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泰山碧霞元君

2015-11-12 01:53李祥磊
海燕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玉女东岳妈祖

□李祥磊

走近泰山碧霞元君

□李祥磊

久居泰山,每逢登上泰山之巅,无不虔诚地迈进碧霞祠,走近碧霞元君,膜拜碧霞元君。其间,则常常会有不少收获与感悟。

碧霞元君,端坐高堂,头戴凤冠,身着霞帔,慈颜安详,似人间慈母。元君座像为明之铜塑,虽不能言,却阅尽大千世界,历经人间沧桑。人有命运,碧霞元君同样也有。“方士飞轩住碧霞,酒寒风冷月初斜。”(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三)碧霞,意为青色的云霞,多指隐士或神仙所居之处;“紫诏随鸾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唐·吕岩《七言》诗之四九)元君者,谓女子成仙者之美称。早期的碧霞与元君原本比较简单、明晰。然后来者将其注入新的内涵,就变得神秘和曲折多了。自古以来,碧霞元君的年代和身世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这些多为后人臆想和杜撰,不足为凭。不过,“元君”一名盖出现于唐代,还是有据可查的。唐刘禹锡《送张炼师还东岳》诗:“东岳真人张炼师,高情雅赡世间稀。堪为烈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翠微。”但此“元君”仅指道士而非人们心目中的泰山女神——“元君”。据泰山学者周郢考证,今日之“元君”,元代以前不见于典籍记载。若要追寻其本源,需从泰山女神那儿一探究竟。早在4000年前,繁衍生息于泰山脚下的“大汶口”先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崇拜女性的袋足陶鬶等器皿,就是典型的尊崇泰山女神之形象表达。待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这种信仰则渐被人为地神圣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翔。”(见曹操游仙诗《气出唱》)“玉女”(或作“玉仙”)形象开始于东汉末年在泰山落地生根。三国时期曹植的《远游篇》、唐代李白的《游泰山》等诗作中,也皆有“泰山玉女”之描述。到宋代真宗封禅时,依据泰山玉女池及其池畔发现的“新玉女之像”,立龛建昭真祠以祀,并御制《玉女像记》,推动了“泰山玉女”这一信仰的传播。只是宋之玉像,如今已不知所踪。至元代,人们开始明确将玉女崇祀纳入道教范畴。“自绝顶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东海白玉石,为像如人然,一称殿之广裒。”(元杜仁杰《泰安阜上张氏先茔碑》)到明初,道徒们则大力将“泰山玉女”形象进行转化,即从“年可二十四五”(《盈盈传》中所记玉女年龄)的青春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转换,并赋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以适应社会群体对“母神”崇拜的信仰诉求。道士及民间对“泰山玉女”的重塑,得到了明廷与民间的双重认可,其称呼也随之发生戏剧性变化。据明许彬天顺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记》载:“天顺辛巳(1461),得陪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康骥德良、按察使王钺世昌同一登览,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这是“泰山玉女”始被称为“碧霞元君”的较早文献记录。到明宪宗嗣位,“遣廷臣以祀方岳,又时命中贵有事于(昭真)祠”,则开启朝廷致祭元君的先例。明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昭真祠后,明宪宗赐额为“碧霞灵应宫”,首肯道徒对玉女形象改造与碧霞封号的真实性。正如明人谢肇淛所论:“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至此,作为道教化的“泰山玉女”——“碧霞元君”名号正式确立,泰山碧霞祠也渐成为人们崇祀元君的祖庭。

“庇佑众生,灵应九州。”道教化的碧霞元君,功能与影响日益扩大。正如著名民俗学者叶涛先生所言,碧霞元君从宋代的默默无闻,经元末明初配祀东岳逐渐成为与东岳大帝并驾齐驱的泰山主神;从职司单一的生育神逐渐演变为无所不能的神灵,并在400余年间,日渐汇聚成我国古代妇女信仰的主要偶像。碧霞元君因此“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见明万历二十一年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由此,如明张岱所言:“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大部洲所无。”碧霞元君信仰在明清时期民众心目中牢牢地扎下了根基,并因此波及到南方妈祖的元君化。据李俊领《清代妈祖封号附会碧霞元君问题新探》考证,清代朝野以妈祖封号附会碧霞元君的现象逐渐增多。江苏淮安惠济祠并祀泰山碧霞元君与妈祖的礼俗现象,就催生了清雍正帝敕封妈祖为“天后圣母碧霞元君”之说。进入近现代,鲁中地区多有“老母争庙”传说流传,反映出明清以降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在鲁中地区的兴盛蔓延态势,以及近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地方信仰格局的动态调整。随之而来,元君庙遍布各地。《帝京景物略》载:“后祠日加广,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据代洪亮《泰山信仰与明清山东社会》统计:至清代末年,山东各地碧霞元君庙至少有三百余座。到清末,仅山东一地,平均每县就有两座以上专门奉祀碧霞元君的庙宇。辐射区域主要包括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京津和东北等地区。民国年间,冯玉祥先生在《读春秋左传札记》中称:全国2000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泰山行宫”(即元君庙)。如今,除泰山之外,留存的大型元君庙有:山西太原、山西晋城、山西蒲县、山西万荣、河南新乡、陕西西安等处。可见,碧霞元君不仅是一位道教圣母,而且是民众心目中的泰山女皇。

碧霞元君,令尊崇者肃然,让信仰者起敬。“统古今天上神祇,首东岳,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 ”(见清人韩锡胙《元君记》)。千百年来,广袤地域的众多善男信女,不辞劳苦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登上泰山绝顶,官府也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争向元君上供奉礼、挂袍送匾或者捐资修庙,植树造林等等不一。何也?窃以为:一者元君主管人世间一切职司之必然,二是元君主持公平正义之使然!碧霞元君,这位为民众赐福的“大慈大悲广大灵感的泰山老奶奶”,时刻予众生以慈悲的慰藉,佑护着万千大众的心弦。在碧霞元君面前,信众无论老弱、病残,都能获得纾解胸中之哀、之愤;香客无论贫富、贵贱,都能获赐心中之冀、之求。在碧霞元君面前,信众一律平等,无人纠结;香客一视同仁,无人羁绊。无怪乎,万千大众登泰山,百登不厌;善男信女拜元君,千拜不烦。实皆感念元君之恩施,感念元君之正直耶!同样,万千信众也时刻记挂着碧霞元君,铭记着碧霞元君的恩德。为此,原本有些虚无缥缈、与人间存有一定距离的碧霞元君,在泰山后石坞出现了元君“修真处”题刻,出现了“元君墓”遗址。为解除元君之孤寂,依其旁修造出“白猿墓”守护之。所有这些,真耶?假耶?无从考证。然泰山碧霞元君之遗迹,则成为人们对碧霞元君情感寄托之场,心灵敬仰之地!千年碧霞祠,汇聚着元君的光华;万代祈福地,塑造出泰山的辉煌。历经沧桑的碧霞元君,值得人们去亲临崇祀;济世利人的碧霞元君,值得人们去探知真谛。走近碧霞元君,实则走进了人们的魂灵。

责任编辑 曲圣文

猜你喜欢
玉女东岳妈祖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东岳访古
咏杏
妈祖祭典
长江艺苑 李婷婷《玉女潭写生》国画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万国茶帮”拜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