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分裂的德国

2015-11-23 20:31
中外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东德鸿沟纪念日

□ 文 海

仍然分裂的德国

□ 文 海

今年可以说是个“纪念日之年”。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而在德国,有一个纪念日会引发更多的争论而不是反思:2014年是柏林墙开放25周年。

虽然已经统一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但这个国家仍然处在分裂之中。一方面,有人说,现在的总理、总统和反对党领袖都在民主德国长大,这说明东德终于“加入了”现代世界。但另一方面,又有人说,德国的真正融合还远未到来,东德国东部人的心中仍对西方充满了某作家说的“沉默的怒火”。

对欧洲的其他地区来说,这场争论的成果也很重要。如果德国能把它西重东轻的局面平衡过来,那么欧盟就也可以妥善处理好其南北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不久前,德国政府发布了其关于国家统一的年度报告,而且这一次随之而来的报纸头条看起来比往年要正面一些。该报告称,眼下德国东部的失业率是1991年以来最低的,出生率和寿命预期跟西部差不多一样,而前东德居民大批逃离家园的趋势似乎也终于告一段落了。

这份187页的报告认为,东部的再工业化程度是惊人的。在“劳动资质、敬业程度和工作弹性”方面,东德工人处于“全世界的最高水平”。小报《Bild》对此乐观地说:东德终于复苏起来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感到信服。莱比锡 (之前属于民主德国)市前市长沃尔夫冈·蒂芬泽就说,这份报告是在“粉饰太平”。柏林科技大学的经济学家乌尔里克·布希则说,如果仔细阅读数据的话,就会发现东部的GDP仍然只有西部的67%——跟10年前没什么两样。

整体来说,德国在经济上比以前产能更高,但东部和西部之间的鸿沟并未改变。报告还忽视了劳工部的数据:西部的失业率只有5.8%,而东部则高达9.5%。

“如果德国想填平鸿沟,就必须在东部地区投入更多——但它并未这样做。”布希说。他展示了一张被政府报告淹没掉的图表,显示在1992—97年间前民主德国地区曾出现过力度很大的工业投资,但从2005年开始,投资就更多地流向西部而不是东部了。

“德国已经证明,它有能力将一个步履维艰的经济体容纳起来。但德国没能证明它能把这个经济体提升到它自己的高度。”布希说。

然而,虽然经济上的现实没什么大改观,但民调却显示人们的态度改变了很多。

在最近的一次民调中,45%的东部人对经济形势抱积极态度,比20年前多了7%。“他们已不再是爱抱怨的东德佬了。”《Focus》杂志说。按照旧观念,东部人的特征就是“爱抱怨”,而西部人则是“装明白”。

然而,即使是对东部的第三代人来说,后柏林墙时代的巨大结构转型也远远没有结束,剧变尚未平息。记者萨宾娜·雷奈法茨曾在东部城市艾森徐腾斯塔特长大,她说那些1989年时年届8岁到16岁之间的人们“是探求的一代”,“他们的统一进程至今仍未结束。”

在她的《钢铁儿童》一书中,她谈到过旧权威和旧信仰的崩溃对她这代人的巨大冲击。这些人很容易受到激进意识形态的影响,比如原教旨主义的教会组织和极右翼帮派。东部和西部仍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金钱方面。萨宾娜的很多30多岁的朋友可以花父母的钱在柏林买房子置地,而她则还要出钱供养她的父母。

雷奈法茨也说,在20世纪5、 60年代的“经济奇迹”中受益巨大的西德人应该会把财富留给他们的子孙,因此他们的后代跟东德父母的后代们之间的鸿沟就会越来越巨大,而不太可能会缩小。

阿德里亚娜·雷塔利则坚持认为,那些经历过东德崩溃的人也同样拥有正面的人生故事。2011年,这位34岁的罗斯塔克人发起创立了“东德第三代”组织,力求记录东德人民的个体经历。

在最近一次柏林召开的会议上,雷塔利说,民主德国的文化和政治成就,“在90年代被西方世界贬低下去了,但现在它已经又撑过来了。”全面的日托体制、产假和全国最低工资制度,都可以被认为是成功进入联邦德国主流政治的民主德国政策。墙倒了以后,东部的学校很快复制了部学校的三阶系统,而现在全德国都有很多学校转向了更有包容性的模式。

雷奈法茨也说,可能整个德国都在变得更“东德”,只是大家还没有察觉到。“每次德国出现进步主义的改革,大家都会认为是从芬兰或瑞典学来的。没有人敢说是受了民主德国的感召。”她说。至少,今年的纪念日也许会重新开启这样的辩论。

“西方人会以为,东德人不被允许表达他们的意见——但其实那时候我们经常争论,比现在多得多。”

(摘自《海外文摘》2014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东德鸿沟纪念日
纪念日
乌东德水电站2021年发电量突破389.1亿千瓦时
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乌东德大坝首个中孔钢衬浇筑完成
乌东德的红色植物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结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