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鸟嘲笑了谁?——《饥饿游戏》的文化符号解析

2015-11-20 22:15赵光慧
电影评介 2015年22期
关键词:都城凯特尼斯

赵光慧

嘲笑鸟嘲笑了谁?——《饥饿游戏》的文化符号解析

赵光慧

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的作品《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2008)三部曲一经出版就获得了美国读者的认可,狮门影业公司紧随其后,于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上映了改编电影《饥饿游戏》(2012,票房6.91亿美元)、《星火燎原》(2013,公映三周全球票房6.734亿美元)以及《嘲笑鸟》(上)(2014,超过7亿美元的超高票房荣登北美票房年度冠军)。[1]

2015年该公司又拍摄并发行了《嘲笑鸟》(下)(2015年11月20日全球首映,上映两周,最新票房达到4.4亿美元)[2],该片好评不断,《国际屏幕》评论:《饥饿游戏》最终因它的结局篇点燃了火焰,《嘲笑鸟(下)》成为了‘大IP电影’系列中最令人满意、扣人心弦、令人感动的一部,充满了紧张的动作场面和恰到好处的辛酸。《奇迹世界》评价说:大量的电影都有你在《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中可以看到的战争、未来飞行器、爆炸动作场面,但只有这个系列有这位才华无边的詹妮弗·劳伦斯。来自美国网站库Uproxx的评论说:我真诚地认为这类电影很重要,年轻人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动作英雄类型的女性角色,这很赞。[3]

事实上,影片从第一部至第四部始终都反映了反对独裁统治、反对阶级分化与贫富不均、反对战争及屠杀的主题,影片及小说所反映的问题远不止是关于24个青少年生死抉择的故事。作者故意把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的美洲,在这个充满了强烈对比的畸形社会里发生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故事,恍若时光又回到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里的独裁统治年代,相似的镜头和建筑甚至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古罗马时代的竞技场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出事之后的荒芜地带。影片中大量的人物名称、物品以及地点都充满了文化内涵,清晰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向和对世人的警醒。

一、数字的文化符号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为万物之源。数字在人类的语言世界里具有表意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中,数字都有其蕴含的不同的文化内涵。电影《饥饿游戏》在第一部中详细地描述了第74届饥饿游戏。74这一数字的出现绝非偶然。众所周知,1776年美国为了民主、自由而开始了打击英国殖民者的革命并取得了成功。7 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的《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通过《独立宣言》的7月4日成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的节日,定为美国独立日。从此,美国获得了独立,形成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府。由此可见,作者在第一部中呈献给读者的第74届饥饿游戏绝不仅仅是随意找的一个数字,74不仅嘲讽了当权者对平等、自由理念的践踏,也预示了主人公会为自由、独立而战,并最终取得成功。

在《嘲笑鸟》(下)中,76届饥饿游戏已经不是游戏设计者设计出来的游戏,而是十三区的反叛军队主动发起的对抗独裁统治的斗争,电影场景的设计与前面的游戏有着许多共同的元素,如主角及同伴不得不面对的狂轰滥炸、滚滚沥青及变异人的袭击。尽管反抗军在与都城斗争的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英雄,如第4区冠军芬尼克等人,最终反抗军获胜,抓住了总统斯诺。76这一数字再次把观众引回到1776年,为了民主而战的胜利之年。作者无非还是隐喻了民众对平等、民主、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影片也明确告诉观众,76届游戏是最后一届,代表独裁统治的斯诺总统被抓。在处决斯诺的刑场上,女主角凯特尼斯出人意料地、勇敢地射死了披着民主外衣的新独裁主义的代表——女总统科因,挽救了整个国家再次陷入独裁统治的悲剧中。76这一数字再次开启了民主、独

立、自由的时代。

除了74、76这两个对于美国文化有独特意义的数字,影片中出现的第十三区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被炸为废墟的十三区地表与受到核泄露侵害的地区并无二致。十三区的人藏匿于地底下的生活让观众深感压抑。作者设定十三区被都城消灭的寓意是什么呢?帕那姆原来有十三个区,第十三区负责核工业和武器制造。由于该区人们的反抗,总统派部队把十三区夷为平地,从此十三区就消失了。十三区原先所在地一片断壁残垣,恍若核泄露之后的样子。这里作者故意让十三区消失,不仅是因为13这个数字在西方被视为不详,作者更加想要提醒人们注意的或许是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

“13”这一数字在西方文化的独特含义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十三区的毁灭与消失不禁让读者联想到今年11月13日在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也让人联想到2001年的“9·11事件”,因为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有其文化内涵和寓意。13这一数字在西方一直是禁忌数字,据说在人类蒙昧时期,人们对超过十二的数字感到神秘莫测。后来他们发现12可以均匀地分为两份、三份或四份,而13却无法均匀地分开。因此,他们就认为13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此外,与耶稣共进晚餐出卖耶稣的是第13个人犹大,耶稣的受难日也是13日。13因此成为了禁忌的数字。[4]这也是作者在《饥饿游戏》中设定十三区被消灭,仅有十二区存留下来的文化内涵。

此外,十三区消失后还剩下十二个区,影片第二部的游戏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钟,作者借助钟以及12这个数字隐喻了历史的轮转。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或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就能更好地理解影片及作品想要传达给人们的意义。文学与历史之间不存在所谓“前景”与“背景”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强调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认为文学隶属于大的文化网络。它着重考察文学与权力政治的复杂关系,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参加意识形态的塑造。《饥饿游戏》三部曲通过对未来场景的描绘,向观众传达了一种警示,无论科技的发展多么高端,如果人类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专制独裁、阶级分化、贫富不均带来的危害,不注意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迟早会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

二、地名及其他物品的文化符号

影片中除了数字符号赋予了故事许多文化内涵,其中的地名及其他物品也在更深的层面上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了更深的含义。故事发生在北美洲一个虚幻的国家帕那姆(Panem),也就是所谓的施惠国。该国分为十二个区和都城Capitol。Panem一词来自拉丁语,意为bread & circuses(面包与杂耍),意思是用娱乐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而使他们不再关注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饥饿游戏》三部曲用足了高科技的手段,向观众展示了游戏设计者为了娱乐都城人民、镇压十二个区而设计的残酷游戏。都城的观众可以随时看见十二个区的少男少女作为贡品互相厮杀,直到最后一个选手活下来。在观看一个一个选手死去的过程中,都城的观众享受了视觉盛宴而不顾他人的死活,完全沉浸在了麻痹的状态。这正是总统斯诺(Snow)想要的统治效果。十二个区的人民受制于都城,不得不交出少男少女作为贡品。如果选手获胜,可以给这个区带来面包;如果选手身亡,那真正在乎的只有死者家属,其他人更加噤若寒蝉,无奈地忍受着总统的淫威。影片中故意使用了罗马战车带着选手巡回,圆环形的建筑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古罗马角斗士被奴隶主放置于竞技场中的悲惨命运,间接表现了十二个区人民被专制统治的压抑状况。

都城(Capitol)一词让读者和观众很快联想到美国的国会大厦。故事并未表明这是未来的美国。然而,电影场景的设置恍若出现了华盛顿特区的景象。观众不自觉地就会想象这个所谓的施惠国就是美国将来的样子。美国国会是立法机构,它制定影响每一个美国人的法律,甚至可以决定国家的对外条约和协定,决定战争与和平。因此作者用Capitol而不是capital(首都)来表达都城的概念有着隐含的讽喻意义。当今美国在世界的超级大国的地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之匹敌。美国出兵伊拉克、驻兵日本及亚太地区与电影中都城派出治安维持部队监督、管理和镇压十二区并无两样。

除了地点名称蕴含了丰富的意义之外,影片中的服装、食物及建筑、装潢等都很好地突出了阶级差异及贫富不均的状况。都城人们的服装与十二个区人们的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都城人的服装艳丽、浮夸。女士们发型古怪、眉毛染成白色、假睫毛异常鲜明地突出,口红的颜色也千奇百怪。衣着艳丽、脸上涂着厚厚白粉的人们恍若僵尸再现。影片中几乎没有任何对都城人情感的描写,都城的人呈现出完全异化的状态。十二个区的劳苦大众普遍穿着肮脏、灰暗的衣服,与处于独裁统治下的《1984》的人们几乎

一样。他们虽然衣着简陋却淳朴、自然,更多地表现了人性化的一面。他们重视亲情、爱情与友情。凯特尼斯自愿代替妹妹成为贡品,表现了浓浓的亲情。在第75届游戏中,第四区的贡品除了芬尼克还有一个老奶奶,老奶奶自愿代替芬尼克的女友来送死,芬尼克在残酷的游戏中也时时刻刻保护着老奶奶,体现了同区人的互爱精神。即便在残酷的游戏中,本该成为敌人的对手之间也表现出了伟大的牺牲精神。在皮塔受伤需要芬尼克救命时,老奶奶为了不拖累大家,毅然决然地走进毒雾之中,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他人的生命。

影片除了借助服装的对比表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分化,还通过食物揭示了贫富差距之严重。影片中描述了凯特尼斯濒临饿死的时候皮塔扔过来一个面包。皮塔故意烤糊了面包,他受到母亲的责罚却依然想要救助凯特尼斯。扔在雨水里的面包救了凯特尼斯的命,这一情节烘托了十二区人们的贫困生活。都城的人们无限制地压榨十二个区的人们,过着穷奢极欲的奢华生活。他们不仅食物供给充足,而且食物的花样也极其繁多。影片中最讽刺的是都城有一种饮料,可以帮助吃得太多的人们催吐,以便他们吐完之后进一步多吃食物。这一细节充分表现了统治阶级的贪婪和自私。他们情愿无限制地浪费粮食也不愿意和民众分享食物,这一夸张的细节既让观众容易想到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会让观众更加容易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对统治阶级的嘲讽和对贫富不均的批评。

现代社会中,仅从服装差异很难看出贫富差距,阶级分化也似乎不再明显。那么是否已经不再存在阶级区别与贫富差距了呢?显然不是。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国家与国家的贫富差距非常明显,个人财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著名英国文化理论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曾经指出,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世界里,超级富豪们居住在守卫森严的私人社区里,而数以10亿计的穷人则蜷缩在散发着恶臭的茅屋里勉强度日,终日生活在灯塔和铁丝网围成的包围圈中。”[5]显然,《饥饿游戏》里描绘的场景和伊格尔顿对未来世界的警示性预测如出一辙。

三、人与自然的文化符号

在影片的第一部到第四部中,都有嘲笑鸟的图像出现。嘲笑鸟这一符号究竟有什么寓意呢?嘲笑鸟是嘲鸟和学舌鸟的后代。原本都城送学舌鸟去窃取十二个区的情报并加以镇压,后来十二区人们利用学舌鸟释放了假消息给都城。都城把这种鸟全部赶出去,希望他们死掉。结果学舌鸟和嘲鸟杂交并活了下来。嘲笑鸟从一开始就带有浓浓的讽刺意义和反抗精神。随着情节的推进,嘲笑鸟的象征意义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代表着广大被压迫的民众。

在影片第一部,凯特尼斯在黑市上看见了嘲笑鸟胸针,卖小商品的老妇人就把这个胸针送给了凯特尼斯,这一情节代表了人们默默地传递着希望和反抗意识。嘲笑鸟胸针成为了凯特尼斯的护身符。后来,在第74届饥饿游戏中,十一区贡品露(Rue)和凯特尼斯联手对敌,他们利用嘲笑鸟来传递情报,此时的嘲笑鸟代表了下层人民的初步抗争精神。在第75届游戏开始前,凯特尼斯的整个团队也因为凯特尼斯金色的嘲笑鸟胸针而为每个人都准备了金色的吉祥物,代表着一种团队精神和主动凝聚的力量。在第二部影片《星火燎原》结束时,凯特尼斯对着都城游戏设计者设计的天空射出了愤怒、反抗的一箭,击破了系统,从此成为了反抗的代表。此时的凯特尼斯与嘲笑鸟融为一体,成为了反抗民众的图腾。哪里有凯特尼斯和嘲笑鸟,哪里就有反抗和希望。到影片最后一部,影片海报上四个主要人物的脸上都用红色颜料绘上了嘲笑鸟的图案,更加突出了嘲笑鸟的重要意义。最终,不愿被他人操纵、象征着反抗精神的凯特尼斯用箭射死了新的独裁领袖科因,民众也在她的影响下愤怒地冲向前任独裁总统斯诺并从此结束了独裁统治。因此,四部影片都表现了嘲笑鸟的反抗精神,它嘲讽了任何想要欺骗民众、独揽大权、造成贫富不均和阶级分化的统治。同时,嘲笑鸟多数聚居在第十一区,底层人民对嘲笑鸟的喜爱也代表了嘲笑鸟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联盟和希望。

嘲笑鸟作为第三部和第四部影片的片名,其重要寓意非常明显。影片中还有一些其他人和物的符号也表征了特有的文化内涵。作家用心设计出来不同的人名,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凯特尼斯·伊芙迪恩(Katniss Everdeen)的名字就有其独特含义。Katniss是香蒲花的花根,这种植物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正如凯特尼斯在家中的作用一样。父亲死后,凯特尼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为了母亲、妹妹而狩猎、采摘果实,养活一家人。后来,她主动代替妹妹成为贡品并经过残酷的游戏存活下来,为家庭带来了粮食和

财富。香蒲花的花叶呈箭头状,这也和凯特尼斯的武器相互呼应。凯特尼斯的弓箭成为她的救命工具,也成为人们崇拜她的依据,最终还成为人们铲除独裁者的武器。由此可见作者对人物名称和武器设计的良苦用心。

此外,凯特尼斯的名字还来源于古希腊的星座——射手座。善良的自然与森林之子——半人半马的生物发明了弓箭,代表着人与动物的联系,狩猎者与被猎者的关系。[6]凯特尼斯的姓氏Everdeen来源于托马斯·哈代的《远离尘嚣》的女主角,预示了她与盖尔和皮塔的三角恋爱关系。Everdeen与evergreen两个单词的联系也有其深意。常青树Evergreen叶片锋利,可以保护自己,在饥馑年代又可以食用。这种植物不需要什么养分即可存活,即便在冬季也健康强壮,象征着进入一个新世界的开始和轮回。[7]无论世界多么暗无天日,春天总是会回来的。因此,Everdeen极好地代表了凯特尼斯,象征着带领大家推翻旧世界、进入新世界的灵魂人物。

除了凯特尼斯本身的名字,她周围人的名字都有其丰富内涵。盖尔(Gale)代表着反抗的狂风。Peeta看似无任何意义,其实作者想要赋予他的意义是Pita——一种朴实无华的面包,可以在关键时刻救命的面包。凯特尼斯周围的人名多与植物有关,如妹妹Primrose的名字意为报春花,同伴Rue的名字意为芸香等;而都城人的名字多采用罗马名字,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角色颇有关联。游戏设计者普鲁塔克(Plutarch)、服装设计者西纳(Cinna)等都是作者精心根据古罗马神话设计出来的,暗喻了古罗马奴隶主和生命如草芥的奴隶之间的关系。

结语

总体来说,四部电影都非常成功,在凯特尼斯射死了女总统科因之后,代表下层人民的十一区领袖——一名黑人女性当选总统。这一细节的设置表现了作者追求种族平等与性别平等的理念。故事最后的画面温馨地展现了生活在民主国家的人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贯穿于四部电影中的嘲笑鸟清晰地展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即作者对独裁、等级、贫富差距的批判和对人民的赞扬,其批判现实的讽喻意义非常清晰、明了。作者身为美国人,为何会以这种反讽的方式来嘲讽超级大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及干预呢?

苏珊·柯林斯的家庭背景使得她的作品更多地关注到人类生活的不幸之处。她的父亲参加过越南战争。因为跟着军官父亲东奔西走,她对贫穷、饥饿及战争的创伤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再加上当她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秀竞赛和有关战争的报道交织在一起,她非常不安。于是她借鉴希腊神话特修斯和牛头人身怪兽米诺塔的故事,创作了《饥饿游戏》。[8]在《饥饿游戏》三部曲中,作者不仅讴歌了平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也表达出了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小说与影片的成功也必然会引发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思考现实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人类的核心价值观,为世界的和平与公正点燃燎原之火。

参考文献:

[1]Mtime时光网.《饥饿游戏3》登2014北美票房榜首险胜《银河护卫队》该系列两度蝉联冠军宝座[EB/OL].(2015-01-23)[2015-11-30]http://news.mtime.com/2015/01/23/1538707.html.

[2]Mtime时光网.《饥饿游戏3(下)》全球票房两连庄“恐龙当家”居亚“火星救援”内地首周表现不俗[EB/OL].(2015-11-30)[2015-11-30]http://news.mtime.com/2015/11/30/1549751.html.

[3]新浪娱乐.系列最佳?《饥饿游戏3:下》影评口碑超好[EB/OL].(2015-11-05)[2015-11-20]http://ent.sina.com.cn/m/f/2015-11-05/doc-ifxkniup6142749.shtml.

[4]武晓燕.数字的文化内涵与中西翻译之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7.

[5]Terry Eagleton.Why Marx Was Right[M].New He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2011:7.

[6]Valerie Estelle Frankel.Katniss the Cattail:An Unauthorized Guide to Names and Symbols in Suzzane Colins’The Hunger Games[M].LitCrit Press,2012:14.

[7]Valerie Estelle Frankel.Katniss the Cattail:An Unauthorized Guide to Names and Symbols in Suzzane Colins’The Hunger Games[M].LitCrit Press,2012:15.

[8]维基百科.Suzanne Collins[EB/OL].(2015-11-28)[2015-11-29]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zanne_Collins#Personal_life.

【作者简介】赵光慧,女,江苏徐州人,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

猜你喜欢
都城凯特尼斯
本期人物:费尔南多·梅尼斯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的小店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轩尼斯门窗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