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共融之下的产业众乐时代

2015-11-21 07:26李晓慧欧阳潇欧阳潇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纺织服装时尚

本刊记者_李晓慧 欧阳潇/文 欧阳潇/摄

期待共融之下的产业众乐时代

本刊记者_李晓慧欧阳潇/文欧阳潇/摄

崇尚个性的年代,人人都期待能够把自己独特的一面展现出来。无论是通过服装、配饰、书籍还是微信头像,个性、小众、新颖、创意成了制造业转型的关键词,也构建起了时尚新概念。现在这股潮流已经传导到了传统供应链,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众多崇尚量产的纺织服装工厂。

先从一则故事说起。在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了20年档口的服装人老陈,最近有些受刺激,他刚刚大学毕业的侄女,通过网店、微店来售卖他的自主品牌服装,结果赚得比他多几倍。

很多人看到这则故事,将老陈的失利归结为缺乏互联网思维,而实际上,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本质上是在供应链上出了问题。重构供应链思维才是棘手难题。

传统供应链思维之下,服装企业即便拥有线上渠道,但如果做不到供应链的柔性改造,不能因需定产,不能及时跟上潮流更迭的步伐,不能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与跟踪,那么,单凭“双11”、“6·18”,无法拯救垂危的业绩。线上渠道充其量只是折价消化了库存,但在精准柔性供应链之下,企业也许压根就不会产生库存。

任何一种产业模式的变迁都必须在大的宏观背景的改变下产生。

实际上,抛开直观的企业生态变化,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中国经济就已经开始步入新常态,而时至当下,纺织工业供应链已经到了从中低端转向全价值链的关键时期。

行业变化催生供应链谋变

从当前来看,行业结构正在进行快速调整,线上和线下消费并举已经成为消费的新常态,再加上出口市场发生改变,以及要素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深度革新。

在2015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上,记者清晰了解到目前纺织服装行业正在历经的几项重要变化。

首先是行业结构正在进行快速调整,如化纤和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增长,使行业产品的结构发展重点向这两个方向逐渐倾斜。

其次,线上和线下消费并举已经成为消费的新常态。从2012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上销售市场,到目前为止,网上销售额还在飞速扩大,但线下销售也不甘示弱,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再次,出口市场发生改变。目前欧盟、美国、日本、东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四大目标市场,已经占行业出口总量的56%。但也面临着一个问题,今年前四个月纺织出口量和2014年同期相比出现负增长,今年要完成出口总量年均增长5%的预设目标压力不小。

最后是要素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从当前来看,中国现在是全世界资金使用成本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虽然经过了几次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但是成本还是远高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工资成本和用电成本等方面,如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综合成本,与美国一些地区相比,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与此同时,随着产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纺织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目前行业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特别是技术工人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深度革新。

风正从中国时尚刮起

当前纺织服装时尚供应链的内涵,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已经完全不同,尤其对创新、创意、个性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作为时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及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应该去积极把握时尚产业的发展机遇,确立品牌国际战略,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体系,创造新的高附加值空间。

那么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有没有机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超德认为,中国题材和中国风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时尚风潮,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时尚是隐含在人心里的一种生活态度,时尚也是一种话语权,时尚还是一种价值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时尚界的重要灵感之源,在国际各种场合上,中国风的影响长盛不衰,中国以及其潜在市场已经成为西方各大品牌的重要目标。

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纺织服装供应链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纺织服装时尚供应链的内涵,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已经完全不同,尤其对创新、创意、个性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时尚的眼光观瞻产业链,会发现其涉及色彩、款式、材质等各个方面,每个元素共同缔造时尚语言,但将每个环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却很难。我们的‘时尚’还是一种孤立元素的“串联”,缺乏整体内涵的营造和烘托,缺乏系统性的协同开发。”伏广伟说。

伏广伟表示,正因如此,过去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一般贸易当中,吃了不少苦头。自主研发过程中历经了很多失败,也做了很多无谓的努力。例如,很多企业致力于某一环节的创新,如面料、纽扣、后整理,执着于将某一环节的技术做到极致,但结果非但没有赢得市场,反而落后于市场,被市场所冷落,因为这种孤立的创新,和整个产业链产生了严重的脱节。

产业共融是未来方向

未来,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的方向之一就是“融合”。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实现差异化,能够扩大本区域企业的合作和联合,共同推动产业时尚度的提升。

迅速解决孤立的创新与整个产业链所产生的脱节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使产业链上下游融合起来,形成产业共融。

伏广伟认为,近些年来,行业依靠专业市场、展览会等各种形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活跃度始终很高,这背后正是产业共融这股力量在驱动。

在新常态之下,产业共融又有了新的动力。那就是解决构成我国纺织产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

过去,我国纺织中小企业大部分是进行加工生产,创新能力十分缺乏,这就导致整个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现在,进入到万众创新的时代,我国纺织产业创新能力要实现有效提升,无疑应该重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纵观行业,很多中小企业直至今日,都苦于找不到一条更好的途径进行有效的产品开发和研发,或者坐等订单,或者寻找加工订单,真正与下游品牌企业融合起来的企业寥寥。

但行业内也不乏优秀的例证,如广东西樵。十年前,广东西樵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口号:流行面料,应有尽有。简单通俗的定位,提出对产业发展最务实的要求:品种多、差异化、时尚度高。其中透射出的是对行业深刻认知和对未来方向的把握。西樵在努力实现差异化的同时,获得了可贵的正向效应,大大降低了内部竞争和区域性恶性竞争。

纺织服装供产链应把握时尚产业机遇,构建行之有效的体系。

再看江苏常熟,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总量目前已经超千亿元,形成了棉毛纺织、化纤、针织、印染、服装家纺等形态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特别是常熟服装城作为国内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连续突破千亿元,在全国纺织服装供应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常熟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常熟加强融合创新,共同提升产业链实力的思路密不可分。

“未来,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的方向之一就是‘融合’。”

伏广伟表示,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实现差异化,能够扩大本区域企业的合作和联合,共同推动产业时尚度的提升。

构建行之有效的供应链体系

时尚产业供应链的构建除了产业融合外,还有两个点也至关重要,一是要按产品系列自发组织产品创新联盟,二是供应链要形成集成化创新。

面对时尚产业的发展机遇,除了产业融合外,时尚产业供应链的构建也很重要,这应从多个方面入手。

伏广伟认为,一方面是要按产品系列自发组织产品创新联盟。目前,行业企业在这方面步伐较快,如天竹联盟、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等。倡导产业创新联盟的建设,对行业意义重大。供应链根据企业成分的不同,也应该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针对快时尚和奢侈品,也需要构建不同的供应链。不同类别的企业按照自己的需求,聚集在不同的产业创新联盟内,彼此之间的对话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另一方面是供应链要形成集成化创新,在满足需求中创造更大价值。基于供应链思维下的创新,很多都是颠覆性的。创新只有和市场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过去,行业的很多创新都是基于某一个环节的创新,建立在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的全流程的思考不是很多,造成了很多失败的案例。很多创新的动力不是来自市场,是来自科研的需求,很难研究出与市场贴合度更高的产品。

“建立产业联盟,促进集成时尚产业的融合,最终的结果还是要促进产业发展,让企业更赚钱,让产业更有活力。需求和创造价值是企业的两个永恒主题。创新动力来自市场需求,我们应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创造价值。”伏广伟说。

对此,IFIF品牌顾问、董事周同同样认为,目前行业需要把供应链等同于全价值链管理,没有对消费者的理解,就没有对品牌价值塑造的把握;没有通过科技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的决心,供应链就没有新的机会。

周同表示,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用户时代,行业要用全渠道进行营销,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全渠道营销都是战略的重点。另外,纺织服装供应商企业要建立和提升品牌企业意识,同时利用互联网科技,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从而获得用户的信息,提升企业竞争力。

可以预见的是,纺织服装不仅是传统产业,将来更是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和中国时尚的风已经刮起时,产业链是时候回归客户拉动的本质了。

猜你喜欢
纺织服装时尚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