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查

2015-11-19 01:29沈美娟
化学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高中化学

沈美娟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必要且可行;学生具有良好的技术教育的认知基础;学生对化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兴趣,技术学习的动机水平多样。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技术教育;问卷调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02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中有专门的技术教育模块,即《化学与技术》,但全国能实施该模块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为此,笔者萌发了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研究意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探查学生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

1 问卷设计与实施

1.1 问卷设计

编制《有关高中化学技术教育的调查问卷(学生卷)》,以此作为工具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看法。

学生问卷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有6道选择题,了解学生性别、年级、分科取向、学校区域、就业倾向、兴趣爱好这6个方面的基本信息,以此来调查和分析在这些维度上学生对技术教育的看法是否具有差异。第二部分有16道选择题,每题均提供一些已有的看法,让学生从中选择,以探查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学生期望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原因、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利弊、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时机、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方式、进行技术教育的学生认知基础和学生的技术意识、兴趣和动机。第三部分设计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图,要求学生根据该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以了解学生的技术认知基础和技术技能。第四部分是简答题,第一小题从问题解决的角度要求学生思考铁矿石炼铁需考虑的问题,第二小题要求学生思考哪些化学技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此来探查学生的技术技能,因为技能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了解他们不同于问卷中的想法以及更深入的思考的结果。

1.2 问卷调查

选择了江苏省三个不同地区的三所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三所中学中既有四星级高中,也有三星级高中;既有农村学校,也有城市学校。之所以选择这些学校,是因为技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通过对各类不同学校学生的调查,获得的数据才更全面,才能更好地从学生未来发展差异性的角度展开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511份,回收有效问卷501份。

还在进行问卷调查的两所高中各选取了6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这6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A、B、C三个等级,学生成绩的等第都是由所在班级的教师通过平时成绩划分而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 问卷结果与分析

2.1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是必要的

就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了探查,结果显示,2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4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性,25%的学生认为有点用,仅有7.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渗透。将技术教育必要性中的“有绝对的必要性”赋值1分,“有必要性”赋值2分,“有点用”赋值3分,“不需要渗透”赋值4分。分值越小,越倾向于认为有必要。在分科取向、学校区域、就业倾向维度上对学生对于技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分科取向和就业倾向维度上,学生对技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校区域维度上,学生对技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学校的学生更加认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认为通过技术教育的渗透教学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对现在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都有帮助;认为不需要渗透的学生觉得技术教育的渗透教学会增加学业负担,会耽误化学知识技能学习的时间。

以铝的制备技术为切入口进行了探查,结果显示,42.3%的学生认为技术教育的实施可以培养他们综合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他们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23.1%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10.6%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他们综合评价一项工艺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认为技术教育的实施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学生具有良好的技术教育的认知基础

学生是技术教育的主体之一,学生对技术教育的认知基础直接影响着技术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探查学生对技术内涵的认识,结果显示,65.3%的学生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17.2%的学生认为技术是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其余的学生则认为是技术是一种特定的技能或一项工艺。

将学生观点中的“一项工艺”赋值1分,“一种特定的技能”赋值2分,“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赋值3分,“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赋值4分。分值越高,对技术的理解越透彻。在分科取向、学校区域、就业倾向维度上对学生对于技术内涵的认识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分科取向维度上,学生对技术内涵的认识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理科的学生对技术的了解较透彻,平时对技术关注度较高。在学校区域维度上,学生对技术内涵的认识也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城市学校的学生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更为全面。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如农村和城市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启示我们要改善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配备较为齐全的硬件设备,以文字声像为技术载体,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能实时关注技术的进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农村学生认识化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核心的技术问题,并努力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

在就业倾向维度上,学生对技术内涵的认识也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就业倾向为技术或研究类的学生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更全面,学生知道为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现在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必须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技能,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还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探查了学生对技术的功能的认识,结果显示,54.9%的学生认为化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30.3%的学生认为化学技术提高了生活的质量,11.6%的学生认为化学技术带来了环境和食品污染,3.2%的学生认为化学技术肆意开发了人类的资源,可见,对化学技术具有积极意义认知的学生达到85.2%。上述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技术的内涵和功能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以“用铁矿石炼铁需考虑的问题”从认知角度探查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并对学生在开放题中涉及的观点进行了人次统计,统计数据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用铁矿石炼铁,学生在技术层面的考虑因素远远超过知识层面的;在技术层面中,学生更多地关注的是社会、生产对炼铁的影响。另外,学生能够从原料、设备、反应条件、生产过程、产物、废弃物、工厂选址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化工技术生产上的问题,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具备了从技术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认知视角中,学生最为关注的是环境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视环境教育,有的教师还将环境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学生这种良好的技术教育的认知基础为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2.3 学生对化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兴趣,技术学习的动机水平多样

就学生对化学技术的兴趣进行了探查,结果显示,17%的学生对化学技术很感兴趣,38%的学生对化学技术有兴趣,34%的学生对化学技术有时有兴趣,仅11%的学生对化学技术没有兴趣。在感兴趣的学生中,47.5%的学生认为新技术的发明充满魅力,24.2%的学生觉得技术的作用很大,20.3%的学生想在今后利用技术发财致富,8%的学生将来会从事技术工作。

将“对技术学习是否感兴趣”一题中的“很感兴趣”赋值1分,“有兴趣”赋值2分,“有时有兴趣”赋值3分,“没有兴趣”赋值4分。分值越高,对技术的兴趣越低。在分科取向、学校区域、就业倾向维度上对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分科取向和学校区域维度上,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就业倾向维度上,就业倾向为技术或研究类的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高于就业倾向为管理或经销类的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我们还探查了学生在消极暗示下对化学技术的情感体验。通过调查发现,即使是复杂的工艺流程、专业的操作技术,甚至是可能发生危险事故的化学技术,43.7%的学生选择学习感兴趣的部分,37.9%的学生愿意挑战,10%的学生没有感觉,8.4%的学生面对危险选择放弃。

暗示是指通过人体的语言、行为、心理或者是环境的特殊语言,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在消极暗示的影响下,有的人会出现紧张、焦虑、疲惫等心理状态,加上自身意志力的不足,面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但也有的人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和清楚的自我认知,他们会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的目标。该研究中37.9%的学生面对危险还是愿意挑战,43.7%的学生仍然选择学习感兴趣的部分,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有着清楚的自我认知,对化学技术很感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对化学技术本身感兴趣,这在心理学上属于直接兴趣;少数学生是对技术的价值更感兴趣,这在心理学上属于间接兴趣。由于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所以该结果也从侧面表明学生对化学技术的学习有足够的动机。

我们还探查了学生技术学习的动机,结果显示,37.3%的学生是为了帮助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22.6%的学生是因为可以满足自己对技术的兴趣;20.1%的学生是因为今后想成为高新技术开发人员;11%的学生觉得公民应该具备一点化学技术素养;9%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见,学生技术学习的动机较为多样。

3 结语

本次研究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渗透技术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不同分科取向、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对技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学校区域的学生对技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学校的学生更加认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具有良好的技术教育的认知基础,不同分科取向、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对技术内涵的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的学生对技术的了解更加透彻,城市学校的学生和就业倾向为技术或研究类的学生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更加全面。

学生对化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兴趣,技术学习的动机水平多样。不同分科取向、不同学校区域的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存在显著性差异,就业倾向为技术或研究类的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更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技术教育的进行,希望此项研究能对当前高中化学技术教育的实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适时进行技术教育的渗透教学,从而更好地普及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42.

[2]周青.论技术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4,(9):64~68.

[3]王秀红,高晓伟,李艳梅.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J].化学教育,2005,(1):21~23.

[4]方鸿志,陈红兵,王译鹤.技术教育内涵解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5):27~29.

[5]唐小俊,顾建军.当代技术观的转变与我国基础技术教育改革[J].教育导刊,2008,(11):4~8.

[6]朱建育.化学课程中的“技术思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7.

[7]杨国海,张增常.技术素养的内涵及测评框架[J].湖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39~152.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