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花果香

2015-11-24 05:40浙江永嘉
花卉 2015年6期
关键词:蜀葵杨梅荔枝

浙江永嘉·

一、端午花

正当人们忙于包粽子、划龙舟、佩香囊、插艾叶之时,美丽的端午花已悄悄绽放,艳丽动人,给传统端午节平添几分生机活力。

端午花又名蜀葵,因它在端午前后开花而得名。植株直立,高2米以上,从中部至顶端每腋生花,郭沫若称之“箭茎条条直射,琼花朵朵相继”。据《西墅杂记》记载,明代成化甲午年间,日本使者来到中国,见栏前蜀葵花不识,问之才明白,遂题诗云:“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蜀葵伸过五尺栏杆,尚有一半在外,足有一丈高,难怪蜀葵又名一丈红。生长健壮,花大色多,有红、粉红、黄、白、紫等色,花色艳丽,《花镜》称其“花生奇态,开如绣锦夺目。”唐五代徐寅的“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更道出了端午花如美女般引人注目。端午花花期6~9月,盛放之时,五彩缤纷,一簇簇,像喇叭一样高悬在枝头,情趣盎然。

端午花,虽没有牡丹那么雍荣华贵,没有桂花那样香能透远,没有兰花那样素洁高雅,但它挺直的躯干和繁盛的花朵,常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它从下红到顶,一生顺利向上,人们称她为节节高,寓示步步高升。端午花虽不在名花之列,但不少诗人仰其忠赤之心而为之不平,如明代李东阳的《蜀葵》诗:“羞学红妆媚晚霞,只将忠赤报天家。纵教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诗人托物寄兴,写出了端午花一心向阳、永不转向的坚定品格。杨巽斋的《蜀葵》诗:“红白青黄弄浅深,旌分幢列自成阴。但疑承露矜殊色,谁识倾阳无二心。”诗人在末两句感叹:人们只知怀疑端午花承受甘露、炫耀自己的殊异色彩,有谁知道它那始终向阳的一片忠心?

端午花,“花似木槿,叶比芙蓉”,颇具观赏价值,既宜地布置花坛、篱边或墙角等处,又可盆栽,是重要的观花植物,尤其适合种植在院落、路侧、场地以布置花境,如用端午花组成繁华似锦的绿篱、花墙,更给人们带来无限美的享受。

端午花,与人们生活有着不解之缘。古时候,人们取端午花的叶片研汁,用布揩抹在竹纸上,稍干后用石压平,就成了葵笺。唐代许远曾制此笺分赠白居易、元稹,彼此作诗唱和。端午花的花语为“温和”,人们可用它送给爱人或女朋友来赞美她的性格。每逢端午,人们在居室的瓶中插端午花,用以驱鬼、避邪。蜀葵,根和花可入药,有清热、解毒作用。蜀葵花味甘,寒,具有和血润燥、通利二便之功效,治疗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疯疹。

端午花,默默开放,平常中透出几分艳丽,在清香飘逸的粽香里,伴随人们度过美好的端午时光。

二、夏至杨梅满山红

俗话说:“夏至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江南名果杨梅纷纷登场,那圆融融、紫艳艳、水津津的杨梅惹人眼目,占尽风头,撩人品尝。一些杨梅主产区,为迎合时尚,开辟了采摘杨梅游活动,有的还举办杨梅节,让人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杨梅,“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而得名,已有2000余年栽培历史,汉陆贾的《南越纪行》 载:“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杨梅有不少雅名,陆游称之为“骊珠”,诗云:“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明代徐阶盛名它为“龙睛”:“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有的则给杨梅冠以“金丹”之名:“云池看树,霞玉试金丹”。而有的则称杨梅为“杨家果”,诗云:“登盘此是杨家果,清受山中五月凉”。此外,杨梅还有“日精”、“圣僧”之称。

杨梅属杨梅科常绿乔木,早春二月开花,花后结果,“三春叶底弹丸小”、“五月果初熟”。品种分杨梅、毛杨梅、细叶杨梅和矮杨梅四大类。此外,依果实成熟时色泽分,有乌种、白种、粉红种和红种之别;按成熟时间论,又分为早大种、荸荠种、迟大种、粉红杨梅和水晶杨梅。杨梅有不少名品,如浙江的“荸荠种”果肉细软,味清而甜;江苏吴县的“大叶细蒂”柔软多汁,风味爽口;温州茶山镇的“丁岙梅”红盘绿蒂,肉厚汁多,名闻遐迩,当地还流传着:“茶山杨梅雁荡酒,江心寺后凤尾鱼”的民间歌谣;绍兴上虞的“白沙杨梅”,色泽晶莹似玉,味道鲜灵甜醇,早在唐代就有诗人赞道:“稽山杨梅世无双,深知风味胜他乡。”广东潮阳的“二色杨梅”、“大花杨梅”,湖南靖县的“江叶杨梅”、宁波余姚的“大炭梅”等,也风味诱人。

杨梅果实,色泽鲜丽,风味极佳,梁代江淹的《杨梅颂》认为杨梅可与荔枝媲美:“宝跨荔枝,芳轶木兰。”古人宋平可发出了“五月杨梅已满枝,初疑一棵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沪南荔枝深”的感叹;明代诗人徐阶盛则直言杨梅道:“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而自称为杨梅“本家”的宋人杨万里的咏杨梅诗:“玉肌半醉生红粟,墨晕微深染紫囊”、“火齐堆盘珠径寸,醴泉浸齿蔗为浆”,则将杨梅的色、味、形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传,古时有一福建士人赴考,路遇一浙江人,两人各以家乡特产相夸,闽人盛赞荔枝,浙人则大夸杨梅。于是,有人在壁上题诗道:“闽乡玉女含冰雪,吴郡星郎驾火云。”以冰雪玉女喻莹白之荔枝,以火齐星郎比赤紫之杨梅,新颖妥贴,意指杨梅与荔枝正可匹配。

杨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几省。古时交通不便,在北方吃到新鲜杨梅是一种奢望。难怪明代孙升在京为官,作诗思念江南故里的杨梅:“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指浙江慈溪) 佳品更堪夸;只因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无独有隅,明代庐襄身居北国,也念念不忘江南家乡的杨梅:“北方地冷无南果,最恨杨梅未得尝。极目杭山涎欲下,移家聚邬未能忘。”如今,交通发达,江南新鲜杨梅通过几个小时空运便可在北方市场露面,让人解馋。

杨梅鲜食,甜中孕酸,酸里寓甜,“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正道出了个中的独特风味。难怪人们常贪婪地吃得“十指纤纤尽红染”。杨梅还加工成果酱、果汁、蜜饯、罐头等。民间常用杨梅浸烧酒制成“杨梅酒”,红艳甘醇,久藏不腐,喝上一口,顿有舒气爽神之感。

杨梅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杨梅可食部分含蛋白质0.70克、脂肪0.30克、碳水化合物6.30克。此外,还含有钙、铁和维生素C等成分。杨梅也可入药。中医认为杨梅性平,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益肾利尿、除烦去痰、提神解酒之功效。《本草纲目》说它“疗呕逆吐酒。” 《开宝本草》 称它“主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本草求真》认为“杨梅,能治心烦口渴,消热解毒”。

猜你喜欢
蜀葵杨梅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清欢杨梅酸
中国古代蜀葵植物学特性认识和应用考
顽强的蜀葵
蜀葵
蜀葵
杨梅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腊月杨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