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届音乐心理学学会发展看中国音乐心理学发展状况

2015-11-14 08:29马天华宋蓓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者心理学学科

马天华 宋蓓

基于五届音乐心理学学会发展看中国音乐心理学发展状况

马天华 宋蓓

本文主要通过对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五届例会参会文章进行比较,从研究方法、发展情况、学科建设进行整合分析。通过对五届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参会文章的对比,看音乐心理学在中国2002年后的发展概况。音乐心理学会议从2002年召开以来,作为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发展缩影,最能准确且具备实效性质展现音乐心理学学科发展的状况。音乐心理学学科从改革开放后虽然发展繁荣,但是研究学者在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基本处于一种自发、松散、发散的研究状态。从2002年音乐心理学会建设以来,为音乐心理学研究学者提供了良好的研讨平台。也使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建设能够更加高效的发展。学会的不断壮大也带领很多年轻学者走向本学科的研究,音乐心里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音乐音乐心理学学术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心理学学会的每一次成功的召开,也预示的音乐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也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学科的内容也更加的“丰满”,学科划分更加“细腻”。也为也将中国的音乐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推向了国际化平台,也使中国音乐心理学大跨步的与国际接轨迈进。

音乐心理学 实证 思辨 研究方法 发展

音乐心理学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学科,在我国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改革开放后,音乐心理学学科如其他学科一样,开始蓬勃发展。音乐心理学学术论文及文章在期刊、报刊发表文章就多达700多篇,所出版音乐心理学学术型专著11部,译著6部。虽然音乐心理学发展情况良好,但我们也意识到一系列问题,例如:研究基本处于一种松散、自发的状态。学者们一直没有一个良好交流沟通的窗口,缺少展示的平台、缺少未来规划也成为了学者们面临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音乐心理学历届学术会议的召开成功打破了这种自由、松散的状态。为我国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提升了效率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02年第一届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这标志这音乐心理学学会正式成立,此次会议设定为每三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第一届研讨会内容主要为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及研究方法。在激烈的探讨中,学者们广泛达成共识,“音乐心理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它应与音乐实践中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在强调实证研究过程中,还需重视科学实验,这都是在本学科的建设中应解决的瓶颈性问题。第二届研讨会内容主要是在音乐心理学学科的构建理论性问题出发从学科性质、内容体系、操作方法给予理论支持,在研究中学者们也更加重视应用性的研究课题。第三届是五届心理学会参会文章最多的一次,本次会议在继承以往的研究方法及理论的同时,更加重视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的发展情况,拓宽了音乐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眼界。借鉴国外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为我所用。也使国内同行对国外音乐心理学界所关注的论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第四届研讨会亮点主要将“小心理”纳入“大心理”我们充分利用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使音乐心理学研究发展纳入新兴的问题研究模式。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主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学者们更加注重哲学思辨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理论的相互渗透。在研究方法上较之前的三次会议更加的科学、多样,也更加注重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音乐心理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在古代的一些文章中我们早就发现音乐心理学的身影,例如:嵇康《声无哀乐论》以及徐上瀛《溪山琴况》无论从人的神态变化或者欣赏音乐时候的情绪波动的描写,都反映出关于音乐心理学方面的发现。但是这种基于在伦理学、美学范围内的心理学,并没有真正的系统化、理论化。所以在20世纪后,萧友梅才真正的提出了音乐心理学的概念。音乐心理学学科作为新生力量,其研究方法、领域划分、未来规划有很多我们应当发展的地方。

分析以上图例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者将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及定量研究,(例如图1)。而有些学者将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细化,分为了客观分析法、调查法、实验法及测量法,(例如图2)。还有学者利用莫雷的音乐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了音乐心理学的方法体系,分为了思辨研究、质性研究及实证研究,(例如图3)。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相对而言的两种研究方式,定量研究主要注重量的研究方式而定性研究主要注重质的研究方式。一种是概率论、统计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而一种是历史论、逻辑推理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而实证研究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的论证,即无限度的相信客观世界从而接近于客观世界的一种研究方法。所以通过对图(1)(2)(3)整合分析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我们可以统称为实证研究。而其他的研究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思辨研究。因为从参会文章中不难发现,有很多文章既有量化研究方法也有质性研究方法,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多样,所以这一类文章我们将其统称为实证性文章。所以我笼统的将文章划分为实证性质的文章及思辨性文章两种分类。

纵观五次音乐心理学学术会议的召开,下面我就五届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的可查性文章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对五届参会文章的查询、整理。可查文章共201篇,实证性文章共68篇,占总文章数的33.83%。就每次会议参会的实证性文章及思辨性文章的百分比见图。

基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在每届学术会议我们都有所增加,增幅比例大约为20%左右。第五届会议中实证性文章已经超过了同届的思辨性文章。在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初期,我们需要依靠实证研究为基准,音乐心理学从心理学视角出发,以科学实践为基准在交叉学科中熠熠生辉。但是未来的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抛弃音乐心理学产生初期的萌芽,我们要关注到音乐美学与音乐心理学交叉性质的影响。要将实证与思辨内省的研究方法并用。这样我们的音乐心理学学科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音乐心理学学科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所以在学科的建设中不妨多将一些量化的研究及实验研究转换到质性研究方法的层次上面来。将研究者本身作为实验工具,深入到事件的中心,而不是将实证研究仅仅看作是一些简单问卷调查及量化研究的模式中生搬硬套。量化研究是相对于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就音乐心理学会的会议发言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音乐心理学这种社会学学科而言,我们要发展就一定要有科学的研究范式,在音乐心理学的起步初期,这将会为学科的建设带来大跨步的发展,可是当音乐心理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们需要的将是不仅仅是通过一些大面积,表层的研究数据来说明。而是通过个案研究也是会为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我有幸参加了第五次音乐心理学学术会议。此次参会文章也是具有一定创新性,也是在五届会议中实证研究文章最多的一届,此次会议的参会文章对于音乐心理学近三年来发展状况最好的归纳和总结的。例如徐行效教授一直在不断研究的“声乐心理学”总结了在各个阶段创立的过程,并对“声乐心理学”的学科定位、课程特点、性质与目的进行详尽的阐述与分析,文章最后阐述了其学科目的是了解声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指导学生的声乐学习、表演及欣赏等声乐实践活动。郑茂平教授,《音乐表演“七因素”心理模式探究音乐表演偏离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一》中提到音乐表演的学科理论的实践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音乐表演心理学与实践研究尤为缺失。音乐表演实质上是表演者心理与行为反映的结果,其中心理行为是核心与结果;这种反映模式中,有七种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表演行为反应的形态和特征。又如来自台湾的蔡振家教授的《华语流行歌曲的听众研究:脑造影实验与生理讯号测量》论文在实验中找到被试者,观察了被试者在华语流行歌曲中“主歌与副歌”形式对于听众的脑部激活形态及周边生理反应的影响。本文利用了多种量化性研究方法如肤电反应、脑造影、手指温度变化等多种实验形式来研究抒情歌曲对于聆听者感情引导的宣泄效果。又如侯建成博士与宋蓓博士共同研究的《音乐认知能力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提出了关于音乐认知能力受到了多种基因物质如多巴胺、COMT、5-HTT、AVPR la等多种遗传物质的影响与作用。还有一些国内的年轻学者,如来自于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青年学者卢竟在《调性音乐对音乐家瞬时记忆的影响研究》研究中通过对47名音乐家和47名正常人的研究比较分析探索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对瞬时记忆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音乐家在调性音乐环境中对瞬时记忆任务的反映时间更长。作者在样本容量的选择上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这种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很多年轻学者更多的是重视对未来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走向,更加具有前瞻性及参考性。如任凯的关于《音乐身心短时效应的实时测量研究设想》大胆创新,为未来的研究带来更多灵感。

综上我们将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及近来的研究成果,基于五次音乐心理学学术会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在参会中我发现,学科的建设在稳固向前,音乐心理学学科发展也在不断的推进。基于我对五次学术会议的简要分析,我们也更加期待第六次会议的召开。会议的召开也将是我们音乐心理学学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宋蓓.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基于“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研讨会”的调查[J].人民音乐,2010.

[2]杨和平.20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心理学文献解读与研究[J].交响,2006.

[3]韩忠岭.“音心”相通—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述记[J].音乐茶座,2011.

[4]程茵.以实证研究为主体的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之我见[J].人民音乐,2007.

[5]李小诺.心坛论道话宏图—从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看我国音乐心理学学科发张现状及趋势[J].音乐艺术,2009.

[6]杨和平.20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心理学文献读解与研究[J].交响,2006(3).

[7]蔡黎曼黄虹.西方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音乐,2007(6).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学者心理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