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沈阳市第十二届全运会为例

2015-11-14 07:09潘声东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全运会体育赛事沈阳

潘声东

(皖西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沈阳市第十二届全运会为例

潘声东

(皖西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城市软环境的优化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一直是体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大型体育赛事概念的界定切入,重点论述了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征,并结合近三届全运会(九、十、十一)的研究结论,以GDP、产业结构、基础建设、旅游人数与收入和就业岗位等为参考变量,简要分析了第十二届全运会对沈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决策依据。

大型体育赛事;全运会;主办城市;经济发展;沈阳

城市的发展与大型城市事件间有着密切联系。作为特殊的城市事件之一,大型体育赛事具有推动城市发展的触媒功能,同时为城市独特魅力的展现提供了重要舞台。研究表明:利用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发展机遇,可以促进主办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等[1-9]。不难看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的多维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然而,亦有研究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可能对主办城市造成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和难以评估的风险[10-11]。为此,探索大型体育赛事与主办城市发展的联系,可为申办城市的效益评估以及申报和承办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以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的积极影响,同时减少负面影响,从而既好又快地促进主办城市的全面发展。

1 大型体育赛事的界定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体育活动由最初以竞技为核心的运动逐渐转变为功能多元化的体育赛事。相比于单纯的竞技体育,体育赛事的规模更大,投入更高,管理项目化和商业化程度更明显。从项目管理和事件理论的角度,众多学者认为:体育赛事是一种组织者为满足公众需求和实现发展目标,以竞技运动为核心,由竞技场内(运动员、裁判员)以及场外相关人员(组织者、工作人员、媒体、赞助商和观众等)共同参与的集竞赛、商业、文化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特殊性事件。由于体育赛事的参与人数、运作周期、成本投入和影响力等不尽相同,目前国内外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界定还未能达成共识。基于大型事件特征,国外学者采用5个变量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理论评价,即国际或区域参与度、媒体关注度、赛事规模和周期、国际或区域影响力以及观众数量[12]。谭艺等归纳和总结西方学者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提出组织规模、外界关注度及影响力是界定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指标[13]。国内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以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参考标准。一般认为:由国际或地区体育组织授权,政府直接主导或间接引导,并依靠一定的政府资源,观众数量至少在1000名以上,且对主办城市产生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体育赛事称为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斯诺克国际大师赛等。

2 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现代大型体育赛事在主办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中,大型体赛事对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城市或国家举办具有影响的重大体育赛事,必然会进行大量的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吸引观众和游客,产生新的经济效应,从而形成全新的经济循环体系。从历年的相关研究来看,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引起的关注度最高,研究成果相对较多。

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是指由于举办体育赛事而给举办地带来的除非市场价值以外的净经济变化[14]。陈欢等对七城会对南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举办七城会为南昌市带来了新的投资,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15]。刘飞等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不仅直接拉动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还可带动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16]。潘滢等通过列举相关实证,分析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认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7]。孙克等对大型体育赛事(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赛事投资与赛事消费引发的乘数效应和辐射效应可带动城市经济增长[18]。

诸如此类研究众多,在此不再一一表述。通过整理发现,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还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其中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一、GDP和人均GDP增长;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塑造城市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四、增加就业机会等。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此外,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具有不可完全规避的负面效应,如物价非常规上调,房价大幅度上涨等,加重了当地居民经济负担。

3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特征

作为一项重大的城市事件,大型体育赛事与其他城市事件具有共同属性,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事件,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也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区域性。从空间维度上看,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对主办城市的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对主办城市所在的区域经济圈乃至整个国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阶段性。从时间维度上看,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可分为申办期、筹备期、举办期和赛后期。赛事筹备期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如体育场馆、场地、道路等。举办期则主要表现在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上,如税收和外汇收入。赛后阶段则对主办城市的体育产业起到推动作用。再次,有限性。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等方面。第四,可控性。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但是若在赛前制定好合理的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做好充分的赛事准备,仍可降低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影响。

4 案例研究:沈阳市第十二届全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 (简称全运会)是目前国内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大型体育赛事。随着现代体育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运会的投入更大,参与人数更多,竞技水平更高,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市场化运营也更加明显。作为超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全运会的功能也趋向多元化,尤其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运会经济效应。

研究表明:第九、十、十一届全运会对主办城市(广州、南京、济南)的经济实力、城市软环境和城市功能等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利用好全运会的触媒效应,对促进城市转变和加速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9]。例如,2001年广州第九届全运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约为120亿元,新建了跨珠江大桥、高速公路和国际机场等,同时投资50亿元用于完善城市环保设施。2005年南京第十届全运会的奥体新城的配套建设投资约为340亿元,而2009年济南第十一届全运动会,用于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高达1000亿元,其中约140亿元用于体育场馆场地建设。可以看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此外,资料显示,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山东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406.4万人,同比增长25.3%,旅游总收入为150.1亿元,同比增长28.4%。研究表明:第十和十一届全运会均表现出显著的旅游“后发效应”[20]。

然而,由于城市自身的特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性和时效性。这些不可忽略的因素差异导致赛事的影响难以在同一水平上进行直接的比较研究。李健等就近三届全运会(九、十、十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全运会的举办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等,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影响具有延续性[21]。进一步分析发现,全运会对这三座城市的主要影响不同:对广州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江苏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对济南主要体现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21]。与广州、南京和济南不同,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全运会的举办为沈阳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本文以第十二届全运会为案例,结合前三届相关研究,简单分析全运会对沈阳市经济的主要影响,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4.1 对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度量指标,评价第十二届全运会对沈阳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从近年来沈阳市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中可以看出,2009年全运会申办成功后至赛事开始前,沈阳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呈现了一个快速上升阶段(2009-2011年),并在举办期间延续了这种高速发展的趋势(图1A),尤其是全运会筹办期间人均GDP的增长,能够明显地反映全运会从申办成功到举办期间对沈阳经济的推动作用(图1B)。

此外,第二、第三产业总值在2009年以后与GDP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且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渐增大。但是,第二产业仍占有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略低于第二产业(图1A)。相比之下,前三届全运会均明显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且促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究其原因:全运会在筹办期间的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建筑业带来了发展机会,加快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房地产业、餐饮、旅游、商贸等快速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产业链,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沈阳是国内重要的以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导致第二产业经济总值仍高于第三产业。

图1 沈阳市2005-2013年国民经济总量及人均GDP

由于2013年以后(赛后阶段)的相关数据统计还未更新,第十二届全运会对沈阳经济的后期影响还不能作出相应评价。根据前三届全运会研究发现的规律,全运会可能将推动沈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前三届全运会类似,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投资总额仍较高,超过1000亿元,其中约100亿元用于体育场馆改造和建设。不同的是,沈阳市25个市属全运场馆中只有3个新建场馆,且全部位于大学校园。其他用于比赛的22个场馆以改造为主,分设在高校、专业体育训练基地和有大型赛事、承办演出经验的场馆,便于各个场馆在赛后开展教学、体育训练和发展体育运动项目,实现场馆的可持续利用,为体育、文化、娱乐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持续影响沈阳的经济发展。在全运会筹办期间,沈阳新建和改造了市内交通主干道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通讯、环保、道路交通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全市还新建了13个全民健身中心,并与中小学校共享,开创了“体教结合”的体育资源利用新模式,解决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这些体育场馆、健身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给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商机。

4.3 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观众,这些观众、运动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成为了潜在的旅游主体,直接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图2可以看出,2009年申办全运会成功前,沈阳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已趋于平稳状态。而在全运会筹办期间(2010-2012年),国内外旅游人数逐年持续增加,到2013年全运会举办期间已高达750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突破80万大关。同时,旅游收入也随之不断增加,到2013年达到了930亿美元,是2009年的2倍还多。不难发现,国内旅游者仍是主体,在旅游收入中国内收入远远高于外汇收入。尽管如此,给国外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和良好口碑,是沈阳把自己推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总体上看,第十二届全运会对沈阳的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与前三届全运会对主办城市的影响类似。

图2 沈阳2005-2013年接待旅游者数量及旅游收入

此外,大型体育场馆和全运会绿化工程对城市形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沈阳借助全运会的举办,城市规划和现代化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已跨入国家新一线城市行列。因此,全运会的举办是沈阳做好城市形象宣传和塑造城市旅游品牌的有效途径。这不仅为赛后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未来的招商引资提供了优良环境,实现沈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 对城市就业的影响

沈阳十二届全运会筹办期间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以保证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交通、通讯和休闲服务设施等的新建和完善。赛事举办以后,这些体育和服务设施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维护。统计数据显示,十二届全运会筹建和举办期间,总共提供了将近100万个长期或短期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此外,全运会的举办优化了沈阳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商业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大型体育赛事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尤其是建筑业、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的发展,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必须看到的是,在赛事结束后,大多数临时岗位工作人员依然面临失业的困境。因此,如何由短期变长期,从失业到再就业是主办城市不可忽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举办对沈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运会作为综合性体育赛事,其影响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由于相关统计资料还未完善等原因,本文未能作详尽说明和归纳,还请读者见谅。除此以外,全运会的举办也会对城市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赛事举办期物价大幅上涨、房价非常规上调等,而在赛事举办后则主要表现为失业率的提高等。已有研究对这些负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并提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10-11],可供读者参考,在此就不再累述。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全运会场馆的分布和建设实现了赛后场馆最大化利用,同时解决了城市体育基础建设不足等问题,这种可持续的体育资源利用模式值得今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参考和借鉴。

5 结论

目前国内外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大型体育赛事的界定还未能达成共识。本文首先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界定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的影响及其特征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此外,以第十二届沈阳全运会为案例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的GDP和人均GDP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提供大量的长期或短期就业岗位。研究还发现,第十二届全运会对沈阳经济的影响与前三届全运会的影响既具有共性又有特性。总的来看,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主办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并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管理,以促使大型体育赛事为主办城市带来最大化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1]邓文雅.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3,(5):198.

[2]张永韬.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区域)的影响研究述评[J].体育与科学,2013,(3):18-23.

[3]黄小敏.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品牌影响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1:5.

[4]王艳芳.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厦门大学,2009:11.

[5]沈建华,肖锋.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塑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745-746+785.

[6]胡斐.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50.

[7]景益科,梁仁春,游丹.浅析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S2):36-38.

[8]李聪,朱晓东.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体育博览,2011,(13):20.

[9]刘桂文.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搏击(体育论坛),2012,(4):27-28.

[10]王晨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产生的负面问题及遏制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4):18-21.

[11]杨蕾.我国城市主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体育科研,2012,(2):46-49.

[12]徐成立,刘买如,刘聪,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4):36-41+73.

[13]谭艺,王广进,胡晓庆,等.西方国家对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国家)研究述评[J].体育与科学,2012,(1):70-77+82.

[14]佟春雨,张家军,刘冬笑.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经济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12):46.

[15]陈欢,吴帆,丁俊峰.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七城会”对南昌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J].经济视角(中旬),2012,(2):4-6.

[16]刘飞,杨建梅,关欣.举办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5,(2):21-24.

[17]潘滢,赵洪进.浅析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25-26.

[18]孙克,刘伟,米靖.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以北京、济南和广州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4):28-34.

[19]谢迅,王乃光.大型体育赛事触媒研究——以近三届全运会承办城市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2,(2):136-139.

[20]赵承磊.全运会对举办城市的旅游影响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6-10.

[21]李健,房午清,张学政.十二运对辽宁经济影响分析及策略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1):22-25+36.

IMPACT OF LARGE SPORTS EVEN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CITY——TAKING THE TWELFTH NATIONAL GAMES IN SHENYANG AS AN EXAMPLE

PAN Sheng-do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Anhui 237000)

Large sports ev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promotion of image,and optimization of soft environment of the host city.Theref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rge sports events and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hot topics in economics,sociology and sociology.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its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city and its featur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rough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Then,combined with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on recent three Natinal Games(the 9th,10th,11th),the role of the 12th National Games in Sheny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riefly analyzed with GDP,industrial structure,infrastructure,tourism numbers and revenue and employment as reference variables.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 making decision to host large sports events.

large sports events;national games;host city;economic development;Shenyang

陈 凤

G812.2

A

1672-2868(2015)03-0124-06

2015-03-15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ASS2015210)

潘声东(1973-),男,安徽六安人。皖西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全运会体育赛事沈阳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