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Laren 历久弥新源自不懈追求

2015-11-22 09:21撰文王梦月图片品牌提供
中国新时代 2015年12期
关键词:跑车车手赛场

撰文>>>王梦月  图片>>>品牌提供

McLaren 历久弥新源自不懈追求

撰文>>>王梦月 图片>>>品牌提供

提起英国,你会想起多雨的天气,双排扣风衣,庄严的皇家卫兵,当然,还有拗着英伦口音的彬彬绅士。尽管骨子里还留有几分中世纪的内敛格调,但英国绅士们可绝不会像德意志民族那样严谨到古板的地步,无论是引爆全球谍战风潮的“007”系列,还是充满暴力美学的“王牌特工”,都在告诉世人:绅士一旦离经叛道起来,比普通人更加疯狂。

说起这个,怎么能忘了英国人制造的系列超跑呢?要知道,英国人对超跑的开发历史,可是仅次于多情洒脱的意大利人。除了那些造型科幻、马力惊人的马路怪兽背后的汽车制造公司——Salica、Lightning、Breckland Beira、Aspira等,还有普通人所熟悉的Aston Martin、Lotus、Noble、McLaren。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其中翘楚——McLaren。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个名叫Bruce McLaren的小伙子在自己的家乡新西兰开始了他的车手生涯。虽然9岁时就被诊断出了股骨头坏死症,不得不依靠轮椅和石膏出行,但在铁杆赛车迷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痊愈后的Bruce McLaren报名参加了奥克兰学院的工程课,并且和父亲一起组装了属于他们的第一辆跑车——一辆1929年的Austin Ulster。这辆Austin Ulster为Bruce开启了赛车世界的大门,再加上家庭氛围的熏陶和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赛车天赋,年少的Bruce McLaren在赛车领域里表现得如鱼得水。在自传《从驾驶座开始》中,他写道,“我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行驶速度下摸清了汽车打滑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意外,而且还找到了应对的诀窍。我也学会了细致入微的维护和准备工作。赛前艰辛的准备工作将决定比赛场上的成败。”

两年后,开着同一辆Austin Ulster,年仅15岁的他在Muriwai Beach第一次参加竞技性赛车登山赛就获得了冠军,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赛车生涯。在1958年,Bruce McLaren就赢得了去欧洲参加F2比赛的奖金,并迅速上升为一名单座车手。第二年,他抓住了机会,成为了Cooper车队的一名队员,上演了自己的F1处女赛。经过一场场比赛的磨砺,Bruce McLaren的车技也不断得到提升,在赛季接近尾声之时,他已经是得分榜上的常客。最终在柏林站,他夺取了该赛季决赛的冠军,同时也成为了大奖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这时Bruce McLaren还只有22岁,而这一纪录在之后40多年的时间里都不曾被打破。

到了20世纪60年代,年轻的Bruce McLaren已经成为Cooper车队的主力干将,然而他和车队老板Charlie Cooper的分歧却越来越严重。在为1964年Tasman系列赛准备的时候,Bruce McLaren认为需要配备2.5升Tasman规格引擎的新赛车,而Charlie Cooper则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这场争执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Bruce McLaren就此萌生了组建自己车队的想法。同车队的赛车手兼好友Timmy Mayer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Bruce McLaren赛车有限公司。

那一年的Tasman系列赛,Bruce McLaren赢得了冠军,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好友Timmy Mayer——他在比赛前的一次训练中不幸丧生。好友的离世令Bruce McLaren倍受打击,他将两人的车队交给好友的哥哥Teddy Mayer打理,自己仍担任Cooper车队的车手继续参加F1赛事。直至1966年,Bruce McLaren意识到自己效力的Cooper正日渐式微,McLaren车队才第一次正式亮相F1赛场,参加当年的摩洛哥大奖赛。1968年,Robin Herd最后一次为McLaren车队设计赛车——一辆采用Cosworth的DFV引擎的M7A,驾驶着这辆新赛车,Bruce McLaren和他新加入车队的同乡Denny Hulme分别获得了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站的冠军。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McLaren车队颇有斩获,接连获得几个分站的冠军。

然而在1970年6月,悲剧再度重演,Bruce McLaren在Goodwood测试最新的M8D赛车时,因为赛车故障发生严重撞击而车祸身亡,McLaren车队的管理工作转由Teddy Mayer全盘接管,而Denny Hulme联合Dan Gurney和Peter Gethin等车手负责车队的赛事工作。尽管接连设计出M23和M26等新赛车,但McLaren车队在F1赛场上表现平平,在与法拉利和花莲车队的竞赛中往往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由于多次更换主力车手依然无法改变赛场的萎靡态势,McLaren车队所承担的压力愈发沉重。万般无奈之下,Teddy Mayer决定将车队与Ron Dennis的Project Four F2车队合并。合并后,车队的基地也从Colnbrook搬到了Woking,由Teddy Mayer和Ron Dennis共同负责车队的管理事宜。经历这次大变革之后,McLaren车队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设计师John Barnard受BMW M1赛车碳纤维尾翼的启发,产生了以碳纤维底盘取代传统铝合金底盘的想法,McLaren的加入带来了丰沛的资金,使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1981年,F1赛车史上第一辆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车身的赛车诞生——McLaren MP4,加上Andreas Nikolaus、Alain Prost以及Ayrton Senna等顶级车手的加入,McLaren车队一时风头无两,共斩获7个车手总冠军以及6个车队冠军。

随着车队在F1赛场的表现难有突破,McLaren开始着手开发民用超级跑车,这时候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被誉为天才F1赛车设计师的Gordon Murray。在南非出生长大的Gordon Murray从小就对赛车有着浓厚的兴趣。1967年,21岁的他亲手打造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赛车。两年后,Gordon Murray来到英格兰加入Brabham,为其设计了多辆屡创佳绩的赛车,随后在1987年又加入了McLaren车队。Gordon Murray创造性地设计出了3座跑车的草图,并于1992年制造出世界第一辆以全碳纤维打造的量产车——McLaren F1,这也是McLaren Car公司真正意义上制造的第一辆车。由BMW打造的6.1升全铝引擎提供了自然呼吸动力,以及利用碳纤维材料和McLaren在F1赛事中磨砺出来的赛事技术所打造的超轻薄车身,为McLaren F1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速度——3.2秒内即可从静止加速到100km/h,极速突破380km/h,真正在街头实现F1赛车的速度。

直至今天,McLaren F1仍然被不少车迷认为是“陆地之王”。从1994年进入批量生产到2005年停产,McLaren F1都一直保持着速度最快的量产跑车的纪录。即使后来Koenigsegg Agera R、SSC Ultimate Aero TT和Bugatti Veyron Super Sport超过了这个纪录,但因为它们依靠强制进气来追求速度,和McLaren F1的自然呼吸动力相比,某些程度上就有些打了折扣。

尽管F1赛场上的风光不再,McLaren Car在民用超跑市场的表现却越来越抢眼,2004年和奔驰合作,诞生了奔驰SLR跑车,装备5.4升V8发动机及机械增压器,最高车速达到334km/h,被称为“公路上的F1”;2009年推出了民用超级跑车MP4-12C,在继承了大量迈凯轮F1的跑车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加速能力,刷新了Top Gear的赛道成绩,跻身最强超跑行列。

从1964年的一个突发奇想,到现在超跑领域的佼佼者,5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McLaren辉煌过,也没落过,然而不论何时,它都不曾放弃前进的念头,总是在寻找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办法,以求焕发新的生机。McLaren不仅追求着速度的更高,也在追求着品牌的更好,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正是它历久弥新的奥秘。

猜你喜欢
跑车车手赛场
中国车手受伤
2018赛季四个让我大声惊呼的车手
赛车手
SRAM NX Eagle,为山地车手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
2015款捷豹F型V8S敞篷跑车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