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长期服用者脑出血手术疗效及术后再出血率、死亡率分析

2015-11-18 06:17杜宝顺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死亡率服用

杜宝顺

(新乡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早期死亡率较高,且大多数幸存者都伴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及运动等障碍。目前阿司匹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而据相关文献报道[1],术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实施开颅手术后易发生再出血。鉴于此,本文就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服用阿司匹林2 a以上的脑出血患者36例术后再出血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行开颅手术的脑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有关脑出血诊断标准[2],且经头部CT扫描确诊。将入选患者依据术前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7±5.6)岁;出血量分布50~90 ml 14例,91~160 ml 22例;GCS计分3~8分12例,9~12分16例,13~13分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2.4±6.2)岁;出血量分布50~90 ml 13例,91~160 ml 19例;GCS计分3~8分11例,9~12分15例,13~14分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采取急症小骨窗开颅手术,在全麻下经侧裂或颞中回入路,之后在显微镜下吸除血肿,彻底止血后及时注入血小板1个单位,并将14号硅胶脑室引流管常规留置于血肿腔。术后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给予必要的降颅内压、醒脑、抗感染、控制血糖血压、神经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3 d内再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及再出血率;②随访6个月,根据Barteel指数评估患者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记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好;并采用那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3],记分为0~45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差;③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体系(GOS)对预后情况进行评定[4],其中Ⅴ级:良好;Ⅳ级:轻残;Ⅲ级:重残;Ⅱ级:植物状态;Ⅰ级: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再出血情况 研究组术后出血量及再出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再出血情况比较

2.2 预后 研究组术后死亡率为33.33%,高于对照组的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n(%)]

2.3 术后Barteel指数及SSS评分 研究组术后Barteel指数低于对照组,S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Barteel指数及SS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后Barteel指数及S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Barteel指数 SSS 评分研究组36 52.13±9.04 18.73±5.67对照组 32 69.72±8.36 14.64±4.35 t 8.296 3.306 P 0.000 0.002

3 讨论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最初用于解热镇痛。近年来随着对血小板功能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释放、聚集的功效[5]。由于高血压是引发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异常亢奋,一旦发生颅内出血,血小板便立即起凝血作用,这便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口服阿司匹林已被广泛列为心脑血管预防和治疗的基础用药,主要用于脑血栓及缺血性心脏病。然而据刘鹏飞等[6]报道指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具有导致出血倾向的潜在风险。因此合理掌握阿司匹林用量的适应证需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本文通过对比术前长期服用(2 a以上)和未长期服用(1 a以下)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情况。发现研究组术后出血量、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术前长期服用患者增加了术后再出血的概率,同时增加了死亡率。与Benavente等[7-8]报道分析相似,对脑缺血或脑梗死患者而言,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中不仅有效,而且可降低脑出血发生率,但服用较大剂量者或服用时间超过28个月者会增加脑出血发生的危险性。这可能是因为血小板的促凝作用被抑制后,直至血液循环中流入新的血小板,其凝聚功能才可得以恢复。另外与脑出血患者机体本身的血液中血小板凝聚功能较差,难以进行正常的凝血过程有关[9]。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前应即刻停止服用,并立即运用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在医疗条件允许下可静脉滴注新鲜血液以完善血小板功能的检查[10]。此外为了进一步地减少因抗凝引起的并发症,可检测血小板的凝集功能,合理用药以降低出血倾向。Barteel指数作为一项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预后效果的测量方法[11],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用于评价某药物或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术后Barteel指数低于对照组,SS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术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效果不佳,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明显降低。分析原因可能是过度抗凝可引起严重出血危险。同时还需注意在停用阿司匹林后,应及时实施严格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避免术后应激性溃疡及心脑血管再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12]。

综上所述,术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增加且死亡率高。应尽早加以新鲜血液、血小板及维生素K等综合处理,降低术后再出血。

[1]程扬,赵克建,叶新新,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3):239-241.

[2]李玉莲,麻玉国,于鹏飞.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74-1076.

[3]Chen G,Xu D,Tan C,et al.Effects of platelet infusion,anticoagulant and other risk factors on the rehaemorrhagia after surgery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5,19(5):795-799.

[4]Alhaboob A A,Hasan GM,Malik M A,et al.Therapeutic benefits and side effects of Azathioprine and Aspirin in treatment of childhood primary arterial stroke[J].Ann Neurosci,2014,21(1):10-13.

[5]Gross B A,Rosalind Lai P M,Frerichs K U,et al.Aspirin and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World Neurosurg,2014,82(6):1127-1130.

[6]刘鹏飞,刘洪恩,刘永良,等.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0):931-934.

[7]Benavente O R,Hart R G,McClure L A,et al.Effects of clopidogrel added to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lacunar stroke[J].N Engl J Med,2012,367(9):817-825.

[8]卓杰,闫华.不同血小板制剂及抗凝药物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J].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3):1093-1095.

[9]刘文鹏,郑冬,黄家明,等.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67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1):33-35.

[10]梁继军,杨军.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及相关处理[J].中国医刊,2014,49(2):7-9.

[11]Sim K B,Na D G,Park JK.Precedence of Parenchymal Enhancement on CT Angiography to a Fatal Duret Hemorrhage[J].JKorean Neurosurg Soc,2013,53(6):380-382.

[12]曲良锁,毛涌馨,张文怡,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急症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1):33-36.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死亡率服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