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都是不把自己当外人

2015-11-19 02:30裘山山
上海采风月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坐电梯外人性情

文/裘山山

那都是不把自己当外人

文/裘山山

我高居三十楼。有一天坐电梯时,听见隔壁有开门说话的声音,连忙按住开门键等。自从看了某篇文章说,电梯每上下一层楼需要耗电5度,我就有了心结,凡上下电梯,总希望能遇到同行的,若一个人坐电梯,总有些负罪感。我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人,探头,见一个男人在取鞋套,原来是个修理工。他终于进了电梯,看到我,高高兴兴地说,耶,正合适。我心下郁闷,怎么是正合适?明明我等了你这么久。看来又遇到一个不会说谢谢的人。

日常生活中,时常遇到不会说谢谢的人,比如进出自动关合的玻璃门时,看到一个年轻母亲推个婴儿车,连忙拉住门让她先过。她过去了,看都不看我一眼,只对着孩子说,带你下来耍好麻烦哦。坐飞机时,旁边有一带孩子的妇女没有纸巾,询问我,我就从包里拿出来递给她,她也是连笑都不朝我笑一下,只顾皱着眉头训斥保姆:出来怎么纸巾都不带?

我把这类人归结为不会说谢谢的人。我在心里替他们开脱:他们其实是感激你的,只是不善表达。

但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不是他们不善于表达,是他们觉得没必要表达,你该那么做。因为,他们没把你当外人。或者说,他们没把自己当外人。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

这醒悟来自某一天黄昏。

那天黄昏我出去散步,走进一家菜店想买两个洋葱。这时我前面一中年妇女买了半斤里脊肉,跟菜店老板说,你说我这个肉炒个啥子好呢?炒辣椒?还是炒芹菜?老板说,今天的芹菜嫩得很,你炒芹菜嘛。女人说,对嘛。称好芹菜一转身又说,哎呀,我还是很想吃辣椒呢,再称半斤辣椒嘛。老板说,要的,今天辣椒也是很新鲜的,是本地辣椒。女人称好辣椒又说,那芹菜炒啥子呢?炒腰果?老板说,芹菜炒豆腐干嘛,巴适得很。女人连说,对的对的,芹菜炒豆干。称好芹菜后又说,再弄个啥子汤呢?番茄蛋花汤还是软江叶豆腐汤?老板说,你有豆腐干了,就番茄蛋花汤嘛。女人说,好,来两个番茄,再来半斤葱,葱花还是要撒点儿的。

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对话,觉得太有意思了,仿佛两口子在商量晚饭。女人走后我问老板,你们很熟哇?老板说,哪里哦,认不到。

那一瞬间我解开了长久以来的困惑,为什么我经常遇到不习惯说谢谢的人,那就是因为他们太不见外了,如同刚才那个女人和菜店老板,他们都不把对方当外人,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天生的自来熟。

想起小时候,住筒子楼,吃饭在走廊上,东邻包了饺子会送一碗,西邻烙了饼会送两张。有时候听见某家传出吵架的声音,会不由分说地闯进去“干涉内政”。还有,见谁家孩子二十多岁了还没对象就着急,见面就询问,就催促,实在不行就介绍,分毫不取当媒婆。

那都是不把自己当外人。

我们曾经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我们会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有人情味儿是多么温暖的生活。现在,随着住房状态的改变,这样的亲密无间正在消失,可是那种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性情,依然在延续。

比如聊天的时候,对方时不时地拍一下你的肩膀,甚至拍一下你的大腿,让你躲闪不及;又比如在商场试衣服,旁边忽然会有素不相识的女人给你参谋说,穿这件不如刚才那件好看,这件显胖;再比如住街边上的人家,随便就摆饭桌在人行道上,让往来的人参观他们的菜肴;更不要说酒桌上了,才见面的人只要两杯酒下肚就称兄道弟掏心掏肺。

中国人的这种性情,如果说成是国民性,会不会有点儿重?但我觉得还真是只有中国人才具有的。

现如今,这样的性情已经延伸到海外了。中国人在海外旅游时的种种“不俗”表现,也是可以归类到此“性情”上。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讲电话,哪怕电话内容含私密成分;比如在名牌店不由分说地疯抢,还跟身边素不相识的人商量抢哪个更合算;比如在纽约某公园里大跳《小苹果》,热情奔放到扰民;还比如争相围睹华尔街那头金牛,摸得金牛屁股金光闪闪……那都是不把自己当外人。

我以前一直认为这是缺少教养的缘故。现在忽然觉得,或许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性情,天生具有的,普天之下皆兄弟。或许还包括另一层意思:我不跟你见外,那是我看得起你。倘若分寸得当,不太出格,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遗憾的是往往出格。而且还有更让人遗憾的两点:第一,近乎起来一点儿距离没有,让人不舒服,但生疏起来,见面连个“你好”都懒得说;第二,“不见外”“不把自己当外人”,往往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很少体现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比如遇到路人发生困难时,多数中国人会想,关我什么事,我又不认识他?如果这个时候能不把自己当外人就好了,能在陌生人遇到困难时主动说一句:需要我帮助吗?像那首老歌唱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

如此,才是可爱的中国人。

猜你喜欢
坐电梯外人性情
[拜托了妈妈]우리 엄마를 부탁해像外人的家人 像家人的外人
性情决定命运
看得到我
性情决定命运
谚语趣画
怎样和最亲的“外人”处好关系
《芥舟学画编论山水》·避俗章
请你把我当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