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2015-11-12 05:3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肖涛涛
四川文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西西里莲娜美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肖涛涛

海边,潮落,浪花一遍遍地拍打海岸,将沙滩弄皱又抚平,仿佛玩闹似的。停落的两只白鸽,就像是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等你去穿上,迎面吹来清冽的阵阵海风也仿佛在你的耳边絮语,鼓动着你去翻阅,一个清丽女子的尘封记忆。这是我看到这部影片名字最直观的感受,是的,诗一样动人的名字。可故事注定不会按照你的臆想进行,导演托纳多雷以他独特的角度为人们讲述了一个难称为美丽甚至残酷到令人唏嘘的,发生在西西里半岛的关于美丽的传说。

全剧以男主雷纳托对幼时情事的回忆展开。1941年的一天,二战一触即发,雷纳托拥有了他人生的第一辆脚踏车,青春年盛,正处于性萌动期的他也遇到了终生难以忘怀的女子,整个西西里岛男人心中的女神——玛莲娜。玛莲娜是一个已婚少妇,丈夫在前线从军,她拥有着修长的美腿,高耸的胸线,以及更加动人的脸蛋和湖泊一样深邃宁静的眼眸,无论是裁剪熨帖的短裙,还是充满诱惑的吊带丝袜,无不散发着一种摄人心魄的美丽。集性感与典雅于一身的玛莲娜就像火药与催情剂,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引爆人们的喉舌,男人们下流地谈论她,渴望占有她;女人们嫉妒她总能吸引最多的关注,恶意诅咒中伤她。未着一意,她却已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玛莲娜仿佛什么也没看见,只是低头走自己的路,又仿佛什么都看见了,只是无可奈何。小男主雷纳托也彻底地沉溺在这种摄人心魄的美丽之中,不能自拔。他一边骑着脚踏车带领我们不停地穿梭在碧海蓝天下西西里延伸的海岸线,以及雄壮灵动的巴洛克古建筑之间,寻觅着玛莲娜的芳踪,让我们看到了玛莲娜的不羁,看到了她对生活的无奈,更看到了她对丈夫诚挚深切的爱;一边同同龄人一样做着纯真幼稚的春梦。他的爱纯洁又带着朦胧的欲望,热烈又带着胆怯。影片至此一直都在诙谐幽默的格调中进行,就在我甚至以为这会是像《梦精记》那样的青春型喜剧的时候,情势却急转直下。

前线噩耗传来,玛莲娜的丈夫战死,她伤心得痛不欲生,整个西西里小镇却彻底沸腾了。男人们欢呼自己终于有了占有她的机会,女人们则冷眼等看玛莲娜的笑话。可玛莲娜的美依然高高在上,超于世俗,让人难以直视。人们便祭出了道德,而且是杀伤力最大,摧毁性最强的——性道德,誓要将她拉下神坛。更让我见识到了“真相”是如何被制造的,人们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搜集一切可能证明玛莲娜偷情的蛛丝马迹,再对人们早已根深蒂固的思想——美丽如斯的玛莲娜应该是放荡的,并不断捕风捉影加以证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玛莲娜的父亲也在三人成虎式的谣言中心灰意冷,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阮玲玉曾言“人言可畏”,不过如此。玛莲娜成功地被舆论搞臭,成为放荡、淫乱的代名词,更因为败坏民风被送上了法庭,人们卑微的内心终于得到了平衡与满足。走投无路的玛莲娜只能求助于对她觊觎已久的律师,正如律师在法庭上辩护的那样:“她究竟有什么错?她只错在命运悲惨,孤身一人,错在长得太美,因而招致妒忌,惹上闲言,蒙上耻辱。如果她真的有罪,那就是她太美!”玛莲娜由此免去了一场牢狱之灾,却免不了命运的继续捉弄。

一开始的玛莲娜并不想向现实妥协,直到因为付不起律师费而被强奸,直到抚恤金停发,直到村妇都对她禁卖食物,直到起码的生存都要靠出卖肉体才能换取面包维系,你还能对那点可怜的自尊和忠贞期待什么?玛莲娜最终剪去了长发,抹着红唇,换上最性感妖冶的黑色裹胸裙,带着狂野霸道法西斯式的美,第一次昂首挺胸地走在人群之中,她目光平视向前,却更似目空一切,因为看不见未来,她的心,已经死了。她彻底沦为了男人的玩物,女人的笑柄。

不久德国战败,西西里岛重获自由,盛大的游行过后女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惩治曾陪德国人睡觉的玛莲娜,人们抓着她的头发粗鲁地将她拖到大街,踢抓扯拽,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当众扒去她的衣服,剪掉她的长发,借着爱国的名义将以往的嫉妒怨愤发泄。她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正大光明,道貌岸然,却从来不问玛莲娜的命运究竟是如何造成的。玛莲娜在嘶吼着,冲着冷漠的、无动于衷的,片刻前还跟她温存过的男人们歇斯底里地嘶吼着,像个被逼疯的野兽:是谁?究竟是谁造就了现在的我?没有人回答她,回答她的只有一地的淤血和散发。

从玛莲娜一开始的坚持,到后面的屈服,再到最后的堕落,雷纳托一直都看在眼里,却始终无所作为,他的爱是懦弱的也是弱小的。当群体的恶主导了社会,真正的善也只能偃旗息鼓。就像“人民”的由来,它的作用从来不是代表正义,而是区别敌我。

玛莲娜终于踏上了离开的列车,没有丝毫的留恋,又有什么好留恋的呢。只有雷纳托在车站远远地目送她离开,接着在海边将承载他爱恋的黑胶唱片奋力掷入大海,像是要把整段的记忆都埋葬在旧时光里。

可故事并没有结束,更戏剧的还在后面。时隔多年,玛莲娜的丈夫又回到了西西里,原来他并没有战死,对妻子痴痴的爱支撑他回到了家乡,可这里早已没有她的身影,物是人非罢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向他透露玛莲娜的遭遇,那个名字已成为这里的禁忌。长大成人的雷纳托作为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带着这个社会仅存的一点良知,此刻终于站了出来,将真相告诉了落寞的军人。最终,丈夫找回了玛莲娜,一年之后勇敢地回到了镇上。人们开始惊疑,开始恐惧,因为每个人都逃不过良心的审判。最后玛莲娜与旧识在市场相逢的一幕尤为耐人寻味,面对曾经欺凌自己的牙医妻子的示好,她沉默良久,还是说出了一句: Bonjour(早安)。此时的玛莲娜早已青春不再,眼角也爬上了皱纹,胖得有些臃肿,打扮得更是极为朴素,棱角已被磨平,美丽也已褪去的她,终于得到了人们的重新接受,商贩开始向她热情地推销果菜,赠送衣物,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并不是宽恕而是妥协,施暴者与受害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遗忘。此刻,人性的悲剧之美也达到了顶峰。

全剧在男主人公骑着脚踏车不停地回望中缓缓结束了,西西里关于美丽的传说也就此终结。就像雷纳托最后所说的:“岁月匆匆,我爱上过很多女人,她们都问过我会不会忘了她,我说不会,而我唯一不会忘记的女人却是一个从来没有问过我的人。”其实,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玛莲娜,每个人都曾是雷纳托。

影片结束了,可关于人性的探讨却永远不会结束。它让我不断地想起很多熟悉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盖世太保下的中国女人》里的玛格丽特,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导致玛莲娜悲惨命运的缘由究竟是什么,真的是因为她太美?美真的有错吗?“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过是人们推脱的借口罢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的欲望。

片中,玛莲娜的美被所有人渴求,男人们被占有的欲望所支配,女人们被嫉妒的欲望所驱使,内心强烈的欲火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更使他们急痒难耐,故而将自己达不到的、占有不了的美侮为丑,并狠狠地践踏在脚下,以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

欲望就像把双刃剑,当欲望战胜了理智,良知就成了社会的弃婴。而且欲望也会传染。就像片中描述的那样,一开始为领袖墨索里尼参加二战欢呼的是民众;当领袖倒台,第一个怒砸其画像的也是民众。心中没有自己的道德律,偏听偏信,欲望蒙心,用革命取代革命,用暴力战胜暴力,社会如何进步?民智如何开启?当一个人被欲望所蒙蔽,所做的再惊人之举也不难理解;当一个民族被欲望所蒙蔽,所造就的再扭曲再畸形的社会也不足为奇。另一方面,欲望也是生命力的象征,世界的发展正是靠它,正确地认识引导欲望能够更好地激发创造的潜力、生活的热情。就像太阳既带来光明也带来阴影,关键是你所朝的方向。

“毋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毋以人之欲而蔽己之眼”,真言是也。

猜你喜欢
西西里莲娜美丽
蓝色的树叶
《玛莲娜》
古典时代西西里文明边疆形象的二重性及其历史源流
玛莲娜,玛莲娜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西西里意面
乌鸦卡西西里的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