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词的辖域问题研究*

2015-11-23 08:52
关键词:全量制约句法

吴 晶

(南昌航空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63)

一、相关研究及不足

John Bresnan 在“解释词汇句法竞争”(explaining morphosyntactic competition)一文中,为阐述优选论中体现出的阻断效应(blocking effect),详细论述过否定词的辖域问题[1]25。他的理论是英语等语言的否定词可嫁接在VP(动词短语)位置,也可以嫁接在I(时态)位置,VP 的句法位置要低于I。对于下层句法成分的否定必然带来对上层成分的否定。而对于上层成分的否定不一定会延展到对下层句法成分的否定,也就是NegVP(对动词短语的否定)一定也否定I(句子的时态成分),而Neg -I(对句子时态否定)不一定要否定下层VP。这里体现出不同节点成分如:VP,I之间的相互阻断作用。当然,Bresnan 说明了上面的推论是有特定的有效范围的:有可能标准的否定成分会由标准位置被吸引到焦点性短语位置。但无论如何,“否定词+时态成分”必然不能只否定VP,而不否定其它的焦点性成分或其它算子成分。Bresnan 引用了英语中cannot 这样的否定结构说明否定词的辖域,看似很有道理,但在汉语中可以发现许多事例是Bresnan 有关否定词辖域的推理所无法解释的。即便笔者没完全推翻Bresnan 的理论,本文有关汉语否定词辖域的研究也是对其研究成果的有益补充。

刘承峰对汉语的全量否定现象做了研究[2],将否定分为多值否定和单值否定两大块。所谓多值否定包括全量否定及量域大于等于被否定数量X 的否定。而单值否定是指否定词仅作用于数量短语,否定的量域只是名词性成分。这三种类型的否定分别可以用下面的例句来说明:

(1)a.他没吃一两米饭,他吃了半两。(多值否定)

b.他一本书没买。(全量否定)

c.我不买一斤肉,我买半斤。(单值否定)

为了确定上面三种类型的否定结构,刘氏设定了临界量的概念。它指能够构成一个事件的最小实体物量。他还指出,如果实体的量等于临界量,那么实体就是语用单数,如果实体量大于临界量,那相关实体为语用复数。以(1)a~c 三组句子为例:(1)a 句中“吃”的临界量(即构成“吃”动作的最小量)是极小量,而“一两米饭”大于临界量,属于语用复数,对语用复数否定得到的是多值否定(将“一两”及大于“一两”的量给予否定)。(1)b 句中“买”的临界量(构成“买”的最小数量单位)是“一本”,那该句中“一本书”就是语用单数,对语用单数的否定构成全量否定。(1)c 句中临界量为极小值,“一斤”因此为语用复数,该句仅否定“一斤”本身,为单值否定。其实刘氏的漏洞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他定义的多值否定同单值否定是有交叉的。两类结构中的动词的临界值都是“极小值”,两个结构中否定的也都是语用复数,那凭什么讲一个为多值否定,而另一个是单值否定呢?其次,刘氏将语用数引用到句法研究中来,不能讲语用同句法老死不相往来,可是刘氏文中二者的互动显得很随意,不严格。最后,刘氏认为有三种因素共同影响全量否定:句法,语用,及否定词。三者排列顺序反映它们对全量否定由大到小的影响程度。笔者认为,全量否定结构中,否定词的作用一定是最基本的。句法结构可以促进否定,语用因素是应该被排除在外的。郎大地也曾经论述过否定词的辖域问题[3],但他主要是从形式语义学的角度给予说明。

二、汉语否定词的粘连性

按照Bresnan 的理论,否定词一般分为解析性(analytical)和合成性(synthetical)。前者通过嫁接方式与句法成分相组合,后者以词缀方式与相关成分合成构成否定;前者相当于自由语素,而后者为黏着语素。

汉语的否定词基本是完全自由的语素:

(2)a.你去吗?

b.不。

c.不去。

(3)a.你吃了吗?

b.没。

c.没吃。

当然,少部分否定语素是黏着性的:

(4)a.现在法院那边什么态度?

b.未宣判状态。

(5)a.议案通过了还是否决了?

b.否决了。

(2)~(3)中“不”和“没”是汉语中最常见的两个否定词,它们既可以同动词短语组合使用,如c 句,也可以单独使用,如b 句。(4)~(5)中的“未”,“否”一般出现在书面语中,它们不能单独使用,没有人单独用“未”或“否”做答语表示否定。笔者着重讨论(2)、(3)中的自由语素。

虽然(2)、(3)中的否定词是自由语素,它们同被否定的对象组合后会表现出粘连性,仿佛它们同被否定对象融合到了一起:

(6)a.他不能来了。

b.玛丽不会报名。

c.我没能通过考试。

(7)a.她想不来。

b.她不想来。

(6)a 和(6)b 中的“不”,“没”同被否定成分粘合到一起,两种成分互为其中,仿佛形成一个新词;如,(6)a 中的“不”作为解析性否定词同“能”相结合,二者再共同否定“来了”,“不”同“能”仿佛融合到一起。(6)b 中同否定词“不”相结合的是“会”,情况类似。(6)c 中否定词是“没”,与之结合的是“能”,二者也是融合的状态。否定词的粘连性不仅体现在与能愿动词的结合上,它们同实义动词也是可以融合的,如(7)所示。(7)两个例句中否定词的位置不同,(7)a 中同“不”融合的是“来”,而(7)b 中同否定词融合的是“想”;两句含义有很大差别,相对于a 句,b 句的否定性更强些,详见下文。否定词的粘合性还可以被下面示例进一步证实:

(8)a.你能听懂吗?

b.不能。

c.* 不。

(9)a.小张会刺绣吗?

b.不会。

c.* 不。

(10)a.他最后能参加比赛吗?

b.没能。

c.* 没。

针对(8)~(10)的问题,b 句是合格的回答方式,而c 句单用否定词来回答是不合格的。其实,在(6)~(10)例句中,虽然不能说否定词是黏着语素,可是它们与相关成分融合共同构成否定。

三、汉语否定词的辖域局限性及向下延展性

Bresnan(2001)指出,对于句子中VP(动词短语)的否定,必然涉及到I(时态)否定,也即形成全句否定,而对于句子中I 的否定有可能否定下层VP,也有可能不否定下层VP[1]29。

汉语中情况却不尽然:

(11)a.我不一定选这门课。

b.我一定不选这门课。

(12)a.他不经常参加会议。

b.他经常不参加会议。

(13)a.我不想吃。

b.我想不吃。

(14)a.小李没说去。

b.小李说没去。

(15)a.老板不会出差。

b.家人会不理解你的。

糟糕的事情远没有结束,自从失去雨果,洛丽塔性情大变。有一天,洛丽塔像往常一样表演,可是表演中它突然对着离它最近的小女孩凶悍龇牙。工作人员呵斥着洛丽塔,可根本没起到作用,洛丽塔接着朝小女孩喷水。

(16)a.他没有可能赶上飞机。

b.他可能没赶上飞机。

(11)~(12)反映的是汉语否定词同“一定”、“经常”这样的副词互动的情况。当否定词出现在副词“一定”,“经常”之前时,被否定的是相关副词成分。(11)a 表示“选不选这门课都可以”,而(12)a 指“不是经常参会,是偶尔”。(11)b 与(12)b 句中,否定词出现在副词性成分后,动词性成分前。这时,被否定的就是相关动词性成分,而不是位置更高的副词,后者只是因为本身属性增强了否定含义:(11)b 指完全不会选课,(12)b 是基本不参加会议。(13)~(14)是有关于一个简单句中连动结构与否定词的互动。两个a 句中都是否定词同高位置的动词组合。所得到的最明显结果是对与否定词相邻的高位置的动词的否定。(13)a 的结果是“不大想吃,后来有可能吃,也有可能不吃。”(14)a 的含义是“小李没有讲会去”,结果是有可能去,也有可能没去。(13)b 与(14)b 句中否定词附加在了低位置动词上,否定词仅表示对低位置动词的否定,而并没有否定高位置的能愿动词。(15)~(16)涉及到的是否定词同能愿动词如“会”,“能”的互动。(15)a 与(16)a句中否定词同高层能愿动词结合,鉴于相关能愿动词的性质表达对全句的全然否定。(15)a 是根本不会出差。(16)a 是无法赶上飞机。(15)b 与(16)b 句中否定词的位置低于能愿动词,高于实义动词,那么所否定的就仅是实义动词部分:(15)b 指家里人有可能会不理解你,(16)b 指那个人有可能赶不上飞机。

总结上面的语料,汉语否定词辖域具有局限性。(11)~(16)中否定词的辖域基本都局限在它们所附加的成分范围内;(11)a 到(16)a 句局限于副词范围,相应b 句局限于低层VP(动词短语上)。在(11)~(16)句式中否定词的作用域基本无法达到Bresnan 指出的向句法上层的延展性,即否定低层成分也可以否定高层成分。

尽管汉语否定词具备局限性,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对高层成分的否定有向下延展的倾向。(15)~(16)两个a 句中否定词的范围仿佛是由上层的能愿动词延展到了下层VP。前面分析过汉语否定词具备粘连性,(15)a 和(16)a 中否定词事实上是同“会”“能”等粘合在了一起,共同构成否定成分,用以否定下层VP,那么就产生了汉语否定词表面上的向句法下层的延展性。(14)的“没”完全符合当前关于汉语否定词辖域的说明,否定词如附加在上层VP,那么下层VP 不被否定,否定词如果附加在下层VP,上层VP 不被否定。因此,(14)a 和(14)b 有大相径庭的含义。(13)则进一步说明了汉语否定词的粘连性,及表面上的可延展性。(13)两个例句表面上看具备类似的含义,但仔细辨别,相对于b 句,a 句的否定程度更大。正如前面所提,(13)a 中“不”的粘连性使“不”同“想”粘合在一起,二者共同构成否定成分,用以否定下层“吃”,也同时形成了对上层成分否定可延展到下层成分的现象;而(13)b中的“不”仅附着在下层VP“出差”上,那也就仅否定下层VP,对于上层的“想”不具备否定效力。

(17)a.我不想哭,却流下了眼泪。

b.我想不哭,却流下了眼泪。

(17)a 比(17)b 可接受度差(如?号所示),证明“不想”粘合为一体,共同否定“哭”,表达全然没有哭的意愿,那与后句的“却流下了眼泪”形成矛盾。(17)b 中“不”仅否定下层“哭”,对“想”不构成否定。那么,“我”就有哭的意愿,尽管想控制,没能成功,与后句“却流下了眼泪”相一致。下面的例句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18)a.我不喜欢加糖。

b.我喜欢不加糖。

(19)a.领导不总是讲情面。

b.领导总是不讲情面。

(20)a.这个班不集体参加运动会(仅个别同学参加)。

b.这个班集体不参加运动会(太没有组织性了)。

(18)a 相对于(18)b 否定语气更强烈,说明“不”与“喜欢”完全融合,二者构成的否定词范围向下延展至VP(加糖)。(19)a 中“不总是”作为否定成分也某种程度地否定了“讲情面”(有时讲,有时不讲);(19)b 中“不讲情面”作为否定成分的携带者无法将否定意义向上延展到“总是”上。(20)a 中,“不”除了否定“集体”,也同“集体”一起某种程度地否定“参加运动会”(有的参加,有的不参加),而(20)b 中的“不”除了否定“参加运动会”,绝对不可能否定“集体”。“没”字也有相同的表现:

(21)a.我没记得买过这本书。

b.我记得没买过这本书。

(22)a.大家没听说涨工资。

b.大家听说没涨工资。

(23)a.飞行员没有再次离开驾驶舱。

b.飞行员再次没有离开驾驶舱。

(24)a.他没有故意锁上抽屉。

b.他故意没有锁上抽屉。

(21)a 中“没”与“记得”融合,前者否定后者,但该句还是包含了对“买过”的某种程度的否定。(21)b 中“没”的否定范围则完全限于下层“买过”,而不包括上层的“记得”。(22)a 的否定词同上层位置的“听说”相结合,虽然直观上否定的是“听说”,下层的“涨工资”也某种程度地被否定了;(22)b 中的“没”同下层单位“涨工资”结合,无法否定上层的“听说”。(23)a 的“没有”既否定上层的副词“再次”,也否定下层的“离开”,而(23)b 的“没有”无法延伸到上层“再次”。(24)两个例句情况也是类似。当前有关汉语否定词局限性的差别与吕叔湘(1985)[4]的观察一致,吕先生当时的提法是“不”,“没”只否定它们后面的成分。但有一点需要说明,汉语中具备倒装句式,也可以表达全量否定:

(25)a.我一两饭没吃。

b.这个官员一点私利没谋过。

c.他一句话也不说。

d.部队上福利好,她吃穿一点钱也不要花。

“一两饭”在(25)中虽然位于“没”之前,但该句的否定范围是全量性的,与刘承峰(2007)相一致。笔者认为,(25)存在“焦点化”即句法成分前移现象,用以帮助构成全量否定。(25)b~d 句都可以体现这种同焦点化相关的全量否定现象。但这与当前的汉语否定词局限性论断不相抵触,有关此问题的说明详见下文。

四、汉语否定词辖域的多维性

(一)句法维度

汉语否定词辖域在前几节中主要体现在句法这一维度:

(26)a.我不一定选这门课。

b.我一定不选这门课。

(27)a.张先生没能赶上飞机。

b.张先生能没赶上飞机。

(28)a.我不想去。

b.我想不去。

(26)~(28)都是前几小节引用过的例句,重新抄录于此以便观察。这些例句都体现出汉语否定词在句法上的辖域:

(29)a 见图1,b 见图2。

图1 否定词的域为副词

图2 否定词的域为下层动词短语

通过(29)两个图示,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不”在句法上是嫁接在不同位置上的。(29)a 中,“不”嫁接在“一定”上,那么此否定词否定的就是“一定”。因为“不”同“一定”粘连在一起,二者共同构成否定成分,但因为混杂了“一定”的含义,那二者就共同部分否定VP(动词短语):“选这门课”。句子含义是有可能选,有可能不选。而(29)b 句中,“不”嫁接在“选”上,否定的就是“选”,“一定”又更加加强了“不选”的语气。汉语否定词辖域在句法层面的体现还可以在否定词与数量短语的互动上得到验证:

(30)a.他没吃一两米饭,他吃了半两。(多值否定)

b.他一本书没买。(全量否定)

c.我不买一斤肉,我买半斤。(单值否定)

(1)就涉及到所讨论的否定词同数量短语在句法上的互动现象,现引为(30)以供观察。前面讲过(1)a 和(1)c,即当前的(30)a 和(30)c 两句在句式上是接近的。分析成所谓的“多值否定”与“单值否定”(如例句后括号所示),有欠稳妥。(30)a 中“吃”的内容可以是不可数的很少的量,(30)c 中“买”的内容也类似。按刘承峰的观点,这两个句式中的宾语(米饭,肉)都是语用复数,且(30)a.c 句法结构又极为相像。针对这么相似的两个句子,刘氏却将它们分别定义为“多值否定”和“单值否定”显得自相矛盾。笔者认为,(30)a.c 两句是相同句式。二者具备同样的歧义用法,即全量否定和部分否定。就(30)a 前半部分(否定部分)而言,歧义含义分别是“他完全没吃饭”及“他吃的不是一两,而是其它两数”。就(30)c 前半句而言是:“他一点肉也不买”,以及“他买的不是一斤肉,而是其它的斤数”。原因是,在句法上两句中的否定词具备两种嫁接方法:

(31)a 见图3,b 见图4。

图3 否定词的域为数量短语

图4 否定词的域为动词短语最大投射

以(30)a 为例,其两种歧义解读的句法结构分别如(31)a.b 所示;(31)a 中,“没”与“吃”粘合,构成带否定特征的动词词组(Neg)VP,该否定词组以“一两”为宾语,汉语否定词具备粘连性,及向下延展性,在(30)a 中否定词的效力就被延展到“一两”这个数量词短语上。“米饭”作为补语同(Neg)VP 结合,形成最后的述补结构。在这种句法结构下,否定词仅对数量短语否定,而数量短语后的名词性成分则不在否定的范围内。相应的,句子的含义仅否定“一两”,结果是“一两”以外的其它两数。而(31)b 中,“一两”同“米饭”先行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二者构成的成分最后被含有否定词特征的动词词组VP 所否定。那么相关的,句子的含义就是“他一点饭都没有吃”。(30)c 的情况也是类似,这里不详细说明。(31)c结构见图5。

如图5 所示,“一本书”由“没买”的宾语位置移动到具有否定词特征的动词短语的嫁接语位置。这种焦点化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否定的语气。这时句子所表达的就是全量否定的含义。这也变相验证了前面有关全量否定的假设:全量否定结构中,否定词所否定的是数量词短语与其修饰的名词短语所共同构成的部分,正因为数量短语“一本”同名词“书”构成了一个整体,二者才能一同移位到动词短语嫁接语位置,同时保留全量否定的含义。

图5 移位构成的全量否定

(二)汉语否定词辖域的语义维度

汉语否定词的辖域还可以从语义学视角得到有趣的阐释。

(32)a.他不喜欢那份工作,他热爱那份工作。

b.他不喜欢那份工作,他没办法而已。

(32)a 和(32)b 两句前半句包含同样的否定结构,但在添加了后半句后,两个否定结构有全然不同的含义。(32)a 的否定部分含义是“他对那份工作的情感超过了喜欢”,(32)b 的否定部分的含义是“他的确不喜欢那份工作”。换言之,(32)a中的否定从语义上讲是对“喜欢”程度的进一步限制。因为,“喜欢”的语义内涵是包括“热爱”的,那么(32)a 的否定词起的作用就是语义范围的限定作用,而(32)b 中否定词则是对“喜欢”含义的全然否定。

上例中的相关否定词为“不”,事实上当否定词表达对于被否定成分语义上的限制时,“不是”用的更加普遍:

(33)a.我不是忙,是非常忙。

b.我不是忙,是做事情没有效率。

(33)两个例句同(32)是相平行的。分别表示对相关谓语成分的语义限制及对谓语部分的全然否定。可以发现,相对于“不”、“不是……是”的表述更切于语义层面上的限定或全然否定。否定词“没”也有类似的表现:

(34)a.我没吃,就尝了一口。

b.我没吃,只不过跟别人约好了,所以不能跟你一起吃。

(34)a 中“没”将“吃”的范围进一步缩减到“尝”(“尝”的意义为少量的吃)。(34)b 前半句的含义是“我确实没吃”,只不过有约在先,不能跟某人一同进餐量了。

通过这一节的讨论,可以得出推论:除了表达对事物意义的全方位否定外,否定词还有限制被否定对象语义范畴的作用。

五、否定词相关现象的优选论分析

优选论是Prince and Smolensky1993[5]年,及Smolensky1996[6]年所提出的理论。这个理论包含了相互矛盾,制约的一系列制约条件,这些条件分为标记性的及忠诚性的。这个理论摒弃了从前生成语法理论中由底层向表层推导的理论,认为人的语言机制中有若干个语言表述方式相互竞争,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些相互竞争的语言表述方式被列入表格中参选,依据他们对制约条件违反程度的大小选择最佳表述方式。对制约条件违反最轻的表述将成为优选项而得以胜出。很关键的问题是制约条件的排列是由高到低,有顺序的。对高层级制约条件的违反相对于对低层级条件的违反会更严重。如果不同竞争项都没有违反高层级的制约条件,那就看它们对排列比较低的制约条件的违反多少。违反的越多就越不理想,越可能被淘汰。

依照所讨论的汉语否地词话题,可以构拟出下列制约条件:

(35)a.忠诚性制约条件:

忠诚否定:在输出项中保留输入项中否定词的否定辖域。

b.标记性制约条件:

* 融合:避免否定词素同其它语素相融合。

(35)a 是忠诚性制约条件,其具体作用是使输入项中的否定词辖域在输出项中得到忠诚的体现。这个制约条件同Bresnan 为英语构拟的否定词制约条件的提法是完全相同的。但二者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别,按照Bresnan 的观点,英语中否定词的辖域可以由下层VP 向上延展至句子的I 节点。但在汉语中否定词的辖域只能是它们所附着的词汇。(35)b 是标记性制约条件,所谓标记性制约条件的目的是使语言尽量简化,避免有标记性很高的,“扎眼”的语言表述方式。(35)b 具体内容是避免在语言表述中出现语素融合的现象,两个条件的互动如下图所示:

(36)a … 》忠诚否定》* 融合

(36)a 代表两个制约条件的排列层级“》”表示高于,统治,按照该图示,忠诚性制约条件的排列高于标记性制约条件。

b.见表1。

表1 否定词辖域包括副词

表1 中,“┐”为逻辑符号,代表否定,被否定的对象是“我一定选”。表中有两种表述方式相互竞争:“我一定不选这门课”,“我不一定选这门课”,二者就“* 融合”这个标记性条件都有所违反。前者中“不”同“选”融合,后者中,“不”同副词“一定”相融合,如“* 融合”一栏下的两个* 号所示。但就“忠诚否定”这个忠诚性制约条件而言,“我一定不选这门课”这个表述方式中的“一定”被排除在否定词“不”的辖域外。因此,这个表述违反了这个有关忠诚度的制约条件。相应的,该表述在“忠诚”一栏下被划了* 号。“!”表示这个忠诚制约条件的违反是致命的,因为另外一个表述方式:“我不一定选这门课”是遵守了该条件的。两个选项相比,对制约条件违反少的项胜出。那么,“我不一定选这门课”成为优选项,如■所示。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否定成分否定的是动词“选”,而“一定”不在否定范围内:

(37)见表2。

表2 否定词辖域不包括副词

在表2 中,两个备选的表述项都违反了“*融合”一项,如两个“* ”所示,但就忠诚一项二者有所差别。在“我不一定选这门课”这一项中,“一定”也被包括在否定词的辖域内,句子错误。而另外一个选项,“我一定不选这门课”,则满足了这一选项。那么前一项就因为致命地违反了忠诚项而被淘汰。后一项因为较少地违反制约条件而成为优选项。前面还讨论过同焦点化相关的全量否定现象:

(38)a.他没吃一两米饭。

b.他一两米饭没吃。按照前面的说明,(38)b 涉及焦点化现象。这种特殊的句式专门为了表达全量否定意义。(38)a 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全量否定,第二种是表达对数量短语“一两”的否定。针对这样两种表述方式的取舍,优选论也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释。有关焦点化相关的全方位否定,可以制定出以下制约条件:

(39)a.* 歧义:避免有歧义的句子结构。

b.* SOV:避免出现“主宾谓”句式。

(39)两个制约条件都是标记性制约条件。(39)a 用以避免歧义结构,(39)b 用以避免宾谓式句子结构,因为汉语正常的语序是主谓宾。加上从前的制约条件,各制约条件排列如下所示:

(40)……》忠诚否定》* 歧义》* SOV 》*融合

各制约条件具体互动如表(41):

(41)见表3。

表3 否定词辖域为全范围

通过表3 可以看到,语言的输入项是对“一两米饭”的全量否定,旨在表达“一点都没吃”。共有两个竞争项,“他一两米饭都没吃”和“他没吃一两米饭”。两个选项都违反了“* 融合”制约条件。第一个选项违反了“* SOV”标记性制约条件。如相关空格内的* 号所示。但最重要的是第二个选项虽然是无标记的正常汉语语序,可是却具备歧义分析的基础。“没”与“吃”融合后,可以共同否定数量短语“一两”,也可以否定数量短语同名词性成分的组合:“一两米饭”。因此第二个选项致命地违反了“歧义”制约条件,如“* ”所示,该选项最后被淘汰。

(42)见表4。

表4 否定词辖域包括数量短语

表4 体现的是另外一种情况。输入项中被否定词否定掉的是数量词“一两”。那么句子的含义就仅仅否定“一两”,指“吃的不是一两而是其它的两数”。这种情况下,只有“他没吃一两米饭”的表述方式具备这种解释。尽管它还有另外一种分析。但无论如何它优于“他一两米饭没吃”这个表述项。

结语

综上所述,首先,汉语否定词是具备粘连性的。它们同依附的成分相融合共同构成否定成分。在对问题答语中否定词往往与被依附成分同现,而不能单独使用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同否定词相融合的可以是功能性词汇,如“能”,“会”,也可以是实词;如:“想”,“愿意”,“买”等;还可以是副词性成分,如“一定”,“必须”等。其次,汉语否定词与Bresnan 所描绘的辖域形成差别。汉语中否定词的辖域是与否定语融合的成分,及向下延展相关成分。汉语否定词一定不会在辖域上向上延展,一种特殊的情况除外。即与焦点化相关的全方位否定现象。另外,汉语否定词的辖域具备句法上,及语义上的双重维度。否定词在同数量短语与名词中心语的互动方面也可很好地体现否定词辖域的句法层次:否定词可以首先否定数量短语,也可以否定数量短语同名词短语的组合。在前一种情况下构成的是全量否定,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构成的是歧义结构。否定词在语义上的维度主要表现在对被否定对象的意义是全方位否定还是对被否定对象起限制作用的取舍上。在后一种情况下,否定词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而是限定的作用。最后,汉语否定词的具体表述可以由优选论角度得到解释。不同的忠诚性制约条件同标记性制约条件的互动帮助筛选出合适的否定表述。

[1]JOHN BRESNAN.Explaining Morphosyntactic Competition[C]//MARK BALTIN,CHRIS COLLINS,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2001:20 -41.

[2]刘承峰.现代汉语“全量否定”研究[J].语言科学,2007(6):27 -39.

[3]郎大地.动词否定句的几个问题[J].语言研究,2006(2):69 -73.

[4]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C]// 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3 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71 -75.

[5]PRINCE,SMOLENSKY.Optimality Theory: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M].Rutgers Piscateway:Rutgers University Center for Cognitive Science,1993:3 -4.

[6]SMOLENSKY.The Initial State and“Richness of the Base”in Optimality Theory[M].Maryland:Depart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96:96 -94.

猜你喜欢
全量制约句法
成都市温江区全力推进医保全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估的误区及其改进方法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水稻冠层光谱变化特征的土壤重金属全量反演研究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