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5-11-18 09:24苏停香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负性入院康复

苏停香

(新县人民医院 外科 河南 新县 465550)

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医学家及心理学家认为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更应特别重视患者的心理因素。研究已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疏导和安慰患者心理,引导其正视现实,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主动性及临床疗效[1]。本研究对2013 年2 月至2015 年1 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 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2 月至2015 年1 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 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54 例,女38 例,年龄43 ~72 岁,平均(51.4 ±10.2)岁,其中乳腺癌患者28 例、胃癌14 例、肺癌12 例、结直肠癌20 例、膀胱及肾脏恶性肿瘤10 例、肝癌8 例,术前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神智清醒,理解与沟通能力正常。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将92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类、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2.1 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 主动关心患者,耐心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疾病应对能力,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鼓励患者倾诉消极情绪,对困惑给予解释、安慰,减轻内心顾虑及无助感,通过心理疏导缓解负性情绪,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1.2.2 做好疾病知识宣教 入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疾病基本知识宣教,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临床效果,注重保护性医疗措施的运用,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及片面认识,必要时请康复病友现身说法,激发患者生存及康复欲望,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

1.2.3 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干预 加强术前访视及术后宣教,根据患者理解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不同手术及麻醉方式,讲解手术配合要点、注意事项、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减轻手术恐惧感,教会患者有效处理应激,适时运用深呼吸等放松技术,缓解精神紧张,增强手术及康复信心。

1.2.4 重视发挥社会支持力量的作用 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注重调动家庭、社会支持力量,帮助缓解心理压力,认真解答家属疑问,与家属协同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使患者以较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与康复。

1.3 观察指标 于入院第1 天、术后2 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测评。采用SDS(中国常模)标准分,轻度抑郁:53 ~62 分;中度抑郁:63 ~72 分;重度抑郁:>72 分。SAS(中国常模)标准分临界值为50 分,轻度焦虑:50 ~59 分;中度焦虑:60 ~69 分;重度焦虑:>69 分。分数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重。由专职人员负责调查,尽可能指导患者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者由调查者协助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第1 天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周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入院第1 天、术后2 周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s,分)

表1 入院第1 天、术后2 周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期 SAS 评分 SDS 评分观察组(n=46) 入院第1 天59.7 ±8.3 53.4 ±6.2术后2 周42.4 ±5.0 41.3 ±4.6对照组(n=46) 入院第1 天 59.4 ±7.2 54.3 ±6.7术后2 周53.1 ±7.1 49.6 ±6.7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并存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如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引起睡眠障碍、体质量减轻,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并反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成恶性循环,患者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明显减低,生存质量下降,患者生存期不仅取决于病情和医疗措施,而且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2]。适当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心理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对稳定肿瘤患者身心状况、改善躯体症状有较大帮助,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

心理干预是指研究人员在有关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对相关对象进行干预,使其心理活动及行为、个性特征等向预期发生改变的过程[4],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个性特征、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纠正错误认知,了解负性情绪对治疗和康复的影响,增强求生欲望及治疗信心,有效改变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缓解负性情绪及躯体化症状,改善免疫力和提高生活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增强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及治疗的副作用[5],同时可提高患者免疫调节状态,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后期治疗[6]。

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同情安抚、社会支持等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7],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情感等需求,减轻对恶性肿瘤及手术治疗的疑虑与恐惧,有助于促进康复期望,树立信心,积极应对疾病及手术,增强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激发患者生存意识,减轻不良情绪对躯体症状的影响,增加免疫力及抗肿瘤能力,主动配合治疗,手术前后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减轻应激反应、调整心理状况、增强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提高临床疗效[8]。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况,减轻对负性心理及手术治疗的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1]Butow P N,Phillips F,Schweder J,et al.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cancer patients living in urban and rural/regional areas:a systemaric review[J]. Support Care Cancer,2012,20(1):1 -22.

[2]周云,刘静,谢健.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0):1363 -1365.

[3]Grassi L,Rossi E,Geruso R.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in cancer outpatient clinics on routine screening for emotional distress:an observational study[J].Psychooncology,2011,20(6):669 -674.

[4]李杰,王正霞,陈爱民.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9(12):76 -77.

[5]王英,邱玉贞.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84 -1186.

[6]王霞.心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6(6):408 -409.

[7]Kornery A,Fritzsche K. Psychosomatic services for mela - noma patients in tertiary care[J].Int J Dermatol,2012,51(9):1060 -1067.

[8]杨润涛,黄雪薇. 心理干预改善癌症患者心身状况的荟萃研究[J].中国肿瘤,2009,18(3):187 -190.

猜你喜欢
负性入院康复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