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