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充满疑问的人生
——读《小说月报》2015年第八期印象

2015-11-23 01:34高璟
都市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说月报稻草人

高璟

那些充满疑问的人生
——读《小说月报》2015年第八期印象

高璟

一、关于张翎中篇《死着》——是病人?还是死者?

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女作家集团强势登陆,我们得以看到了许多令人惊艳的佳作。个人认为严歌苓之后,这个集团中的主力便属张翎了。在这个中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金山》《阵痛》风格的张翎,怀旧风不再,女性叙事主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对当下中国世情的执着探究,这个作品背后的作者,更像一个世事洞明的事件亲历者或见证者。

小说线索回环往复,视角随机变化,但故事的核心却是明确而单一的,那就是关于一场车祸的前前后后,以及一个危重病人生命的延续或是终结。时间、地点、人物关系都交代得妥妥帖帖,情节的演进变化丝丝入扣。所有的因果利害都纠缠不清,所有的人物都身处漩涡的中心,当中每个人的举动都会使事件的演进方向发生变化,凡此种种让这个故事具有了一种强大的牵动人心的力量。交警希望病人生,以换取业绩;医院希望病人继续治疗,以获取经济利益;单位希望家属放弃治疗以减轻经济负担;病人妻子则纠结于丈夫是否有婚外情……所有的症结都集中在一处,到底要不要每天花费上万元来维持一个没有生还希望的病人?

令整篇小说生辉的关键人物是那个能闻出百味的盲女茶妹。她在各方博弈的关键时刻替病人做了一回主,果断地关掉机器结束了那个残破的生命。故事就此打住,而所有的矛盾却还依旧横亘在众人面前。没能熬到1月1日的病人,给活着的人留下了太多难题。

这个无解的难题,像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一个个体的生命的存亡看似被人们无限重视,实则,这些人更看重由这个人的生死所带来的利与害。

想起了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那个一停电便紧张得发疯的寡妇,她的丈夫无法入土为安,只能被冷冻在家里的大冰柜里,便是基于这种利害的权衡。

在这个故事中,无所谓谁好谁坏,孰是孰非,所有的矛盾就那样自然而然地碰撞交织在了一起,荒诞,却又无比真实。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以后我们得以窥视整个社会的诸多病症,不过大都是慢性病,一向被我们熟视无睹,但却无法阻止它在某一时刻的突然发作。

给这篇小说打满分。

二、关于刘跃利中篇《绝境》——是革命者?还是背叛者?

借着今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由头,各刊物都顺应潮流刊发了一批以抗战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读得不算少,但其中鲜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这一篇《绝境》写得基本中规中矩,满满的都是正能量。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写作,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错,但也难以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文中的女主角可以说是一个完人,本是娇小姐,却无限忠于党的事业,为了革命吃尽了苦头,孩子没了,爱人没了,连应有的荣誉也得不到,到头来还落个香消玉殒的早逝结局。悲情英雄的故事总是这样层出不穷,但看多了就会让人有审美疲劳之感。

近期还看到作者了另一个相同题材的短篇。发在《人民文学》上,叫《将军的一次离别》,题目很宏大,内容却意外地剑走偏锋,写一个地方小军阀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妻弃子,毁家纾难的决绝。让人印象深刻的主要是他的老婆很多,平时争风吃醋,在他解散这个大家庭前,那些老婆们却个个深明大义,互相谦让着。想想都觉着有趣。我瞬间将电视连续剧《铁梨花》中巍子扮演的角色投射在这个故事中的将军身上,极神似。

三、关于蒋峰中篇《翻案》——是杀人犯?还是无辜者?

蒋峰的这个中篇选材挺独特的,或者说是颇让人有些意外,读起来有种蔡骏的风格。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不堪家暴的民妇詹周氏到底杀人没杀人?死者是她的丈夫大块头还是那个第三者何惠贤?她的命几度悬于一线,却终究平安地活到了一个很老很老的岁数。故事讲完了,真相依旧没有完全点破,作者却在这个不断地假设和推翻的过程中将民国的世井百态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更厉害的是作者还有意将苏青、张爱玲以及胡兰成的往事编织进这个民国奇案里进行大胆演绎。使得故事在通俗化的基础上,有了些许的文艺情怀。有心的导演可以拿这个中篇小说作素材拍个连续剧了,收视率应该会很可观。

关于蒋峰,原本还想写点儿什么,可自从看过他的《和许佳明的六次星巴克》之后,感觉没有什么想说的了。我觉得,蒋峰可以成为一个很棒的编剧,各大网络平台的自制网络剧应该找他来写剧本,点击率一准儿超高。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是一定会捧这个场的。

四、关于叶广芩短篇《鬼子坟》——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鬼子坟》仍旧定位于老北京的地名,为读者展现了旧时北京的一段典故。而在鬼子坟的典故背后则是一个贫困少年艰难而执着的成长。作者一向以细腻精准的笔触见长,此文也如此,对冬生、秋生兄弟俩的描写便展现出了她过人的功力。而对于施舍者与被施舍者的心理变化,作者也做了深刻的探讨,值得我们反思。

五、关于杨少衡短篇《你没事吧》——这次轮到你?还是轮到他?

反腐风暴所过之处,难免摧折这个或那个,而这次轮到哪一个,却有些说不来。市长句句机锋暗指副市长面临危机,却不料事实却是他自己泥菩萨过河。近两三年,一向在官场小说领域独领风骚的杨少衡却难有力作问世,这个短篇也让人看得很不尽兴。作者笔下的官场主人公,大多呈现一种同质化的面目,《坐立不安》《俄罗斯套娃》《轮盘赌》《黄金圈》……主要人物的性格都类似,操着一样的说话腔调,城府深,心思重。如果整合成一个长篇,以较长的时间跨度来展现新世纪以来的官场生态变化,或可一观。一直在同一条水准线上重复自己,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六、关于余一鸣短篇《稻草人》——面对?还是逃避?

“失独”后揪心的痛与“空心村”凋敝的现实交织起来,就构成了这篇令人伤感的《稻草人》,作品选材立意都属上乘。作者的不露声色,似无声的惊雷,却有着一种炸裂人心的力量。在这篇小说里稻草人这个意象被赋予多重含义,逝去的人被塑成静止不动的稻草人而在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里得到重生,并为这个村庄带来宝贵的人气。而活着的人却因为难以接受斯人已去的事实而成为行走着的稻草人。生死是最让人参不透放不开的执念,越重情的人活得越辛苦,而这个呼啸着前行的时代却一次又一次地在制造着重重叠叠的生离死别。想起了上个月天津的那场大爆炸,一声巨响之后,又有多少父母饱尝了失子之痛。叩问苍天,叩问众生,能不能避免这些人为事故,让这种痛少点,再少点?

然而悲剧却总是这样猝不及防地降临,如果想痛得轻一点,痊愈得快一点,是不是我们都得变成缺少情感的稻草人才可以实现?

作者的之前的几个中篇都引发了热议,特别是那篇《愤怒的小鸟》至今印象深刻,作者直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笔力遒劲,戳破了许多我们不愿承认的现实,他的写作不仅具有文学意义,更有社会意义。

七、关于张惠雯短篇《失而复得》——失去了?还是得到了?

一个女人一旦失去了自我,那么她离失去爱人也就不远了。坦白讲,这个小说不及之前读到的那篇《华屋》。中年危机过后,原本平和幸福的家庭一片凋零,但世事弄人,出轨的男人偏得了急病,成了一个“半瘫的老头儿”,不得已回归了家庭,难得的是女人还依旧愿意收留那个心不在,身已残的丈夫回家。当从她嘴里说出“老天有眼,让他得了这个病”时,世上所有的男人都应该会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吧?

不可否认,这个女人对丈夫始终怀有一种死心塌地的永不放手的爱,以至于发展到以爱的名义禁锢他,让他变为她的私有财产。这个已经失去了自我的女人将婚姻作为全部的人生寄托,不惜去做抽脂减肥术来抵抗岁月的风霜,看着都叫人心痛,或者可以叫做“哀其不幸,恨其不自省”。作者为我们呈现的是一种带有些典型性的中国式婚姻模式,特别是80后之前的中国夫妇,因为80后以后的年轻夫妇们,大抵已经不会这样用力地去爱了。

突然想到,如果这个题材换作孙频来写的话,一定会是以女主角陈蔚的视角切入叙述,将她内心的挣扎,痛苦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触目惊心。作者以偶然拜访的友人的视角来审视这对夫妻的婚姻,多少有些浮于表面的感觉了。

八、关于“开放叙事”栏目

这一期的开放叙事,编者为我们带来了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驯鹿牛仔裤》。这头曾因误吞了一条牛仔裤而就此得名的漂亮驯鹿有着不寻常的经历。牧民芭拉杰大妈因为偶然的原因抚养了一头失去母亲的幼鹿,它没有像别的鹿一样生活在深山老林里,而是与人类亲密接触着,但这种与人的频繁接触也产生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时而让人笑,时而让人忧,时而让人怒,始终牵动着读者的心。当这头驯鹿为头顶那对漂亮的大角而成为一个闪亮的动物明星开始“走穴”时,作者流露出的情绪复杂难言,这种与动物天性相违背的生活,对于动物的主人可能说是好事,但对于动物本身,我们不知它们是否乐于过这样的生活。

由动物想到了人,有些未成年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包装之下,频频出现在各种娱乐节目中,不知道孩子们是否也和那头驯鹿一样,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黑鹤的作品,还是可以一读的,因为那些文字带着一种草原特有的蛊惑人心的气息,让我们这些生活在草原以外的人向往不已。

猜你喜欢
小说月报稻草人
不担当比“稻草人”还要差
给稻草人换衣服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打的
田野中的稻草人
稻草人
生日礼物
稻草人
《尚存葆的个人档案》被两家选刊转载
小说《这条河也留不住你吗》被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