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树经史文献提要两种

2015-11-25 07:27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杂记四库全书玉树

郑继猛

(安康学院 中文系;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王玉树经史文献提要两种

郑继猛

(安康学院 中文系;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王玉树有经史文献四种,即《治学录》《说文拈字》《经史杂记》《退思易话》。《经史杂记》共八卷,是王玉树经学史学读书笔记及考证心得。《退思易话》梳理了《易经》研究的源流、流派脉络,是一本简明扼要的治易入门书籍。

王玉树;经史文献;提要;《经史杂记》;《退思易话》

编者按:清代陕西安康经史研究繁荣,出现了刘应秋、王玉树、董昭等一群研究者,形成了一批经史学研究成果。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经史学研究成果大多未能流传下来,故而鲜为人知。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近年来收集了大量的安康经史学文献,为引起学界同道重视,本刊专此推介这些经史文献的提要,供专家学者研究参考。

王玉树,字廷桢,号松亭,陕西安康人,清代学者,生卒年不详。《安康县志》《安康历代名人录》有传。今人李厚之先生撰写有关于王玉树生平的考证文章《惠安先生王玉树》。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生。就职州判,尝权惠州通判,又署湖州通判、南海县丞,代理阳江县事,补广粮厅通判等,为官一方,颇有政绩。王玉树长于经学,喜好考订文字之学,学识渊博,在学术方面自成一家。一生著述丰富,其作品有五种:《说文拈字》《退思易话》《经史杂记》《志学录》《芗林草堂诗文钞》。其中《说文拈字》有单行本,《退思易话》《经史杂记》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2011年又被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志学录》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有藏本。

一、《经史杂记》提要

《经史杂记》共八卷,前有撰者道光庚寅(1830)仲春序。自言其平时多钻研经史,一有心得便予以记录,日积月累,汇集成文,撰成此书。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论道:

《经史杂记》道光刻本

《经史杂记》八卷,清安康王玉树撰。王玉树,字廷桢。其自序言公余读书,每究寻经史,偶有所得,辄笔记之,间有他说,亦附益焉。日月既深,纸墨遂多,爰择其有关考证者,荟萃成编,盖取《容斋随笔》《困学纪闻》《藤荫札记》《日知录》诸书之例。是书所录,或杂采群说,或随文发明。虽不及《日知录》考证之精确,然征引尚为浩博。如《论孙奭孟子疏之伪》,因《朱子语录》而为之证明;《论孟子·梁惠王上》“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当为“劝之”误字。引《孙奭音义》《左传九年杜注》及《正义》以释其义,言众民自以子成父事而来劝,乐以早成耳。皆能独抒所见。其考《逸周书不出于汲冢》:“《汉书·艺文志》先有《周书》七十二篇,史迁《纪》武王克商事多与此书相应,许氏《说文》引《周书》‘大翰若翚雉’,又引《周书》‘豲有爪而不敢以撅’。马融注《论语》,引《周书·月令》。郑玄注《周礼》,引《周书·王会》;注《仪礼》,引《周书·北唐戎以闾》。皆在汲冢前,知为汉代相传之旧。郭璞注《尔雅》,称《逸周书》。李善注《文选》所引,亦称《逸周书》。知晋至唐初,尚不题‘汲冢’。其相沿称汲冢者,殆以梁任昉得《竹简漆书》,不能辨识,以示刘显。显识为孔子删书之余。其时《南史》未出,流传不审,遂误合《汲冢》《竹简》为一事,而修《隋志》者误采之。《唐志》亦竟标《汲冢周书》,此相沿致误之由也。”考证甚为确凿,足正《隋经籍志》《唐艺文志》之误焉[1]。

徐德明《清人学术笔记提要》对《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做了补充:

王玉树(?),字松亭,又字廷桢,陕西安康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生。就职州判,尝权惠州通判。少驰骋于考订文字之学,晚乃宗其乡前辈李二曲之学,揭出“存心”二字,为主身摄性之宗。有《说文拈字》、《志学录》等。

卷一《论语衍文》、《孟疏甚浅陋》、《孟子讹字》、《毛诗讹异》诸条,引征博洽,详加案语,指出前人错误。卷二《逸书多亡于永嘉》条,认为好事者补亡佚之书,苟不悖于理,毋庸深诘。又《酒诰古今文皆有》条,指出《扬子法言·问神篇》之误。又《左传衍文》条,考证左传僖十五年之衍文,是为《左传》功臣。又《王肃改礼记》条,一一指出改字之误。《周书非出汲冢》条,详引材料,论述精当。卷三《史记各本互异》条,可供《史记》版本研究者参考。《史胜汉处》、《汉胜史处》条,引征广博,足资参考。《后汉书铺叙有法》条,反映出作者的史籍编纂见解。《晋书多舛漏》条、《北齐书多残阙》条均材料丰富。《梁南二史得失》条、《齐南二史得失》条均评论公允。卷四《隋书十志》条、《新书详于旧书》条,为研究隋唐史的有用材料。《宋史列传多失实》、《欧薛二史得失》、《金史采录详核》、《元史多据实录》、《明史最完善》诸条,多可参考。卷五《谅阴谓居庐》、《丧服无定制》条,发前人所未发。《三族不得有异姓》条,指出错误不始于杜预。《朱陆异同》条,叙述详细。卷六《相墓非始于郭璞》条,材料详细。《书院创自唐开元》,可供研究教育史者参考。卷七《古赎刑用铜》、《钱法权子母》、《古今宿度不同》、《古今星象不同》、《置闰》均可资参考。卷八《今三江与汉志水经不合》条、《九江非湖汉九水》条、《孟津在河北》条、《汉水有二源》条均可资参考。偶亦有误,卷四《家礼非朱子之书》据王懋竑《白田杂著》成说,误。卷七《汉儒以灾异规时政》条,带有迷信色彩[2]。

综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清代学术笔记提要》可知《经史杂记》各卷要义,及该书优劣得失。另据《清代学术笔记提要》可知其学术源于陕西关学。《经史杂记》为王玉树重要著作,既是作者的读书笔记,也更是作者考订治学的汇集。卷一考订《论语》古本与今本的异同,但作者大量旁证资料来源于不同的转引资料,如《释文》《家语》《史记》以及其他文献。这些转引文献的文字异同是否就可以确定为《论语》的古今文本异同,尚待学术考证。卷三对于研究《史记》的学者来说,尤有启发意义。如《史记各本互异》《史记有后人羼入者》《史汉异同》等,虽然当代《史记》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这些条目依旧有启发性。卷五专门考订一些礼制、官制。这些资料有利于研究古代的官制沿革以及礼乐制度。卷七、卷八主要是杂记度量衡、星象变化以及古代的地理情况。如《大斗重称起于魏齐》《钱法权子母》等条,实有利于考证古代的度量衡变化。

《经史杂记》有道光十年(1830)芳梫堂刊本,《续修四库全书》本,《清代诗文汇集》本。

二、《退思易话》提要

《退思易话》卷首王玉树道光乙酉年(1825)自序,言明成书缘由:“仆不善易,每喜人论易。壬午(1822)迄甲申(1824),闲居无事,因取诸家易说读之,分其源流,考其时事,其有论解详明及古今本不同者,悉笔记之,日月既多,渐成卷帙,分为八策,题曰《退思易话》。”[3]“盖合会诸家之话易而话之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了版本来源为自刻本。提要:

清王玉树撰。玉树字廷桢,安康人。其书不分卷而分策,盖取简册之意,未免好为立意。其第一策为汉学,第二策为古义,第三策为宋学,第四策为图书,第五策为诠释,第六策为各家异义,第七策为篇章,第八策为字句。玉树自序曰:“取诸家《易》说读之,分其源流,考其时事其有论解详明及古今本不同者,悉笔记之,题曰《退思易话》。”《尚书·盘庚》《孔传》,话善言也,《诗·大雅·抑篇》诸话字,《毛传》亦以为善言。岂圣人之《易》不当善言云云。盖抄撮汉宋诸家之说而著为一书者。惟玉树此书成于道光乙酉。乾嘉之际,张惠言治虞氏易,海内推为绝学。玉树胪列汉学,独无一言及之。盖僻处乡闾,未见其书也。然于孟、京之卦气,陈、邵之图书,俱能言其大概,较之空谈义理者,终有取焉[4]。

此提要指出了《退思易话》的价值,也批评了《退思易话》的不足。认为是“抄撮汉宋诸家”之说,同时也认为作者没有看到张惠言的《虞氏易言》一书,见识不广。

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在过于简单。王玉树的《退思易话》实为治易一简洁方便的入门导读书。第一策汉学,梳理了汉代易学的传承渊源,以及各流派之间的主要学术宗旨及其关联,主要的学术著作以及治易的代表人物。第二策古义,主要引用不同的注释文献,以证明《易经》字句的原始意义,并给予作者自己的判断,可见作者并不是简单的抄撮而已。如:

《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释文》作“象曰无平不陂”,云一本作“无往不复”。李氏《集解》作“无平不陂”,载宋衷注云:“位在乾极,应在坤极,天地之际也。地平极则险陂,天行极则还复,故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也。”似汉《易》本有二句。然王弼注云“天地将各分复之时”。《正义》曰:“天地际者,释‘无往不复’之义”,是王辅嗣本原止“无往不复”一句。盖孔子错举其义,必据经妄增,则凿矣[3]。

第三策为宋学,梳理了宋代《易经》的学术演变过程,尤其是主要易学研究者之间的师承关系。指出宋学各学派之间的优缺点以及学派之间有门户之见弊病,同时肯定朱熹《易经》的地位:“宋儒墨守专门,驱除异己,务定一尊,其弊每成于党。惟朱子公而无私,参稽众论,务以持平,故不取牧说,犹为张浚作行状;不用互体,而谓朱震亦有道理;不主邵子,且用程迥例为《启蒙》;驳东坡之《传》,又称其于物理上有见着处,可谓消融门户之见矣。”[3]

第四策为图书,是指宋代易学研究的一个派别:“易家至宋,而象数之中,复歧出图书一派。图书授受,自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子雍。”作者单独列出以别于宋学。是因为“自宋元而后,言理者以心学窜入易学,率持禅偈以诂经,言数者又奇偶黑白递相推衍,图日积而日多,反置象占辞变、吉凶悔吝于不问,其蠹蚀经术,弊不胜穷。”[3]可见其守经务本的原则。

后四策以辨析为主,条理清楚,引证广泛。是搜罗全面而又有独立取舍评价的治易导读。

《退思易话》有清道光十年芳梫堂刻本,《续修四库全书》本。

[1]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M].济南:齐鲁书社,1996:11-686.

[2]徐德明.清人学术笔记提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3]王玉树.退思易话[M].清道光十年芳梫堂刻本.

[4]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M].北京:中华书局,1993:117.

【责任编校 朱东恺】

Two Abstracts of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by Wang Yushu

ZHENG Jimeng

I206.2

A

1674-0092(2015)05-0014-03

2015-06-28

陕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经史杂记》整理”(SG13001·子161);“《退思易话》整理”(SG13001·经162)

郑继猛,男,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和地方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杂记四库全书玉树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凿壁偷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欧拉秀玛杂记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泰安杂记
玉树留芳
村居杂记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