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015-11-23 15:40陆凤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课堂

陆凤新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人,不仅仅只满足于用口说话,而且要善于说话,“能言”和“善语”都是指善于说话。

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课堂提问时,多数学生不敢甚至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有些学生大胆地站了起来,但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含糊不清;开班会或即兴演讲会,大部分学生都低着头,生怕老师叫到自己。在众目睽睽的公共场合,一般学生更不善于作准确流畅的口头表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三个方面:一、口头语言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应试教育重书面表达轻口头表达的测评带来负面影响;三、传统的教师为主导“一言堂”式的教学,挤掉了让孩子表达的时间。

因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能言善语,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教学任务。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都能言善语呢?

笔者在日常教学作了一些尝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因势利导,分类指导,让学生“想要说”

大多数农村学生较胆小,性格内向,在公共场合不敢发言,甚至不愿开口;城区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对其期望值高,使得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懒于开口。教师应针对这两种心理状态,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唤起学生“说”的欲望。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气氛,调控学生心态与言行。借助对话,让学生能自信地、准确地回答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或因成绩较差怕发言的学生,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其个性特点,提出易答的问题,既让他们觉得老师在肯定自己,又使他们对自己的回答充满了信心。当然,无论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那些思路较敏捷的、表达较好的学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想要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二、注重积累,授之以渔,让学生“有话说”

教师上课前必须作精心准备,抓紧课内四十五分钟,尽可能多安排些说话的片断,让学生自觉去模仿,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好的表达能力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作为底力。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名人、学者、智者之所以能妙语连珠、谈笑风生,或旁征博引、联想自如,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文化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广博。因此,学生光靠课内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博览群书,积累词汇,积累知识,为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内是精读,课外是博览。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读书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学生的读书活动老师要进行指导和检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进行课外阅读要有的放矢。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名家名篇名段,促使学生对著作中的经典词句进行吸收、内化,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种知识储备。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其选择读物。在活动方式上必须多样化,要搞得生动活泼。可以是个人读,也可以组织读书小组,除了到图书室去读,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换阅读。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朗诵文章的精彩片断,介绍文章的梗概,讲述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观察文章插图,指导学生表演故事的生动情节,等等。

教师还要传授阅读的方法,教师更要及时检查学生阅读的效果。这是扩大阅读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检查效果,可以促使学生认真读书,检查要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检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组织读书会。2.举行朗诵会。3.检查读书笔记。4.举办班级日报,开办一书一评活动。5.组织故事会。

教师还要介绍和提供一些典范的口语训练资料。如:杂志《演讲与口才》,电视栏目“焦点访谈”,介绍性的录像资料等,督促学生扩大视听范围,学习、模仿好的说话习惯。把所获得的知识按个人的想法和表达需要说出来,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并适当以体态语言配合,做到言之有礼。

三、重视复述,组织讨论,让学生“敢于说”

(一)以读带说

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清晰、流畅地复述课文或提出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熟记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然后选用各种复述方式:1.具体复述。2.概括复述。3.创造性复述。

(二)读中练说

以“答”和“问”带动说话,是消除学生不愿说或不敢说的心理障碍的常用方式。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于有疑处解疑,无疑处生疑,按照“师生问答—生问生答”或“一问一答—一问多答—连问连答”的方法鼓励学生说话。这种方式主要训练学生会用讲述语体,解说或提出问题。

(三)以论促说

1.开展课堂讨论

这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提出某个看法不一致的议题,引起讨论,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发表个人意见。如:在《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变色,神情有怎样不同的变化?《愚公移山》中愚公的行为愚蠢吗?廉颇“负荆请罪”是件失面子的事吗?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按照“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顺序,由小范围到大范围进行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倾听别人意见并辨明正确与否,最后教师及时评点。

2.开展辩论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小规模辩论会,由老师提出争议的焦点,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听到的、见到的材料,有理有序地辩论。辩论前要求每个学生应该认真研究辩题,了解辩因,分析明确焦点,做好材料、技巧和心理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如辩题“口袋里的面巾纸该不该用手帕代替”,这个话题,学生能说出许多不同的观点来。教师要求学生在辩论中要学会①善攻——能敏锐发现对方立论的漏洞及突破口;②善守——当对方反驳时能充实论据,巩固自己的观点;③善转——当形势不利时能有缓解再求改观的方法;④善收——在辩明真理达到一定效果时候果断结束。这是一个层次高、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这种方式能非常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机智应变能力和语言的精确性、辩证性,也利于培养文明礼貌的说话习惯和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

四、多给机会,身体力行,让学生“有机会说”

教师既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又要让学生心中有说话的素材,并要知道怎么说,教师更要多找机会让他们说出来。首先,在课堂中找机会。如让学生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讲演、朗诵、谈体会、说理想等,使他们有机会表达。其次,在活动中找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如举行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节目晚会、主题班会。最后,到校外找机会。鼓励学生做业余小记者,到生活中去锻炼。

当然,对学生的说话习惯和技能最有直接影响的,还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发挥口语表达的示范作用。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说话的语调、语速、语气等。教师的修养,口语的规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语言的修养,用标准、丰富、优美、动听的语言来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真正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不拘形式地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让他们每个人都能言善语。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酒中的口语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