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谋盛 带领一三六特工部队战斗

2015-11-25 11:13尹子岩
中华儿女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华工华侨抗日

尹子岩

1941年12月7日,日本侵略者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接着挥师南下,把战火烧向菲律宾、泰国、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战争浩劫。海外侨胞拿起武器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难苦卓绝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爱国者壮烈牺牲,用他们年轻宝贵的生命换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林谋盛就是闻名东南亚的华侨抗日英雄。

林谋盛,又名林十一,福建省南安人,新加坡华侨,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的第十一个儿子。1929年,在他20岁时,父亲病故,为了遵照父亲的遗嘱,他放弃了香港的学业返回新加坡继承父业,接手经营“福安”砖瓦厂、饼干厂等企业。通过近10年的努力,林谋盛把事业经营得井井有条,兴旺发达。他“淡泊名利,慷慨仗义”,为社会各界人士所敬重。

抗战爆发前,他任新加坡建筑公会会长、中华总商会董事、福建会馆执行委员兼教育主任,成为新加坡华侨杰出的青年领袖人物。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眼看日寇野蛮侵略中国,林谋盛怒火填膺,投入抗日洪流。他参与发动侨界抵制日货,筹集赈款支援祖国抗日。

1937年底,在星马一些日本人开办的胶园及铁矿里,华侨工人痛恨日寇残杀祖国同胞的罪行,奋起罢工,在巴株巴辖、甘马挽及加烘的日人铁矿,罢工的华工达千余人,在文德甲、芙蓉、彭牙兰等地的日人橡胶园,也有数百华侨工人罢工,抗日浪潮风起云涌。

当时,龙运铁矿是由日本政府出资在马来亚丁加奴州创建开办,雇用华工近3000人,是日本开办规模最大的铁矿,其生产的大量铁矿石运回日本用以制造军火。林谋盛考虑到,如果能够成功发动华工罢工,将给日本侵略者带来沉重打击,于是决定着手策划并实施,这一想法得到了新加坡安溪会馆总务庄惠泉的大力支持。

1938年2月中旬,林谋盛出面与龙运警方联系,得到警方的支持,使罢工顺利进行。至3月初,近3000名华工全部罢工,先后离开矿山。林谋盛与各侨团于3月11日在新加坡举行欢迎大会,参加罢工的华工及各界华人5000多人出席,盛况空前。

龙云铁矿大罢工,逼使铁矿停产,日本军工厂也最终被迫停产。这一罢工事件在当时轰动了全世界,是华侨一次伟大的爱国行动,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1年12月30日,新加坡华族各界代表集会于中华总商会会所,正式成立“星洲华侨抗敌动员总会”,陈嘉庚任总会主席,林谋盛出任总会执委兼劳工服务部主任。

在抗敌动员总会成立后,林谋盛等人就积极展开抗敌动员工作并组织华侨抗日义勇军。所招募的华工除维持治安外还担负着防空及救护等工作。1942年2月,当英殖民军队撤出新加坡之际,林谋盛与华侨义勇军开赴前线,与日本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消灭了大量的入侵之敌,他们为保卫新加坡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42年初,马来亚、新加坡等地纷纷陷落。2月12日,林谋盛、庄惠泉等人在英国军事当局的安排下离开新加坡前往苏门答腊,接着从巴东前往锡兰首府科伦坡。林谋盛与庄惠泉取道加尔各答飞回中国重庆。林谋盛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咨议及福建省临时参议员,之后奉命重返加尔各答,组织训练2000多名中国留印海员战时工作队,并任组训委员兼总务组长。在那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力配合印度政府抗击日本侵略者。

1943年,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国际战局开始发生转折。中国与英国部署反攻计划,准备收复马来亚。重庆政府与英国联合,秘密组建136特工部队。林谋盛奉命与英军联络,组织中英联合军团东南亚华人地下抗日军(136部队),他被授上校军衔,并出任中方最高首长,并和庄惠泉上校分任马来亚华人区的正副区长。

5月11日,136部队的负责人戴维斯率领五名华人特工组成先遣队乘坐荷兰皇家海军的潜艇从哥伦坡出发,24日晚抵达霹雳邦咯岛(PulauPangkor)以北4英里外的丹绒汉都(TanjungHantu),在那里秘密登陆上岸,展开了在马来亚怡保一带的作战行动。

怡保的米罗山丛林,是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华人游击队的重要活动地带。136部队的特工人员,在怡保一带乔装成商人、平民,逐渐与潜伏在怡保的华人游击队员建立了联系,11月2日,林谋盛化名陈春林搭乘荷兰潜艇返回马来亚的霹雳州,进入抗日根据地。12月31日,林谋盛作为136部队的代表与马共谈判后,最终达成抗日合作协议。在华人游击队的协助下,136部队在米罗山丛林建立了自己的营地,和马共一起展开了联合抗日。在这样的历史特殊时期,重庆政府、英国当局与共产党游击队,三方由此展开了联合抗日。

林谋盛指示队友吴在新在怡保马吉街77号开设益栈,表面上,益栈经营大米、机油和走私黄金生意,实际上却是作为谍报网的联络中心,但由于日军的严密监视,所运载的物资时有失败。

1944年,游击队不断扩大,经费周转发生困难,为了筹募资金,保证益栈的正常运行,林谋盛决定亲自下山。然而,邦咯岛的外围情报站被日寇破获,怡保、红木坎等地的组织也遭到了破坏。5月27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林谋盛的行踪被暴露,日军宪兵队在怡保通往美罗的公路上将他和另外一名队员逮捕并关押在华都牙惹监狱。期间,日军施以种种严刑拷打,逼林谋盛招供,林谋盛坚定不屈,不将抗日密情泄露。6月29日,林谋盛受尽惨刑,在狱中殉职,年仅35岁。

由于林谋盛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政府追认他为陆军少将,下令褒扬,优恤遗族,事迹宣付国史馆。英国政府为了表扬林谋盛忠肝义胆、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于1946年1月13日,以军礼安葬其遗骸于新加坡麦利基蓄水池上(汤申律五英里处),署碑“陆军少将林谋盛之墓”。1954年6月29日又在新加坡政府大厦前伊丽莎白公园内建立林谋盛烈士纪念碑,以志林谋盛的功劳。新加坡政府于1956年,以惠特里路的一条支道,命名为谋盛道(Bo Seng Ave),以纪念林谋盛烈士永垂不朽的英勇事迹,表彰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

猜你喜欢
华工华侨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Tracks Across TIME
一战华工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帕合尔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华侨作品
华工:不能忽视的一战英雄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