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

2015-11-18 05:58宋颖飞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医学科危重经皮

宋颖飞

(濮阳市人民医院 河南濮阳 457600)

气管切开术的目的是保持呼吸道畅通,常用于救治危重患者[1]。研究表明,实施正确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状态,是保障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常用气管切开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等。本文选取2013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19~86岁,平均(43.29±2.11)岁;慢性呼吸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6例、颅脑外伤1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发伤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感染性休克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18~88岁,平均(44.07±2.23)岁;慢性呼吸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5例、颅脑外伤13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3例、多发伤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感染性休克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呈仰卧位,将其颈肩部充分暴露后给予常规麻醉(局部),穿刺点位于2~3软管环之间,经套管针回抽后提示气管内存在气体,对气管实施表面麻醉(2 ml利多卡因注射),将导丝沿穿刺鞘管置入(深度约20~25 cm),退出穿刺针,在穿刺点部位以导丝为中心实施皮肤横行切开(约2 cm),将扩张器沿导丝送入扩张组织及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套管后拔除其内芯,充气气囊并固定套管,充分吸痰后给予导管内吸氧或连接呼吸机。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研究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s,d)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研究组39 9.29 ±5.71 10.65 ±3.47对照组39 13.22 ±6.94 21.86 ±7.69

2.2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采取必要措施维持呼吸道畅通是主要的抢救措施。研究表明,维持呼吸道畅通的有效方法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但气管插管易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升高,不利于其生命体征稳定后顺利脱离呼吸机,预后效果不理想。目前临床常用的气管切开方式包括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等。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习惯变化等,各类疾病所致重症患者显著上升,如何对危重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气管切开治疗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仅需对患者皮肤切开,其余操作均属于钝性分离,能显著降低周围组织损伤率,并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目前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式[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宁辉等[4]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实施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振平.院前急救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4,24(1):47.

[2]刘巍,郑涛,朱世宏,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4,28(1):9l-92.

[3]蔺军,郑志刚,李玲娜.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开放气道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月刊,2012,30(7):109 -110.

[4]宁辉,赵励.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效果比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1(14):621 -623.

猜你喜欢
医学科危重经皮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