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南 发 展

2015-11-15 06:33
江苏年鉴 2015年00期
关键词:苏南示范区区域

区 域 发 展

苏 南 发 展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2014年,苏南地区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意见》(苏发〔2013〕6号)、《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推进计划(2013~2015)》(苏发〔2013〕7号),完成示范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年苏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941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588亿元,占全省52.6%;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9%,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4818亿美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2月,省政府专门成立由李学勇省长任组长的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示范区各项工作。苏南地区全年组织实施128项技术攻关项目,集成实施97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4万亿元,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启动建设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85%,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47家,引进“双创人才”269名,科技金融实现更紧密结合,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延伸阅读: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0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函〔2014〕138号)。苏南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之后第五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批复要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苏南地区科教人才优势和开放优势,积极开展激励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批复同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照执行《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中确定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各项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同时,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结合自身特点,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批复同意成立由科技部牵头的部际协调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支持苏南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发挥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江苏省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创新合作的联动平台,制订创新一体化等相关政策措施,集成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批复同意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苏南改革开放】2014年,苏南地区深化落实各项改革部署,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日益优化。镇江成为省级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点,常州产城融合试点积极推进,“一市一试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有序展开、示范效应日益显现。南京、苏州、镇江等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苏州、无锡成为全省“走出去”改革试点地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无锡海峡两岸金融和科技合作试验区等各类开放载体示范引领作用逐步释放。培育外资新兴业态,新增外资商业保理试点企业5家,新认定49家外资总部企业,利用外资质效进一步升级。苏州相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开发区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开放平台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

【苏南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4年,苏南地区开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实施《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开展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前期研究,推进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上报国务院,新区规划建设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苏州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实施,苏南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继续深化沿江城际建设方案研究,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完工,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苏南硕放机场二期航站楼投入使用,沪通铁路动工,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

【苏南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书和时间表,实现苏南所有市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覆盖。完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办法,省财政对苏南地区下达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76亿元、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奖励资金0.67亿元。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出台具体实施意见,设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常州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节能减排、脱硫脱硝、重点污染锅炉整治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苏南社会民生建设】 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建立专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具体指导意见,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南京、镇江启动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首批试点,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出台实施一系列保障住房文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保障房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南京市、无锡市获批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建立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和岗位津贴制度。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90%城市市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加快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苏南地区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达标率提升。南京、苏州“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取得阶段成果,宁镇扬都市圈公交IC卡实现互联互通。

(省发展改革委)

苏州金鸡湖畔 省摄影家协会供稿

【《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 8月10日,省政府印发《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苏政发〔2014〕90号)。《规划》共十章,明确提出科学推进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规划》是引导推动宁镇扬地区同城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和实施区域内各城市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对于推进苏南现代化进程,构筑江苏乃至长三角西部综合实力强劲的经济中心,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增强南京及其都市圈在更大范围内的辐射带动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城化是相邻城市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协同合作,逐步突破城际之间要素流动障碍,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等经济、社会各方面高度融合发展的过程,是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宁镇扬三市自古以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发展相关,作为江苏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是长江三角洲西翼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节点区域,也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联结区域,区位重要且比较优势明显。

规划范围: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全域,面积约1.7万km2,2013年年底常住人口1582万人,规划期为2014~2020年。

指导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重点跨界发展区域共建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跨界区域协同建设、生态文明协同推进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深化跨江融合,建设宁镇扬大都市区,提升区域合作与创新水平,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竞争力。

总体定位: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都市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重要支撑与带动苏中发展的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合作、创新与转型发展的大都市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宁镇扬同城化格局初步形成。区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比2012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增速快于苏南平均水平。三市协同共建的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地位更加凸显,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亿吨,空港客运吞吐量达到2000万人次。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南京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三城融合、一体发展的宁镇扬大都市区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跨界城镇实现一体规划与统筹建设,城镇化率达到73%左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提升,人均公共服务支出差距缩小,公共交通、健康养老、通讯信息等实现同城共享。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不劣于Ⅲ类水质比例大于60%、城市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大于70%。

到2020年,宁镇扬同城化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建成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区,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左右,以高新技术和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左右;实现基础设施同城通达,宁镇扬主枢纽站间半小时通达、主城区间一小时通达;形成和谐、幸福、宜居的优质生活环境和生态文明区域,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8%,地表水监测断面不劣于Ⅲ类水质比例大于80%,城市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大于90%。

空间格局:形成“一带三圈”的同城化发展格局。“一带”即沿江发展带,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以及长江国际航运物流和金融商务中心的核心载体。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高端重化工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形成若干省级以上开发区和滨江港城互动发展的总体格局。“三圈”即以宁镇扬中心城区为核心构成紧密圈层、次紧密圈层和外围圈层。其中,紧密圈层以中心城区为载体,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服务型卫星城建设,重点完善金融、商务、商贸、物流、创意、研发、生活服务等功能,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通勤联系,打造以服务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大都市区的核心区;次紧密圈层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推动错位发展和合理布局,促进先进制造业和城镇人口集聚,拓展大都市区发展空间;外围圈层重点保护山体、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强化其高品质居住、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等功能,适度建设一批以生态休闲为主的慢城(镇)和现代农业集聚区,形成大都市区开敞空间。此外,以重大交通通道为依托,积极培育北部通扬滁、南部镇马、西部淮宁杭、东部淮扬镇四条发展轴,促进大都市区各圈层内城镇、产业功能的相互联系与分工合作,提升区域内部关联度和整体竞争力。

重点任务:在基础设施方面,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以实现交通一体化为重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与布局优化,构建适应大都市区同城化要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在产业布局方面,立足三市产业基础与比较优势,坚持错位分工与协调发展,以提速发展服务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高级化、集群化和国际化,联合打造一批现代产业基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合力建设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创新体系方面,提出以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建设以南京为中心、宁镇扬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区。在公共服务方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事务管理协同发展,共建优质生活圈,提高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在城乡统筹方面,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促进错位发展与分工合作,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彰显的协调发展良好局面。在生态环境方面,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一体化,大力倡导绿色低碳与循环发展,协同维护绿色、宜居、安全的区域生态环境。在改革开放方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规划》还明确了若干保障措施。

(苏 鉴)

猜你喜欢
苏南示范区区域
苏南年俗亦动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分区域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苏南傩面具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