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敷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11-18 09:24刘莉周娟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无菌

刘莉 周娟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市肿瘤医院 外一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对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1]。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容性的导管由肘前臂静脉插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PICC 导管作为一种异物置于静脉是一种创伤性操作,留置时间长,护理不当易导致并发症发生,如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渗血、导管脱出等[2]。本文选取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170 例进行护理实施,探讨有效的导管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2012 年6 月至2013 年12 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17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 例和对照组85 例,观察组男40 例,女45 例,年龄31 ~68 岁,平均(54.5 ±5.6)岁;对照组男43 例,女42 例,年龄32 ~70 岁,平均(56.9 ±6.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护理方法

1.2.1 穿刺部位换药方法 两组均在置管后第1 个24 h 更换敷料,2 次/周换药,换药时戴无菌手套。观察组采用75%酒精棉签避开针眼1 cm 进行顺-逆-顺时针方法清洁消毒3 次,消毒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将皮肤上的皮脂及分泌物擦干净。对照组采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待干后,覆盖透明敷贴。

1.2.2 预防性应用湿热敷方法 对照组置管后用透明敷贴固定,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即在置管最初3 d 内,每天更换敷贴,以后改为每周2 次。如发现敷贴污染、潮湿、卷边、脱落应及时更换,严格按规范操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加局部湿热敷,具体方法为:将小毛巾在45 ~50 ℃的热水中浸透拧干,平铺在穿刺点敷贴上方进行热敷,每天湿热敷2 次,时间20 min,连续3 d。置管后1 ~5 d 内对两组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1.2.3 导管感染判定标准 ①发热>38 ℃,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②穿刺点局部红、肿、疼痛,有渗出液或脓性分泌物。③导管尖端细菌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符合上述1 项即可诊断。

2 结果

2.1 穿刺部位感染情况 对照组穿刺部位感染14 例,感染率14.8%,观察组无感染,观察组穿刺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2.2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n,%)

3 讨论

PICC 置管时间长,维护不当,可造成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导管感染致死率为3%[3]。在置管期间,除输入被污染的液体或微粒可引起感染外,护士的穿刺技术、维护技术、无菌技术不标准等都可能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甚至导管接头消毒不彻底,也可将细菌带入导管而引起感染[4]。因此,为预防感染,除严格无菌操作外,采用顺-逆-顺时针三重消毒法彻底有效地消除汗毛周围的细菌,保证导管周围皮肤的无菌环境,减少细菌污染。

静脉炎也是PICC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6% ~9.7%[5],以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最高,高达15.15%[6],它是由于各种机械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7]。湿热敷法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减轻炎性水肿,在炎症早期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起到消肿、解痉、镇痛的作用。因此预防性使用湿热敷方法,可减少置管后的不适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同时给予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可促进PICC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1]赵林芳.国内外输液小组与PICC 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2):5 -9.

[2]王敏. 经外周置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4,(z2):331 -334.

[3]钱玉兰,陆勤美,张兰凤,等.延续护理在预防PICC 病人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9):3663 -3664.

[4]朱春晖,王超群.健康教育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92 -1894.

[5]吴婷婷,王楠,李雪莲,等.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失败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5,(9):1288 -1289.

[6]吴春丽,刘建红.肿瘤化疗患者PICC 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42 -1944.

[7]李浩,于静蕊,李志强,等. 肿瘤患者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穿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0 -4112.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无菌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