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在词语的“品味”上下功夫

2015-11-19 13:37杜明辉
文理导航 2015年33期
关键词:品味词语素养

杜明辉

【摘 要】应当如何在词语的“品味”上下功夫?文章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中“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段落的教学为例,总结出教者必须基于对文本主旨的深刻把握,基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基于对重点部分的准确聚焦,把握好词语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做好语言文字的品味和运用,并将情感巧妙渗透在对词语的品味中。

【关键词】词语;品味;素养

在一次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老师共同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依据文本特点,执教者围绕诗歌表现的“依依惜别之情”,都把目光聚焦在重点段落上,采用品词析句、创设情境、有感情朗读来达成教学目标。于永正老师曾经指出: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手段是读,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都做到了。问题是对于相同的段落,执教者在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过程中却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应当如何在词语的“品味”上下功夫?下面以课文中“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段落的教学为例,还原两位教师的执教过程,辨析一下优劣,谈一点浅见。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执教者1:

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示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的画面和本段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这段中的景物描写,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说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把江边景色写得很美。教师让学生把一句美美地读出来。然后教师说:李白望着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了,课文用一个词语形容叫什么?学生答:凝视。教师问:李白凝视着远方,他看到了什么?学生答:他看到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说:这时候李白的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孟浩然说,他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说一说。在学生说完后教师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执教者2:

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示李白目送孟浩然远去的画面和本段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在大脑中想象送别的画面,问你对杨柳依依有没有特别的感受?学生回答:老朋友就要分别了,连岸边的杨柳也有点依依不舍。教师说:是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诗经上有句话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时年轻李白的心里充满了离别伤感的情绪,所以这段开头说……学生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然后教师问白帆渐渐远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伫立是什么意思?他伫立在江边干什么?学生说凝视着远方。教师问:凝视是什么意思?学生答:集中注意地看,聚精会神地看。教师说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这篇课文中就有,请你找一找,看一看能不能替换凝视。学生找到:“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仰望和远眺的区别,问还能举出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吗?学生举出了很多。教师问:这段话里用上你们说的表示看的词语合适吗?学生答:不合适。最后,教师说:请大家站起来,把我们的黑板想象成大海,你就是李白,正伫立江边,凝视着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音乐声响起),(学生)有感情朗诵: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就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诞生了。生:一齐朗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执教者的异同:这段话里两个执教者都抓住了“杨柳依依”“伫立”“凝视”等词语来品味。但品味的方式显然不同。执教者1在引导学生品味“杨柳依依”时只看到了景色的美,却没看到美中所含的情,显然挖掘不够。品味“凝视”时,只是一笔带过,把着力点用在了让学生想象李白会说些什么话上,没有分清语言训练的轻重,显得顾此失彼。显然这位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好词语训练的方式方法,走上了为情感而情感的误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好像达成了教学目标,其实是虚浮、不扎实的。执教者2对“杨柳依依”一词的处理基于对文本主旨的深刻把握,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伫立”和“凝视”的处理也是层层深入,颇具匠心。尤其是对“凝视”一词的品味,教师能够联系上下文,从课文具体的语境出发,采用替代、扩词、动作演示等方法,切切实实着力于学生遣词用句精确妥帖这一语文运用能力的训练提高。这位教师准确把握了词语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做好了语言文字的品味和运用,并将情感巧妙渗透在对词语的品味中,是一段成功的教学。

带来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文章词语的品味,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执教者必须基于对文本主旨的深刻把握,基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基于对重点部分的准确聚焦。这些词语可以是蕴含作者情感神思的;可以是运用精确妥帖的;可以是表达陌生化的;可以是理解困难的;也可以是文章结构的关键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的。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运用课,是工具情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说到底,应当在哪些词语的“品味”上下功夫,以及如何“品味”,是一个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猜你喜欢
品味词语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