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2015-11-25 09:21刘莉娜李明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5期
关键词:案例库城轨案例

刘莉娜 李明军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北京 100096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刘莉娜 李明军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北京 100096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职业化教育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方法。本文从案例库建设、案例设计和案例的使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中应用和优化案例教学法,以改进教学质量和减少城轨运营企业岗前培训成本。对于案例库建设,从资料来源和资料处理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案例库建设的途径和原则,以提高案例库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对于案例设计,指出了学术—技术式的认知方式在高职教育中的不足,提倡采用经验—探究式的认知方式,并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最后,指出了案例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案例教学法;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管理

1 开展案例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1.1 案例教学的背景

从全世界来看,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建设规模,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22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运营里程接近3 000公里。城轨企业的岗位涵盖多个专业(主要有运营管理、机电、通号、车辆、线路工程和供配电等6个专业),其中运营管理专业的员工直接面向乘客,其工作直接影响到乘客的感受和企业的形象。因此,各城轨企业都很重视运营管理专业岗位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与提升。最近,我们为此对14家城轨企业进行了调查,表1展示了7家企业的部分调查数据。由表1可以看出,在城轨企业中,相比其他5个专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数量占了很大的比重,有的甚至接近一半,这充分说明了运营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表1 城轨企业运营管理专业近两年岗位情况调查表

通过学科比较可以发现,其他5个专业的知识受到机械、电力电子、通信信号、岩土力学等方面的物理学规律的硬性约束,“物性”和“客观性”的成分多一些,相比之下,对运营管理专业的知识来说,“人性”和“主观性”的成分多一些。例如,运营管理专业中的礼仪知识就很难有标准的正确说法。

这种知识属性的差别,可能是导致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已有文献从多个方面讨论如何改进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1,2,3],但据笔者检索,鲜有文献从案例教学法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1.2 案例教学的含义

不同的学科领域对案例教学有不同的理解。哈佛商学院较早地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给出了一个定义: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对疑难问题和案例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4]文献[5]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将案例作为基本的教学材料,把学生引入教学实践环境,通过学生研讨和师生互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这里给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定义:案例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和研讨来自企业的真实运营管理专业案例,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模拟和拆解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真实场景,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参与感,减少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加速学生融入岗位的速度。因此,案例教学对于提升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案例库的建设

2.1 资料来源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来自于城轨企业中的真实运营场景,因此,如何建设一个可用的案例库,是案例教学法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可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案例库。

2.1.1 新闻报道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吸引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关注。每隔一段时间,国内外的城轨企业就会出现一些具有一定社会效应的正面事件或负面事件,会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城轨企业内的领导和工程师会出面解释,企业外的专家(如大学教授)会给出特殊视角的解读,政府官员可能会给出私人的或官方的一些看法。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后,会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事件的发生和解决过程,当然也可能会过度增加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热度。

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对这些报道加以总结和整理,从教学的角度进行简化,形成案例,加入案例库。

2.1.2 教材、专著和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数十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材和专著,多达数百篇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论文。它们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是工业实践的理论提升,包含了很多真实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作为案例库的重要来源。通常,教材、专著和论文的作者已经对案例进行了初步加工,提炼出了一些教学要素,略去了一些烦琐细节,这对案例库的建设是非常有利的。当然,这些作者也可能略去了他们不感兴趣但可能很重要的内容,案例库的建设者需要对此进行合理的处理。

2.1.3 企业内部资料

在运营过程中,城轨企业都会将不正常的运营事件记录在案。这些来自于生产企业的一手资料,是构成案例库的绝佳素材。特别地,有些记录会包含事件现象、发展过程、处理思想、处理方法、处理过程、处理结果、事后反思、专家点评等细节,这会大大增加案例的讨论视角,提升其可教学属性。

不过,通常城轨企业会将这些内部资料当作企业机密,严禁外部流传,大幅减少了高校教师获得这些资料的可能性。这就要求高校和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双赢。近几年,我院与一些地铁企业建立了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课程设置、专业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制定、员工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在资料的共享上产生了实质性的成果,加速了案例库的建设。

2.2 资料处理

在处理案例的原始资料以形成可用的教学案例时,要注意一些原则,以增强案例的可教学属性,提升教学效果。

2.2.1 事件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教学案例来自于生产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事件,而不是产生于不着边际的人为虚构。案例的真实性暗示了案例的可再现性,也就暗示了从案例中提炼的经验和结论具有可传承的价值。一个永远都不会真实发生的虚构事件,一般不应该作为案例来教学。

当然,对于从未真实发生过但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则可以人为虚构一个案例,跟学生探讨事件一旦发生时的应对之策。

2.2.2 细节的恰当性

在制作教学案例时,通常会对案例的各方面内容进行裁剪,使之适合教学。裁剪时,需要把握细节的恰当粒度,重点突出案例所涉及运营管理教学知识点,但是,不能过分简化,完全删除案例所涉及非技术因素和复杂社会关系。过粗的粒度,会使案例过于简单化,失去大量的可教学属性,仅仅成为理论知识的佐证。过细的粒度,会让案例湮没于细节,弱化教学目标,同时也会增加教学难度。

根据我们对多种教材的调查,发现书中的案例更易偏向简单化,只保留关键的理论知识点,略去其他非技术因素。然而,很多真实事件的发展过程表明,非技术因素可能是导致事件扩大的最重要原因。

例如,一位身无残疾的乘客带着有残疾证的配偶乘坐地铁,刷卡进站前,他们要求用一张残疾证换取两张车票,被站务员拒绝,理由是公司有规定,一张残疾证只能换取一张车票,但乘客坚称在其他车站能换取到两张车票。由于双方语气不当,站务员又没有展示纸质规定,乘客愤怒异常,要投诉站务员,也引来围观。为息事宁人,站务员给了乘客两张车票。由于内心慌乱,站务员忙中出错,给的是故障车票,乘客可以进站,但下车时却不能出站,导致事件进一步扩大化。

该案例中,可以认为唯一的技术因素是站务员没有及时展示纸质规定,但是事件的恶化显然不完全是该因素的单独作用结果。教师在总结该案例时,不能把事件背后的残疾人心理、员工遇到投诉就发慌、围观容易导致意外等因素略去。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案例中的非技术因素变得愈加重要,能否给出圆融的解决方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事件的规模和走向。原因在于,若城轨企业员工在事件发生的当时没有做出恰当处理,则有可能导致事后的无限发酵,引发强烈的公众反映,此时多少事后弥补可能都无济于事。

2.2.3 设问的丰富性

在从城轨企业的真实事件描述中提炼教学案例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事件叙述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教学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设问的丰富性有三层含义,如下所示:

(1)知识点的复合性。有些问题可以只包含单个知识点,有些问题可以包含多个知识点,以提升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2)难度的多样性。既要设置难度小的问题,也要准备难度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

(3)思考的发散性。设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要思考事件中显而易见的技术因素,也要思考潜藏于现象下面的非技术因素,在培养学生认识案例的外在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寻找和理解案例所包含的内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案例的设计

传统上,教师在使用案例时,只是将其作为理论的一个佐证,并未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思维,难以完全体现案例的教学价值。换句话说,教师采用的是学术—技术式的认知方式,而非经验—探究式的认知方式。前者适合科研人员,他们从案例或实验的现象提炼出关键要素,以便论证他们的理论假设。显然,这种方式不适合面向就业的高职学生。另外,在其他学科的案例教学中,存在“经院式”的弊病,只是在罗列概念及其组合,由结果反证过程;教师授课时倾向于“自我说教式”,较少考虑学生的思维反应。[6]这些不足虽然体现在案例的使用这一环节,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案例的设计这一环节没有做好。下面提出一些设计建议。

(1)紧密围绕教学点,有机串接相关概念和知识点,避免针对性的缺失和概念的简单罗列。设计开始之前,教师要熟悉案例的整个过程,提炼与教学点相对应的关键内容,明确对该案例的分析,学生可理解、掌握哪些专业知识、经验及教训。

(2)科学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避免教师流于“自我说教式”。一般来说,一个案例设置3~4个问题为宜,设计时要考虑由简入深、难易结合、内涵和外延扩展等原则,设问和答问场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参与性和参与程度,必要时可引入辩论环节。

(3)丰富案例的展示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延长学生的专注度。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可以交叉使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PPT、Flash等多种方式,将案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清楚地标注重要的时间节点、操作步骤等关键信息,以便学生抓住重点,降低场景的融入难度。

4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这里给出一些较为通用的原则。

(1)“先理论后实践”和“先实践后理论”的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学生只有在了解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后,才能真正融入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去。例如,对某一次行车事故的分析,会涉及信号设备、调度指挥方式转变、人员组织配合等多个知识点,如果在学生对这些一无所知时就使用案例教学,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将只会关注到事故后果而忽略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则应提倡“先实践后理论”的做法。

(2)典型性和时效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在使用经典案例(例如1995年3月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的同时,也要主动搜集整理最近发生的各种案例,保持案例的新鲜程度和时效性。随着城轨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飞速发展,各种事故的发生往往综合了设备特点、管理制度、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新鲜的案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城轨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

(3)增加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各种资料还原事故概况,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案例中的教学点并引导学生有正确分析的思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熟悉和了解城轨企业生产运作规章和程序。

(4)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转换角色。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陈述、模拟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模拟和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积极分析和讨论案例发展的过程、原因及后果,最终提出自己对该案例的观点及结论。学生是案例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推动和引导作用,尤其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思考案例中专业知识以外的因素。

(5)做好案例的讲评。教师对案例的讲评是提升案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缺乏讲评的案例分析会导致教学目标分散、课堂讨论松散,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每位同学、每组意见给出优缺点分析,对好的分析意见及新颖的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以此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保证不偏离案例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分组讲评后,教师要对整个案例的分析结论做归纳总结,介绍运营企业实际情况、讲解案例中运用的理论知识。通过这种案例分析一方面使学生贴近真实生产实际,另一方面使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案例库建设方法、具体案例设计要点、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来源于真实生产实践的案例教学可使高职学生切实了解熟悉城轨运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岗位工作任务、管理规章和操作程序,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可逐步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基本素质能力,同时案例中可积累巩固工作实践过程中应用到的专业知识,学生从案例中查找问题、从技术、管理等多个角度寻求解决办法,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本文分析表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是非常广阔和富有成效的,值得广大教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 李健艺,葛李.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33-35.

[2] 侯立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岗位需求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5):94-95.

[3] 招晓菊,李健艺.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29-31.

[4] Leenders M R, Erskine J A. Case research: the writing process[J].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1978: 14-15.

[5] 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6] 王珉.教育管理与案例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0(4):32-33.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ajor

Liu Lina, Li Mingju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Beijing, 100096, China

Case teaching method (CTM) is an effective one under curr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case library, design of cases and use of ca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pply and optimize CTM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urban rai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order fo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reduction of pre-service training cost.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case library, approaches and principles are elaborated on perspectives of data source and data process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ciency 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For design of cases, after pointing out disadvantages of the academic- technical cognitive style, 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use of experience-exploring cognitive style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inally, problems worthy of attention in use of cases are pointed out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case teaching method;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2015-06-10

刘莉娜,硕士,讲师。

本文系“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案例库城轨案例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城轨CBTC系统改进方案的分析探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城轨跨站开通时软件贯通方案设计
城轨屏蔽门控制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