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应急产业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015-11-23 12:37张飞龙
中国名牌 2015年6期
关键词:防灾应急发展

张飞龙

在2015年3月1日举办的“应急中国-全国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普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中,唤醒人们“全民学自救、人人懂应急”的意识成了会议所倡导的最重要目的之一。社会进步和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将逐渐激活全民公共安全消费需求并拉动应急队伍的建设。对此应急中国大型公益项目负责人崔元泽说:“尽管中国的应急产业刚刚蹒跚起步,但在市场前景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利好下,2015年将明显成为这个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政策东风

崔元泽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时下应急产业虽然尚未在人们脑海中形成概念,但若想解决中国遭遇突发事件时受害严重的现状,发展成熟的应急产业便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的发展意见》,明确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无疑为这一亟待发展的蓝海产业送去了政策的东风。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参赞孙成永的解读中,《意见》除了明确提出将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积极对应急产业相关科技工作进行支持之外,更将在自然灾害预警、应急通信、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等领域打造出一批支撑应急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

为了推动应急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早在《意见》出台之前便为应急产业提供政策支持。2011年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首次把与应急产业相关的“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作为一个专门的分类,列出了43个条目,对相关产品、技术、服务予以鼓励;2013年经过再次修订又增加到了51项,对应急产业的发展方向予以引导。

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巡视员周平表示,此前,在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交通、通信、水利、物流、疫苗等领域规划中,都突出了应急能力方面的建设。周平说:“下一步在‘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当中也要积极做好衔接,使应急产业的相关项目能够在规划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需求强劲

据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近3.9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而在相关部门的统计中,仅2014年10月份,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25万人次受灾,7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

面临突发灾难时的束手无策,让人们意识到“应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应急产业也显露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巡视员景晓波表示,据有关部门估算,2013年消防、安防、安全应急、信息安全、应急通信装备、反恐装备、食品安全监测设备等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近万亿元规模。

“即使危险并没有真正发生,但个人、行业、组织乃至整个地区,都有相应的应急需求。”崔元泽说,“在一些国家,应急产业已成为继金融、保险、电信后的第四大产业。”对此有专家认为,在此次国家层面做出部署后,应急产业未来将会呈现较高速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全国已经涌现了东莞、乐清等多个应急产业聚集区,聚集了应急产业相关企业,年产值达4000亿元;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出现了北京应急救援科技园、安徽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园、重庆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等十几个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园区,其中多个应急产业园区规划的年产值规模都在500亿元左右。北京市还将应急产业技术创新列为《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重点支持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

抢“鲜”布局

虽然诸多利好因素带给应急产业难得的发展契机,但应急产业仍旧面临着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缺失的挑战。“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崔元泽评价,“这也是为什么《意见》将完善应急人才队伍的建设列为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要求之一。”

由于发达国家民众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普及率高,因此在西方国家发生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时,能有效避免部分伤亡。但中国民众普遍缺少基本的应急自救知识,因此事发现场也缺少进行互救与疏散指导的应急管理人员。“汶川地震夺去了69227人的生命,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造成了85人伤亡。”崔元泽强调,“如果在灾难发生时,人们能够进行科学自救与互救,这无疑将为生存赢得宝贵的时间。”

有鉴于此,应急中国项目将目光聚焦在应急知识的普及和应急领域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来。这也正是“应急中国”公益活动实施“百个城市百场应急知识宣传普及”的初衷。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各种应急防护设施缺乏以及老师应急知识的匮乏,将导致贫困地区防灾、减灾教育成为空白。为此,“应急中国”项目所包含的另一个公益专项活动“应急中国-百所贫困学校防灾教室捐建”也同时启动,旨在为偏远乡村学校打造防灾科普教室,每个教室配备一批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管理师队伍,全面提高师生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中国项目组委会不仅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普及知识活动,带动全民提高应急意识,与此同时还着手准备在2015年启动“中国应急产业总部基地”的项目建设,打造具有灾害实景模拟体验效果的基地和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并努力成为全国最大的应急产品产销基地。崔元泽说:“也许不远的未来,人们就可以在灾害的模拟实景当中接受应急教育。”

相关链接:

“应急中国”防灾减灾知识宣普将使3.5亿人受益——访应急中国大型公益项目负责人崔元泽

《中国名牌》:对大部分人而言,应急产业相对陌生。您认为应急产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在中国发展现状如何?

崔元泽:广义上讲,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其中包括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但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应急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提升我国应急技术装备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为应急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中国名牌》:应急产业在中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应急中国项目如何定位自己在这一市场领域的发展?

崔元泽: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受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我国民众的应急意识淡薄,应急知识匮乏。在每次见诸媒体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报道中,触目惊心的伤亡率总是让人们唏嘘不已。所以,提高全民应急意识、增强全民应急技能,势在必行!

目前应急中国项目定位在应急文化的建立以及应急知识的宣普这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全国的宣普中国行活动,带动全民提高应急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应急产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名牌》: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应急中国项目的基本情况?

崔元泽:从2014年开始,为响应“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号召,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项目组联合有关单位发起“应急中国-全国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普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

活动会分阶段在百个城市进行百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科普,通过网络、电视、纸媒、自媒体以及公益晚会、应急先锋真人秀等形式进行,旨在加大防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安全意识。我们预计通过这样的大型宣普活动使3.5亿中国人受益。

猜你喜欢
防灾应急发展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防火防灾”大作战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