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路线”为指导改进医疗服务

2015-11-24 08:48张锴
企业导报 2015年18期

张锴

摘 要:当前不断出现的医患纠纷,使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雪上加霜,本应是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时爆出新问题。医务人员作为为病人服务的主体,本应为病患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病人作为受救助者,本应对医务人员的服务和帮助心存感激,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从医疗服务应坚持“群众路线”的角度对改善当前医疗服务现状的问题进行研析。

关键词:医疗服务;群众路线;社会责任;利益

一、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现状

(一)价值观的取向导致部分医务工作者偏离“群众”。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医疗服务偏离“群众”的主航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也逐渐走上市场化的轨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观,让少数医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片面的将工作简单看作是维持生存获得利益的手段,从而导致了在服务群众时,不以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医院的效益,医生的自我保护等方面出发,出现了医德失范等行为,像开大处方,收受索要红包回扣等行为。

(二)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为群众服务的态度。一方面巨大的工作强度使医务工作人员的情感淡漠。超负荷、繁琐的工作量使医务工作者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导致医生的情感淡漠,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病患的态度冷漠、缺少应有的耐心和热情,甚至有的医生对病人痛苦求救呼声无动于衷。另一方面,病患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于此相关的相关法律制度(如举证责任倒置)也日臻完善,但是相应的医生风险分担机制却还未建立健全。在这种环境下,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这种风险,医生就宁愿冒道德风险,在医疗活动中扩大检查范围,最大限度的将风险病例拒之门外,以此来尽可能减少自己的责任。

(三)缺乏对社会、对群众的责任意识。前面我们讲到一些医务人员忽视救死扶伤的社会主义医德观,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医务活动为商品交换,用等价交换来看待医患关系。这些少数医术不精,责任心不强的失德行为,破坏了医务人员的形象,践踏了医疗行业的道德。主要表现在有些医务人员的事业心不强,对待工作仅限于一般的应付,上班无精打采,看病敷衍了事,对患者缺乏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等等这些都让病患对医生、对医院产生了潜在的抵触感与不良感,甚至会有不找熟人就不敢进医院,不送红包就不放心做手术的偏失心态。这都是责任心缺失,对群众不负责任的态度二导致的恶性后果。

(四)把群众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错误的对立起来。有些医务人员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意识指导下,义务观念缺乏,医德医风薄弱,反而把单纯追求个人和医院的经济利益作为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忽视了病人群众的利益。许多医务工作者认为医疗工作应该全面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以经济效益出发,忽视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医德规范的要求,片面的向钱看,片面追求效益,置患者利益于不顾。等等这些做法,一方面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成了医疗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以“群众路线”思想为指导,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一)坚持以群众路线为指导,提升和加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我们在对现在的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深入教材、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以人生、人道、人格、人性为指引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大学生对正确权利观义务观的认识。社会责任感作为公民对社会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意识,它的核心内容是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教育,首先要帮助大学生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与内容、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以及遵循公民行使权利的自由原则,以养成自觉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三)树立群众意识,确立群众责任观。现在媒体、社会对医疗事故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电视上看到许多对医疗事故的报道,甚至事故调查解决、追究责任的后续报道,这一方面虽然给解决事故确定了责任人,但另一方面却让医生们在看病或做手术前有了一种潜意识:比如过度检查,逐项排查,夸大治疗的副作用等,所有的就是要让患者明白,在诊断治疗之前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医生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一旦发生什么问题都不是医生的责任而是病人及家属的问题。如果出了问题都能积极从诊断治疗过程中查找原因,有责任心,有担当意识,主动为病患提供后续治疗,主动寻找解决办法,那么我们的医疗事故可能就会成为稀有事件了。因此我们对将要走上医务工作岗位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落脚于群众意识和群众责任观的教育,而不是个人本位的免除责任教育。如果我们的医疗工作队伍能做好这一点,我们的和谐社会也将更将前进。

参考文献:

[1] 李军、王鹏程.医疗服务质量与医患关系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08.11

[2] 朱姣珍、范津.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 华商.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