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观点

2015-11-12 05:54
清风 2015年5期
关键词:法官官员

新锐观点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吉林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对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行为坚决问责。(4月13日《新京报》)

李克强

既不能光说不干,也不能大轰大嗡。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河南省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就是要敢于担当,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冲着纪律去,领好班子,管住干部,以上率下,实现全方位、全覆盖。(3月29日《烟台晚报》)

王岐山

省部级官员频繁落马,根源在于我们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有媒体记者统计发现,十八大后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中,已经有6名被定罪判刑。包括已经获刑的官员,已经有17名官员的贪腐案件被提起公诉,其中有16名官员涉嫌受贿罪。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如是说。(4月9日《法治日报》)

竹立家

如果一流人才都往政府走,这说明社会没有提供一流人才发挥的机会和条件,因为大家都觉得,只有当官才能享受到这种机会。

——最近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然成为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如此评价。(4月8日《人民论坛》)

鲜味是5种基本味中使唾液分泌最持久的,可以保持口腔湿润及清洁,提高味觉细胞对味道的感知度。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鲜味与咸味、甜味混合后也有增效作用,所以,适量鲜味物质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盐、糖的使用量,从而降低高盐、高糖引发的慢性病的发生几率。

让能看见公款吃喝的群众与官员的乌纱帽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勾连机制。

——近日,中纪委网站挂出署名文章,称从环比数据看,“四风”整治持续推进,但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小觑,比如违规公款吃喝有所反弹,今年2月份相较1月份上升了29.89%。文章指出,仍有一些领导干部把禁令当“耳旁风”。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副研究员李勇认为。(4月4日《新京报》)

在一些地方,从“政府规章”变成“地方性法规”,只要党政主管坚持,除了“走程序”需要一些时间外,近乎“举手之劳”。

——近日,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陈利浩撰文指出,一些地方立法的过程,没有真正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更谈不上“充分”,即使有形式上的“博弈”,但博弈的结果对立法进程没有实质性影响,即便是95%的参加者反对,但照“立”不误。(4月9日《南方周末》)

周志忍

陈利浩

“惩处几个,解脱一批”这种以往“约定俗成”的套路,十八大以来已被彻底破除。

——针对反腐动向,反腐败问题专家许春华指出,这么短的时间里,打掉百“虎”,这也许是当初不少人料想不到,或者说,有许多人是没有思想和心理准备的,尤其是那些如今已被擒入笼中的“虎”们。(《南风窗》2015年第8期)

在重视法治的现代民主政治框架里,不守法、不讲规矩的“能吏”,把自己管辖的领域当作私人势力范围,置规矩、正义和法治于不顾,“任性”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官员”的“改革”,没有法治和制度约束,难免出现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唐任伍认为,风行一时的“仇和新政”的落败,不光是仇和个人的失败,也是一种行事作风、一种管理方式的失败。(4月7日《人民论坛》)

唐任伍

保持高压反腐,落实反腐制度,方能消灭不良政商“朋友圈”。

——针对部分官员将私人关系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北京大学法学教授王磊认为,应从加强价值观引导入手,令权力与金钱相对绝缘。(4月13日《新华社每日电讯》)

王磊

有人说,因为司改,所以导致法官流失。我觉得不对,法官流失每年都有,司法改革恰好是改变这一现状的良方。

2014年7月,“上海版”司法改革开始启动,该轮改革的核心就是法官员额制——将现有的法官人数削减至法院工作人员队伍总数的33%,改变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人员混岗的现状。对此,上海市高院研究室副主任兼司改办副主任张新如是说。(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土地财政的模式下,一些地方政府越来越呈现公司化的倾向,市长成了总经理,为了招商什么都干。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一针见血地批评地方政府“吃饭靠财政”的模式。(4月23日《经济参考报》)

县乡村的腐败问题不解决,老百姓身边的“苍蝇”没人管,甚至满天飞,我们打多少“老虎”,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4月14日在忻州座谈会上指出,山西有1/5的乡镇在两年多时间里一个案件也没查。这充分说明反腐斗争查办案件的力度在逐级递减,特别是20%的乡镇“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4月16日《山西日报》)

(有的地方)规划编制中“一把手”意图取代科学论证的现象司空见惯。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韩秀琦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一把手’有多大胆,城市就能发展多大”现象,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4月22日《经济参考报》)

许多干部说起来头头是道,遇事却惊慌失措;处理业务游刃有余,解决矛盾一筹莫展;讲和气和稀泥在行,讲原则挺腰杆不行。

——日前,媒体记者杨学博针对官员工作作风指出,很多人学历较高,知识丰富,但经历单一,缺乏磨炼,智商很高、“逆商”偏低,从事程序性、单一性工作绰绰有余,应对突发性、复杂性工作经验不足。(3月30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法官官员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猴子当法官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丘琼山巧对官员
“搞”艺术的官员们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
官员在读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