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文 快乐援藏,不负使命

2015-11-26 02:35于宽
中华儿女 2015年17期
关键词:杨淑妇女儿童西藏

于宽

一场小雨为原本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清爽的凉意。穿过车水马龙的闹市,记者走进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推开办公室的门,一位成熟端庄的女性早已等候在那里——她便是全国妇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杨淑文。她那干净而温暖的笑容,优雅又亲切的握手,让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与距离感消弥于无形。几番寒暄后,回忆起身在西藏的那段不凡岁月,杨淑文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与西藏的不解之缘。

作为全国妇联派出的第五、六批对口援藏干部,同时也是这两届连续在藏的中央国家机关援藏干部中唯一的女性,杨淑文在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一干就是6年。6年里,她先后担任西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和党组副书记,以及自治区促进西藏妇女发展和维权的12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等职务。6年的西藏情怀,6年的姐妹情深,西藏已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在她那倾情投入的援藏经历中,在西藏的不断发展变迁中,许多人许多事都让记者感动;她直率又诚挚的讲述,动情处眼神中的温情,也让记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颗真诚的心,还有她执着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记者仿佛在聆听一个传奇故事。

倾情惠民促发展

援藏不是作秀,而是做事。杨淑文作为妇联系统对口援藏的优秀代表,倾情惠民生、竭力促发展,协调助推妇联系统对口倾力援藏,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是近年来全国妇联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09年,为了解决西藏妇女创业面临的资金问题,杨淑文开始在西藏推动妇女小额信贷工作。

“这项工作在运行中遇到了不少阻力,主要是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创业能力不足,政府贴息政策尚不到位、资金瓶颈制约等方面。如当地妇女在创业观上与内地存在差异,她们多数比较被动,不那么活跃,有时候需要贷款,找不到途径,或不知如何用好贷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大量调研,找准需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帮助妇女实现创业增收。”当被问及这项工作进行是否顺利时,杨淑文这样回答道。

杨淑文从调研着手,走入远近市区农户,多方座谈协调,推动西藏自治区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基金,协调财政、社保和金融等地方各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并与自治区妇联联合发文,推动西藏自治区政府制定新的政策降低贷款风险,组织筛选贷款项目和现场发贷及培训。“我们将拉萨作为试点,试验期为一年。当财政厅担保基金确定后,我们及时开展了现场发贷活动,当把贷款发到首批创业妇女手中,看到的是她们满脸洋溢着发自内心的高兴和自信。”当时的场景对于她来说恍如昨日,历历在目。“一年试验期结束后,政策和工作转为自治区文件,向全区推广。虽然过程很艰辛,但对于西藏来说是不小的创新和进步。”现该项工作已在拉萨、日喀则、阿里、林芝相继启动,全区累计发放贷款1300多万元,帮助农牧区妇女就地就近创业和居家灵活就业。实施“三八绿色工程”、创建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一大批关乎妇女儿童民生的项目在这里开花结果,让西藏广大妇女儿童进一步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春蕾计划”使40多个边远贫困县的近万名农牧区贫困女童受益;

“母亲水窖”项目帮助全区近6万人实现安全饮水;

50多辆“母亲健康快车”奔跑在边远地区的崎岖山路上为妇女群众送去健康;

“母亲邮包”为全区7000多名贫困母亲送去了党和组织的温暖;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的实施,使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4地市的17个项目试点县儿童领到了营养包;

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使4.2万名妇女受惠,112名患病妇女获得了每人万元救助金;

……

实施对口援藏是中央的战略决策,而援藏干部是援藏工作的载体。2007年,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五批援藏干部之一,杨淑文从全国妇联到西藏自治区妇联对口援藏。7月份报到后的第二天便一头扎进工作中。虽然她此前从未到过西藏,但早在进藏以前,她就与前几批对口援藏干部交流,听他们讲述当年在西藏的工作情况,学习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民俗民风以及藏传佛教,进藏后还坚持用周末时间参加了在西藏大学的进修班,学完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课程。杨淑文深知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的原因,西藏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老百姓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生产生活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卫生、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些都让她倍感身上责任之重大,同时也更坚定了做好援藏工作的决心。

三年的时间里,杨淑文习惯了失眠,适应了呕吐和忙碌的工作,爱上了糌粑、酥油茶和淳朴的藏民。三年的时间里,杨淑文主管的妇女发展、维权和儿童教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春蕾计划”“母亲水窖”“三八绿色工程”“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等项目相继推广,受益面不断扩大;小额信贷、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等项目也逐步完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淑文心想,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就要不断增加当地的造血功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引领下,一些西藏妇女带头人开始自主创业。在那曲班戈县,藏族村妇代会主任卓玛组织妇女做起了服务业,建立了氆氇编织厂,在那曲地区传统跑马节上,一次就赢利了1万多元。

“除了给参与的人每人一些报酬外,卓玛还计划用剩余的钱办编织厂,钱不够,就组织集资,第一次仅仅筹集到了150元,当县妇联等得知后,一次性资助了3000元。”当杨淑文得知卓玛和姐妹们缺资金购买发动机和挂衣架时,立即协调款项,并请人将1万元捎到了班戈县。当卓玛和姐妹们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情谊,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杨淑文有些兴奋地说:“过去,西藏女性同胞们的‘等、靠、要思想比较重,经过引导和带动,妇女群众观念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卓玛还组织本村姐妹发展了一批高原大棚蔬菜,看到这些,我真是从心里为她们感到高兴,还特别邀请不会讲汉语的卓玛在全区妇女创业交流会上发表演讲,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

杨淑文还用心组织筹备并协调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首次“今日西藏妇女”摄影展,在拉萨博物馆开展当日,就有来自多单位的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和妇女群众代表共千余人参加了开展仪式,展览再现了西藏各族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奥运会火炬传递、支援地震灾区等多领域、多方面的参与和贡献,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奋斗在各行各业中杰出妇女代表的风采,宣传了社会主义新西藏,及西藏农牧区妇女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展览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西藏妇女群众欢迎,一批批外国记者也蜂拥参观,并生动留言“西藏妇女在大踏步前进”。

回首往昔,杨淑文感慨地讲道:“在西藏工作,如果说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政治任务,那么推动西藏妇女发展进步,帮助妇女群众增收致富跟党走,更是我们的一项事业。 ”

一切为了藏族妇女儿童

2010年,援藏期满的杨淑文选择了留任,毅然投入到第二个三年的工作中。各种缘由,有全国妇联领导的殷切期望,有自治区妇联领导的真诚挽留,更来自于工作中的点滴感动。杨淑文清晰地记得,2010年她们一行人去日喀则一个镇子举办“春蕾计划”捐赠活动时的场景,“当我们一行人要离开的时候,我透过车窗,看到孩子们追着我们的车跑,一直追一直跑,车驶出很远了他们还在追,那一刻我的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使命感中多了一份孩子们的需要。”

6年中,杨淑文先后带领当地妇联等部门人员赴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林芝、那曲等6个地市的县乡村,行程万余公里,最高海拔6000多米,完成了对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的督查、自治区普法检查和妇联工作调研、落实妇女儿童各类项目等工作。促进和参与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的立项、修改、颁布和宣传工作,提交了在西藏贯彻实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执法检查报告,参与《儿童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职工生育保险办法》、《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和《“六五”普法建议》等30多部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修改,促进了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调研中杨淑文了解到,基层藏族妇女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知之甚少,为提升她们的知晓度和依法自我维权的能力,结合《西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加印了该实施办法藏文版8万册发至基层,深受广大藏族妇女群众的欢迎,一些妇女高兴地举着小册子说“从今以后,我们知道怎样给自己维权了”。

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素。在帮助西藏妇女致富维权的同时,杨淑文也不忘积极引导西藏妇女做好环境保护,广泛发展“三八绿色工程基地”活动,以“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为宗旨,鼓励妇女房前、屋后种树,建果园基地,倡导发展“三八”经济林、生态林等。在西藏林芝地区曾获“首届中国核桃大会”核桃产品金奖的朗县,建立了全国“三八核桃林”基地,组织更多的妇女群众参与其中,在全区建立发展“三八”绿色基地177个7000多亩。这些项目起到了示范作用,既提高了西藏妇女的环保意识,又从中获得了经济收入。

为提升城乡妇女技能素质,杨淑文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制定实施西藏城乡妇女教育培训计划,努力将农牧民妇女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统筹,得到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支持,政策、资金都有了一定的保障。组织示范全区的免费培训班,同期筹备完成不同群体和行业的定向培训,记得其中一次培训包括困难家庭子女家政服务培训,待业妇女西式烹饪培训,应届女大学生电脑技能培训,直接帮助130名待业妇女走上工作岗位。依托基层妇联组织和培训机构,面向农村妇女,广泛开展的种植养殖、服务加工、经营管理、民族手工艺技术等技术技能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8万人次农牧民妇女接受了各类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型农牧民妇女。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的一位女大学生村官对杨淑文说:“你们组织的培训,为高原妇女插上了科技致富的翅膀。”当地党政领导赞誉妇联的培训还为“三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杨淑文还积极推进开展新公益项目,将党和政府和来自社会的关怀带给更多妇女群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推进在西藏开展妇联系统与邮政系统合作的母亲邮包项目。“这是一项在母亲节期间由社会捐款向贫困地区妇女献爱心的公益活动。我们广泛宣传,重点走访,讲解项目的意义,动员各方捐资。出乎想象,西藏人民的捐资意识也很强,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当时我们举办发放‘母亲邮包和捐款仪式,还请了一个西藏大学的老师来讲孝道,结束后付给他的1500元讲座费也被他如数捐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淑文的语气中充满激动。在她的带领策划下,一周内就获得了来自西藏干部职工和社会的50多万元善款,使2600多名贫困母亲受益。每件价值300元的爱心包裹,内装小毯子、小被子、手电筒等当地妈妈们常用的物品,被送到了西藏农村妇女的手中。“那些贫困母亲打开‘邮包时高兴激动的样子,至今还会在我脑海中浮现。”

“祖国的西藏,我爱你”

“我在西藏的工作就要结束了,可援藏工作不会结束,我对西藏的感情不会结束。我舍不得离开这里的蓝天、白云,舍不得这里的雪山和江河,更舍不得在这片热土上与之共同工作过的姐妹兄弟。”2013年8月,杨淑文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后,回到了北京。临行前,她以深情的文字寄语这片高原热土。

援藏是一种真情融入,尽管已经离开西藏长达两年之久,但在西藏工作的一幕幕对于杨淑文来说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我还会经常打电话到我原来的工作单位询问当地的工作情况,当地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朋友也依然会和我交流工作和生活上的事,互相之间的感情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淡。”至今谈起西藏,杨淑文还是用“我们西藏”。援藏期间,她有时会一袭藏袍出现在办公室或工作现场,更多人都赞她是一位深爱西藏的卓玛干部,她还曾穿着藏袍走进人民大会堂,在一次活动中作为西藏代表进行发言。高原在她心中,已然成为心中的第二故乡。

为纪念中央做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20周年,回顾总结20年来对口援藏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探索今后进一步做好援藏工作的有效方式和措施,对20年援藏工作的生动实践进行梳理总结,为推动援藏的科学发展提供学术与理论支持,2014年7月26日,“援藏工作与西藏发展理论学术研讨会”在齐齐哈尔大学召开。杨淑文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五、六批对口援藏干部在会议上发言,回忆援藏经历、总结工作经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对于自己的援藏经历,杨淑文这样评述:“快乐援藏,不负使命,是我平凡而自豪的践行;倾情雪域,和谐民生,慰藉心灵深处的忠诚。祖国的西藏,我爱你。”在藏6年,她被评价为“激情燃烧,卓越工作,引领藏族妇女脱贫致富,帮助藏族妇女解决实际困难,与藏族妇女结下了深厚姐妹情的巾帼英雄”。荣获“全国对口援藏先进个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杨淑文也曾有过孤寂,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在清冷而寂寥的高原冬夜中充满着她疲惫的心。在她参加援藏之前,丈夫曾在新疆工作10年,一家人终于团聚京城却又分居两地,一别又是6载。杨淑文至今提及援藏期间,儿子脚骨骨折打着石膏,自己远在高原无法顾及的往事,无奈和愧疚的心情依然可见。然而她依旧无怨无悔:“我曾跟其他援藏干部讲,连续两期在藏,对困难很有切身体会,为什么去找这份‘不自在?毫无疑问,为的是一份不可懈怠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做出了选择就要义无反顾,这也许就是敢于担当吧。”

“6年的援藏岁月已经让我跟这片高原热土永远联系在了一起,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会一直关注西藏,努力为西藏妇女儿童事业做些事情。这是我作为援藏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杨淑文如是说。西藏不仅是她的第二故乡,更是全国人民的第二故乡。援藏干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责任很重。援藏绝非一朝一夕,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我们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不断地努力奋斗,更需要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注,续写援藏新篇章,助推新西藏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杨淑妇女儿童西藏
九九寒冬至,“梅花”独盛开
都是西藏的“错”
多措并举 泉港妇女儿童事业结硕果
厦门破狱成功的女豪杰——杨淑和
比骨血更浓的母爱
省“两会”代表、委员 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社会风尚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