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天池乡清代李家院木雕艺术与文化内涵

2015-11-14 08:29杨广文张永权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雕饰栏板李家

杨广文 张永权

文县天池乡清代李家院木雕艺术与文化内涵

杨广文 张永权

李家院位于文县天池乡洋汤寨村,始建于清代,房屋为两层土木结构,悬山、穿斗式、转角楼,系一门两进四合院建筑。李家院木结构门窗、栏板、檐下均有雕饰,且木雕装饰精美绝伦,疏密有致,总体施雕风格统一,主图案具有主题性、装饰性的特点,集山水花鸟、装饰图案、人物场景等题材为一体。尤其是人物场景雕饰最为精巧,或耕读、或垂钓、或泅渡、或骑射、或嬉戏,构图饱满,层次分明,造型精准,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场景雕饰中的人物、牲畜均一寸见方,动态优美,声情并茂,惟妙惟肖,花草树木、山水桥梁、城池楼阁、行云流水无不精到,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古民居 木雕装饰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

文县地处秦巴山地,属甘肃陇南南部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西南与四川交界,西北与甘南相邻,东北与武都相接,土地面积4998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305村,总人口25.15万人。三国蜀汉时期置阴平郡。南北朝时氐人在此创建“阴平国”。后经百年战乱,至北周战乱平定时北周明帝绝艺偃武修文,故置州名为“文州”。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始称文县,沿用至今。①文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本地域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俗特点,尤其是现存特色古民居较多,以清代民居为主,主要分布在文县天池乡、尚德乡、丹堡乡、中寨镇、石鸡坝乡一带。

文县古民居以土木结构、悬山、穿斗式、四合院样式呈现,其木雕装饰各具特色。木雕装饰最具代表性的院落有:天池乡洋汤寨村李家院(清代)、天池乡白马村孙家院(清代)、尚德乡下任家坝村任家院(清代)、丹堡乡纸坊沟村张家院(清同治七年)、丹堡乡杨社沟村田家院(清光绪二十年)等。②其中,文县天池乡洋汤寨村李家院木雕装饰最具代表性。文县天池乡,原名屯寨乡,位于文县北部,洋汤河上游。李家院位于文县天池乡洋汤寨村,始建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坐北朝南,房屋为两层土木结构,悬山、穿斗式、转角楼,系一门两进四合院建筑。第一进院装饰简约,通过内径110厘米、外径120厘米圆形过厅门直接进入第二进院,第二进院木雕结构门窗、栏板、檐下均有装饰,且木雕装饰精美绝伦,疏密有致,总体施雕风格统一,主图案具有主题性、装饰性的特点,集山水花鸟、装饰图案、人物场景等题材为一体。尤其是人物场景雕饰最为精巧,或耕读、或垂钓、或泅渡、或骑射、或嬉戏,构图饱满,层次分明,造型精准,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场景雕饰中的人物、牲畜均一寸见方,动态优美,声情并茂,惟妙惟肖,花草树木、山水桥梁、城池楼阁、行云流水无不精到,使观者流连忘返,赞叹不已。③不知李氏后裔何时乔迁新居,虽然院落内已经杂草丛生,但对故居主体结构依然自行修缮与保护,使之该院落保存相对完整,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李家院历经百年岁月,木雕构建的精美雕工依然让目睹者回味无穷,院内木质构建曾经接受了烟熏火燎、尘土厚积、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的考验,但丝毫不影响近观细品的心境,反而增添了李氏家族历经岁月沧桑的种种联想。并承载着当时地域性的民居文化,这种用雕饰手段传播人居文化思想内涵的行为,是洋汤河流域的先民们给我们的历史馈赠,有待于诸多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一、包罗万象的门窗雕饰

门是人们出入的通道,也是民居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大门和房屋门之分。门的功用有二:一是为了封闭或保险;二是为了装饰或镇宅辟邪。建造房屋时门的营造与装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财在门上”、“高门大户”、“门当户对”、“名门望族”等等。对门的建造要求最为严格,对门的营建精益求精,门的朝向要请风水先生堪舆,门的尺寸大小要请鲁班弟子(木工)精细计算。造门时开工、安装都要请阴阳先生卜取吉日吉时,专门举行祭祀仪式。故门头门脸、门楣隔扇等施雕部位的雕饰,饱含着民居建筑木雕饰匠师们不竭的智慧。窗的作用是通气与采光,工艺上没有门复杂,形制上大多都小于门。一幢房屋只有一座或者少量几个门,而窗比门的数量要多,位置可高可低,可左可右,也比较自由。所以在形态上各地乡土建筑房屋的窗远比房屋的门要丰富得多。在窗的基本形式上大体也与门一样,可以分为隔扇和单座窗两类。④隔扇窗通常为两扇、三扇、四扇或六扇,窗格多以细棂条拼成纹样,也有通体雕花的,但常见的窗棂纹样有:步步锦、龟背纹、万字纹、拐子纹、盘长纹、灯笼锦等。李家院系一门两进院两层楼建筑,从院落大门进入第一进院,经圆形过厅门,堂屋厢房、楼上楼下、屋里屋外数十扇木雕隔扇门窗令人目不暇接,其雕饰数量最多,具有做工精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特点,在区区门窗间木雕工匠们用细心构思、巧妙布局、精雕细刻,内容涉及自然物象、飞禽走兽、人物建筑、装饰图案等数十个物种,通过艺术加工与表现都具有祥瑞寓意,真可谓包罗万象也。

1.隔扇门雕饰

隔扇门是安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带格心的门,隔扇主要由格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隔扇门有两扇、四扇、六扇和八扇等形制,多数在格心、绦环板上镶嵌或雕刻图案,裙板大多数为素面不施雕,故裙板有雕花的隔扇门不多见。但李家院正房四扇四开雕花隔扇门(图1)施以通雕,其扇高230厘米、扇宽60厘米,格心、绦环板、裙板上的装饰纹样雕工玲珑剔透,纹饰极为精美。

格心扇在隔扇门的上半部,可透光,具有通风功能,由雕花镶嵌或棂格拼成。古民居隔扇门的格心纹饰多种多样,有棂格拼接的,有透花木雕的,也有棂格和雕花组合的。李家院正房四扇四开隔扇门雕花格心扇(图2)属棂格和雕花组合的,窃曲纹棂格间由石榴、佛手、寿桃、花卉等装饰图形镶嵌而成,寓意“健康长寿、子嗣延绵”。尤其是格心主图案雕饰精美,表现题材为古代战争场景,具体内容来源拟似“三国演义”,寓意“守护平安”。双方武士骑战马格斗,武士使用箭、刀、枪、剑、戟、鞭、锏等兵器,双方对阵战旗舞动,进行刺、砍、切、划、砸、击搏斗,再用山石、数目、桥梁、云朵进行衬托,使之布局精巧、动态天然、气势宏大,虽然每幅画面中人物不超过5个,战马不超过3匹,但均能把战争场面的气势艺术性地扩大,给人以千军万马之感,充分展现独具匠心的木雕艺术技巧。

雕裙板在隔扇门下半部分,不透光,具有隔风保暖功用。李家院正房四扇四开隔扇门雕花裙板(图3)为浅浮雕工艺,正面看从左至右裙板上雕饰的题材为:仙鹤梅花、锦鸡芙蓉、雄鸡菊花、鸭子戏水。画面构图饱满、物象造型精准、图形刻画细致入微,展现了动静结合、疏密搭配、工写穿插艺术效果,体现了雕刻工匠的精湛技艺。选用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花鸟题材进行装饰裙板,寓意屋主人一年四季出入平安。另外“仙鹤梅花”寓意是:仙鹤寓意延年益寿,梅花五瓣代表着吉祥,为福、禄、寿、禧、财吉祥神;“锦鸡芙蓉”寓意是:锦上添花,暗示李氏家族繁荣昌盛;“雄鸡菊花”寓意是:因鸡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举家吉祥;“鸭子戏水”寓意是:甲与鸭谐音,鸭子寓意科举之甲,在流水中嬉戏,寓意绵远流长。

绦环板是格心与裙板下、上部和中间的狭长木板。绦环板雕饰题材多样,有人物山水、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博古图案、暗八仙等等,其雕刻技法有透雕和浮雕两种。正房四扇四开隔扇门上中下有12块绦环板,上下绦环板为花鸟题材采用浅浮雕手法,中间绦环板(图4)为主题性人物场景题材,采用深浮雕手法。上一排绦环板从左至右分别雕刻的是:梅花小鸟、菊花小鸟、兰草小鸟、竹子小鸟,梅、兰、竹、菊寓意“四君子”。中间一排环板从左至右,第一块绦环板雕刻的是一先生卧榻读书,一孩童船头吹笛的场景;第二块绦环板雕刻的是一渔翁出海捕鱼,老少四人门口招手,俩闺女绣楼窗口目送的场景;第三块绦环板雕刻的是两人耕田,两人织布的场景;第四块绦环板雕刻的是一樵夫砍柴归来,妻儿门口迎接的场景;表现“渔樵耕读”题材,寓意李氏家族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人生境界的向往,不如说是内心深处对入朝为官,得到统治者赏识的一种心理寄托或向往。下一排绦环板从左至右分别雕刻的是:荷花小鸟、池塘对蛙、池塘对蟹、梅花小鸟,分别寓意“洁身自好、财源绵绵、富甲天下、健康长寿”。12块绦环板表现的物象极富趣味性、艺术性。如:小鸟或栖息树枝之上,或追逐于花阴之下,或振翅欲飞,栩栩如生、跃跃欲动;花草山石的构图或斜倚、或垂直、或对角,人物的描写造型生动自然,形态逼真无以复加;充分展现了雕刻工匠天真童趣的心灵和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大自然的律动,一曲无声的乐章,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花草鱼虫、人类劳作、田园风光之自然之美,只可惜无声而已。

2.隔扇窗雕饰

李家院的窗形制不一,有单座窗、四扇隔扇窗,第二进院的窗体雕饰华丽,以窃曲纹、凤纹棂格为主,中间镶嵌人物主体性场景主图案,正房右侧四扇雕花窗扇高120厘米、宽30厘米,左侧四扇雕花窗扇高110厘米、宽40厘米;左、右厢房独体雕花窗户(图5)高150厘米、宽90厘米、格心圆形主图案直径32厘米;倒房过厅门左右“福”、“寿”字窗通高80厘米、宽80厘米。隔扇窗主图案分别刻绘了亭台楼阁、石阶桥梁、城池山郭、人物鸟兽、花草树木等景观穿插重叠,展现了大好河山、欣欣向荣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人物的安排给隔扇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所有人物均一寸见方,或依树纳凉、或绣楼瞭望、或轻骑漫步、或门前驯鹅、或树下对弈,无一不动态天成、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李氏家族向往和平和追求繁荣的理想,寓意“福寿安康”。只可惜部分窗户隔扇已经丢失,个别图案损毁严重,尤其是正房左侧四扇窗雕花被油烟、灰尘覆盖严重,降低了辨认程度,从而影响了观赏效果,但丝毫不影响其艺术与文化研究价值,期望有待于清理后辨析。

二、精雕细琢的雀替纹饰

雀替是在房屋外檐柱与梁枋交接处的一种构件,属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古民居的雀替雕饰图案有的简约、有的繁华,但保存程度较差,大多数古民居的雀替构件自然脱落或人为破坏严重。李家院正房檐下的雀替(图6)只保留上半部分,原本附着立柱的雀替木雕已经脱落(丢失),保存雀替雕饰纹样繁缛而精致。雀替左右两角呈正方形,采用浮雕技法,物象造型拙雅,左边的题材是:老虎、花瓶、兰草、如意、祥云、牡丹等;右边的题材是:狮子、花瓶、兰草、博古、祥云、牡丹等;寓意“君子平安富贵、吉祥如意,并如同兽中之王狮虎一样雄霸一方。”雀替最中间部位是云纹衬托的龙头,龙身在雀替下边缘左右蜿蜒,龙头左右的图案题材是凤凰,左右各有四只凤凰在缠枝花草纹饰间舞动,脚踩龙身头顶祥云,并且两两相视,细看确无一雷同,八只凤凰与一条龙布满画面,疏密有致、气势恢宏。龙被尊为动物之神,能兴云布雨,利益万物,更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民间视作神圣、吉祥、吉庆之物。凤被尊为百鸟之首,祥瑞的化身,象征美好和平,被作为皇室最高女性的代表,与龙相配,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寓意龙凤呈祥,蕴含了李氏家族崇龙尚凤、祈求吉祥的理想与追求。李家院的雀替整幅画面结构组织复杂、雕刻线条圆润、层次安排多变、工艺精巧细腻、造型惟妙惟肖,把浮雕与镂雕技法综合运用,集艺术性、技巧性与一体,充分展现了木雕工匠们精雕细琢的从艺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三、风格多样的栏板装饰

栏杆多设在楼层外檐廊的立柱之间,其功能起到拦挡作用,免使人和物自楼上掉下,所以栏杆是一种虽不承重,但也有实际功能的构件。横木为栏,竖木为杆,因此栏杆的基本造型是在两根立柱之间立栏杆柱。如果说两柱间距不大,则只需紧贴柱子立起两根栏杆柱,柱间连一横木,横木在上者称寻杖,横木在下者称地栿,寻杖、地栿之间为栏板部分,如果两柱之间距离很宽,则需加设栏杆柱,避免寻杖过长而不坚固。这种基本的造型并不限制栏杆形式的多样性,因为栏杆的栏板部分是可以做成不同样式的。⑤古民居中凡是两层楼都设有栏杆,其栏板有实心、空心之分,有木条格花和木板雕花组成的,也有木条穿插图案组合的,也有厚木板取弯曲造型条(类似“S”形、美人靠)纵向均分镶嵌的,也有木板雕花镶嵌的,还有木板素面镶嵌的等多种形式。有雕饰工艺的栏板,其图案有简约、繁缛之别,而且雕饰形制、纹样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样式。李家院栏板(图7)雕饰采用书法、透雕和浮雕结合的形式。每一间房屋的栏杆寻杖、地栿之间由6条隔杆把栏板分成5段,栏板的左右两部分呈竖条状并用毛笔书写楹联,目前字迹模糊已难以辨认,中间三块栏板平均分成三个正方形,并施以雕花图案。如图7所示,两块镂空雕饰的栏板由棂格镶嵌成“万寿锦”,主图案是圆形“寿字纹”,中间套“万字纹”,四角雕刻蝙蝠,寓意“福寿万年”;最中间一块栏板浮雕图案为圆形,枫树枝上悬挂一口钟铃,山坡上站立两只梅花鹿,一只鹿嘴衔如意草碰撞钟玲,一只鹿回首远望画外,寓意“终身享用俸禄”。李家院栏板装饰集书法、雕饰于一体,透雕、浮雕相结合,给观众风格多样、耳目一醒的感觉,能激发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四、炫富祈福的文化行为

李家院古民居雕饰艺术中蕴藏着诸多未解的秘密,雕饰纹样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地域性、民俗性的特征,其丰富多彩的雕饰文化会引领着研究者不断思考与探索。李家院的雕饰艺术与文化特色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洋汤河流域传统民俗文化为研究背景,深入了解本地域的历史发展、民族延续、民俗民风,把异彩纷呈的建筑构件雕饰特色,文化内涵梳理出来,给更多的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

普通古民居充分体现了坚固、实用的功能,在美观功能上要求不高。民居建筑的美观功能是否体现,这与屋主人的经济基础、文化修养息息相关,能较好地体现民居建筑美观功用的建造者家族一般都具有丰厚的经济基础、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品位。李家院有豪华木构件雕饰,据调研其原因是李氏家族当时属当地的商户,经商是家族经济来源的主业,所以屋主人在炫富、驱邪、祈福的心理文化背景下,大兴土木,并对李家院进行超豪华装修、装饰,从而完善了建筑坚固、实用、美观的功能。李家院地处偏远,修建时交通不便,要建一座豪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李家院精美的木雕艺术今天能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赞叹工匠的高超技艺,解读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它的存在也展现了李氏家族丰盈财富和文化品位的一个方面。从而留给我们的是表现题材丰富、镌刻特色鲜明、呈现样式华丽,雕刻风格粗狂与秀美相结合,饱含地域性民俗文化内涵,极具本土性民间木雕艺术。这些木雕作品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古代民众的生产、生活内容,也反映了当时地域性的经济、文化、民俗等基本信息;具有极强的秩序美感和装饰美感,充满了文人气息,传达出清新自然、典雅深厚的传统民居文化艺术韵味;体现着房屋主人改造居住环境的文化思想与精神追求,传递着民间木雕工匠日常生活的直接与间接经验信息。再李氏家族炫富祈福文化行为的驱动下,民间木雕工匠们用娴熟的雕刻技巧,创造了地域性的雕刻艺术表现风格,他们充分借助木材本质特点,利用木雕艺术表现手段,承载民居装饰文化的形式,既体现着房屋主人家族的生存精神,又展现着木雕工匠们的艺术智慧,集精湛的雕刻技艺、扎实的造型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思想于一体,传递的是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才给我们留下的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之,李家院木雕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制作上以华丽、精美见长,所有图形装饰繁杂而不凌乱、细微而不琐碎,华丽精美间彰显出木雕作品淡雅古朴的艺术格调和大气磅礴的艺术张力。更能巧妙地借助于雕饰图形的自然属性、特征,并将表现题材的自然属性特点加以延长和引伸,并依据这些事物的固有属性及特征经过着意创编和加工,充分表现了当时李氏家族热爱现实生活、寄托美好愿望的心境。只有进一步研究李家院雕饰艺术与文化特征,才能解读李氏家族当时的经济基础、文化生活、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也能映射出洋汤河流域当地民众的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需求。

注释:

①罗卫东.2011年陇南年鉴[M].陇南市地方志办公室,2011.

②③张永权.陇南古民居雕饰艺术[M].吉林美术出版社,2014.

④⑤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注:项目名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氐羌遗韵:陕甘川毗邻区域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研究》(14YJA760016)

猜你喜欢
雕饰栏板李家
基于日照辐射的施工期间混凝土外栏板温度作用效应分析与施工质量控制
“称霸”试衣间
吉代荣作品
明清京作雕饰家具设计文化探析
新区300m2烧结厂台车栏板改造
普通碰撞事故为何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揭开真相
李家正 釉·画
数到一万捉迷藏
雕饰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