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5-11-24 08:35国静嘉
剑南文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伊丽莎白意大利美食

■国静嘉

女性意识的觉醒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国静嘉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改编自伊丽莎白·吉尔伯特2006年写的同名回忆录。该书自出版后便成为红遍全球的女性心灵励志作品,被译成40多国语言,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称其为“治愈圣经”。 2010年,导演瑞恩墨菲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该片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同时该片出现的其他几位女性形象也值得思考。

一、勇士伊丽莎白

影片开篇,女主人公以第一人称口吻回忆了自己的经历,把我们带进了她的内心世界。伊丽莎白是一个周游40多个国家的女作家。在外人看来,她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可是她却不幸福。为了找回美好的生活状态,伊丽莎白开始了她的寻找之旅。该影片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从空间上可以划分为纽约—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从伊丽莎白的人生状态上来划分:婚姻—离婚—自我寻找—遇见真爱。

(一)纽约:走出婚姻。伊丽莎白曾经用心地去经营婚姻,可是她逐渐发现不幸福的婚姻让身心崩溃。在离婚的拉锯战中,伊丽莎白心力憔悴,在观看一场自己小说改编的话剧中,她遇到了男演员大卫。与大卫失败的恋情让伊丽莎白认识到用新的恋情并不能使她走出痛苦,能够拯救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此刻焦躁、抑郁、无家可归的她最后决定用旅行来治愈自己。她选取了三个以I开头的国家:西方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意大利(I-taly),东方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印度(India),和风光旖旎的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作为她旅行的三个目的地。从拍摄手法上,影片使用远景镜头展现纽约的熙熙攘攘、高楼林立,而这些钢铁建筑给人们带来了疏离感和隔阂感。从色彩的运用上,影片的这段大量地使用了昏暗的色调。在深夜的家中,冰冷的月光照进空旷的室内,伊丽莎白在黑暗中祈祷,痛哭,我们看到了她的痛苦和绝望。

(二)吃在意大利:休养生息。意大利的罗马是她旅途的第一站。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城市。明亮色彩就好似一缕阳光照进心里最阴暗的角落。摄影师大量的远景镜头、近镜头、俯镜头的交替使用,使这里的美食和宏伟的建筑淋漓尽致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在罗马浪漫而又富有人文气息的气氛里,美食让她的生命重新被滋养,让她恢复了对生活的热爱。伊丽莎白仰视着巨大的古建筑群,透过伊丽莎白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奥古斯丁陵墓经历了洗劫、烧毁,衰败之后依然屹立不倒的样子。毁灭之后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给了伊丽莎白带来了涅槃的力量。伊丽莎白学会了如何享受生活,但是她依旧在寻找自我的路上。

(三)祷在印度:自我寻找。一阵喧嚣刺耳的车笛声把我们带到了新德里。这里是与繁华的纽约,人文气息浓重的意大利截然不同。汽车横冲直撞,尘土四处飞扬,光着脚的孩子们追着汽车乞讨。俯视镜头下,新德里的低矮建筑与纽约冰冷的摩天大楼,与意大利宏伟的欧式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人口密集,贫穷,环境肮脏不堪。当伊丽莎白到达道场后,她勇敢具有叛逆的个性在这里崭露无遗。一位道友让伊丽莎白明白如何才能原谅自己从而得到内心真正的平静。印度的旅程让她放下心中的愧疚与不安,给予自己一个重新生活的机会。

(四)爱在印尼:遇见自己。俯视镜头下,一望无际的水田,热带的椰子树,伊丽莎白在田边的小路上轻盈地骑着自行车。未经开发的巴厘岛风光旖旎。在经历了意大利和印度的旅程之后,她不再愁容满面,形如枯槁。此时的她笑容满面,身轻如燕。在这里,她获得了身心的平衡,也收获了新的爱情。

伊丽莎白作为新女性的代表,事业成功,经济和思想的独立让她勇敢的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她拥有足够多的勇气去放弃,敢于向权威向不公挑战,把旅途所有遇到的人当作导师,把所有的经历当作启示,她勇敢的原谅那部分并不讨喜的自我,她最终找到了她所想要的平衡的状态,完成了走向成熟的蜕变。随着旅程的进展,女性意识逐步苏醒。

二、传统女性形象

(一)黑人友人

她是一个完美的妻子。她嫁给了一个并不聪明的白人,心甘情愿为她爱的丈夫、孩子、工作付出一切。当她送别伊丽莎白的那一幕,她含泪袒露心声,压抑的情绪溢于言表。为了家庭,她牺牲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她并不像伊丽莎白那样去反抗,只能默默的去承受。她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稳定的家庭生活。她所代表的是绝大多数美国女性对于婚姻的态度。

(二)意大利房东和老师的妈妈

房东和教师的妈妈都是意大利人,她们的观点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于婚姻、女性地位的传统认知。她们认为生命中永恒的是家庭。当房东得知伊丽莎白离婚的事实后,她一意孤行地认为她是一个来寻欢作乐的女人。老师妈妈则怀疑她是否是同性恋。即使在热情奔放的意大利,女人们还是被认为离不开男人的庇护。女人没有同男人一样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女人就是应该为家庭付出以换来平稳安定的生活。

(三)瑞典友人

她拒绝享用美食,期待窈窕的身材可以帮助她得到男人的爱慕。伊丽莎白劝说她放弃这卑微的姿态,享受自己的人生。伊丽莎白在开导她的同时也唤醒了自己沉睡的女性意识,她开始懂得取悦自己、为自己而活。在伊丽莎白的影响下,瑞典友人的女性意识也在慢慢苏醒。

(四)老药师的女佣

她略带喜感的出镜,给影片带来不少笑点。她反复提醒伊丽莎白需要一个男人,一个富有的男人。一个女人没有男人就是可悲的,这个男人富有与否是最重要的参考标准。这与当地落后的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老药师的女佣代表了印尼当地普通女性甚至是东方女性对于婚姻的态度。在东方的文化里,女人依旧是男人的附属品。

三、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一)印度女孩图尔西

印度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国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也包括包办婚姻。择偶的标准取决于家庭背景、工作和收入水平。图尔西是一个传统的印度女孩,她虔诚信奉宗教。对于包办婚姻,她焦虑、担忧,但不知如何去反抗。这个传统印度女孩的女性意识在渐渐苏醒,她代表了新一代的印度女性形象。婚姻就是一场赌博,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输赢。此外,包办婚姻这种婚姻形式是印度根深蒂固、不可挑战的传统,纵使图尔西已经有了女性独立的意识,但伊丽莎白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尊重传统,送上祝福。

(二)女医师婉顔

婉顔是一位带着孩子的印尼离婚女医生。在四岁女儿的支持下对实施家暴的丈夫提出提婚,艰苦谋生。是她鼓励伊丽莎白迈出寻找爱的第一步。婉顔的遭遇使她成为另外一个勇士。女人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让很多遭受家暴的女性选择默默忍受。尤其在印尼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度里,丈夫就是女人的衣食父母。即使离婚,也要受到社会的歧视。而婉顔勇敢地面对歧视,自食其力,与孩子乐观快乐地生活。本片的女性意识主题在这个角色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从上个世界上半叶开始,西方女性解放运动让女性意识觉醒,为自由平等而战。影片中伊丽莎白原本像其他女性一样在婚姻中隐忍,渐渐失去自我,失去内心的平静。在自我探索到自我救赎的旅途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影片中逐渐显现。通过对自己和其她女性的描写,让我们对爱情婚姻情感也有了新的定位,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和对两性关系走向和谐的真诚期待。或许我们不像伊丽莎白一样富有,可以周游世界,但我们可以坐着公交环绕整个城市;或许我们无法享用意大利大餐,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做一顿爱心大餐。我们需要首先爱自己,爱生活,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伊丽莎白告诉我们的是要正视自己的内心,静下心来看自己和世界,爱终究会来。

(大连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伊丽莎白意大利美食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美食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The Fish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意大利
前人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