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性任自然——评李治邦小说《流觞》

2015-11-19 01:03张婷
青春 2015年8期
关键词:流觞理想主义小人物

张婷

李治邦的小说《流觞》讲的是官场故事,一个关于说话的故事。

对于官场的描写可以追溯到清末的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对清末官场的腐败黑暗有着入木三分的刻画。其实不难理解,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维方式从古到今一直存在。官场小说一方面揭露官场与体制黑暗,表现作家与读者心中愤懑,同时希求改进,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人对于权力追逐游戏无法熄灭的热情。但是顺着这两种倾向也容易走向纯粹黑幕揭露,与过度自我意淫的写作弊端。我们并不否认文学的娱乐消遣,甚至是发泄情绪的功能,但是好的文学作品决不能仅仅止步于此。《流觞》没有落入这两个写作陷阱,因为《流觞》写的虽然是官场故事,也有对于官场斗争的描绘,但是只把官场作为一个人物活动的背景,作者真正想表现的是人性在其中的挣扎,当代人对于人的存在价值的不同理解。

小说主人公李重是个有点冒傻气的人物,初看甚至觉得稍嫌幼稚,口无遮拦,率性而为,凭着好口才当上了文化局的局长,又因说话率直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经常有人打电话到家里骂他咒他,真是“成也说话,败也说话”。小说中并没有描写太多惊心动魄,勾心斗角的官场权谋,也没有像许多官场小说热衷的那样教人怎么“厚黑”,如何升官。写的更多的是李重这个局长因说话带来的麻烦和他内心的纠结思考。

诚然,李重并不是什么纯洁如水毫无缺点,洋溢着理想主义光芒的人物。有点楞,又有点精明。作者似乎很喜欢写这类型人物,又如《真相》中的李重重。在解构盛行的当下,理想主义的完美人物似乎不切实际,纯洁热烈的理想主义情感如同过期了的食品无人青睐。比如《沧浪之水》《活着之上》,都是灰色小人物们的故事。其实在欲望大潮中保有一份清明与良心着实不易,许多人任其侵蚀,渐渐麻木僵死,丧失对痛苦欢乐的感知,对真与善的追求。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与权威,成了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这些灰色的小人物虽然也在这场欲望追逐赛中彷徨焦灼,但是他们起码会稍稍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虽然这种思索通常会带来纠结与痛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李重的口无遮拦正表明了他还在遵从内心的情感,没有丧失掉基本的判断与批判能力。

“流觞”这一标题正呼应了李重的的个性特点。流觞曲水,文人墨客随自在漂流酒杯的停落随意作诗。言论本应顺应自然,天性,却为世俗所牵绊,造成萎缩的个性,就像文中刘部长所说的鱼骨头,宁愿被扔,但还能苟存于世,也不当鱼头,不被吃掉。这样宁愿选择丧失价值,也要僵尸一般活在世上的人,也许真的像文章结尾处提到的黑棋子那样,占据了大半江山。但是同样如文中所说,围棋不是简单的圈地运动,生存方式的选择也不是一场举手表决来决定胜负的选举,是黑白之吻,是善念与恶念的交锋,作者文中用这几个象征性意象发出了对生存价值的叩问。当然《流觞》也存在着诸多写作上的缺陷,比如情节略显拖沓,一些描写并不恰当,但是可以看出作家真的是在用心写,有诚意表现人性。“修辞立其诚”,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

猜你喜欢
流觞理想主义小人物
“流觞曲水”家用即热自动上水茶具套装
流觞曲水 千年传奇——关于《兰亭序》的人文及美学思考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谁将流觞酿清酒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谁将流觞酿清酒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