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探析

2015-11-26 07:17衣巍巍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榜样培育价值观

□ 衣巍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反复实践、逐步积累的复杂系统的全民工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内化于心的精神追求与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互相推进的过程。抓好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其真正成为凝聚、指导、规范社会各阶层、各利益团体的有力思想武器,就必须面向现实,就要增强其现实路径探索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新媒体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重要载体

互联互通的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同时铸就了新媒体成为信息传递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至高点。当前,有效地传播核心价值观不仅仅需要依靠传统主流媒体每天海量的时政和宣传栏目,更多地获取时政新闻、言论观点、深度评论的渠道源自于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让全体人民所认同,让全世界有所了解,就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这就需要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尤其应创新传播方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传播主流价值的最有效的载体,有效地引导受众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试图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研究契合群众获取和接受信息的习惯以及心理特点,增强舆论引导力、精神感召力和情绪感染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传播效果,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新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日益增强,大量的社会热点问题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并扩散。新媒体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一个互动的平台。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传播于受众不是单纯的主被动关系,而是互动的关系,所以要注重在新载体中展开对话、交流。由“复兴路上工作室”制作的视频短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年初在网络上走红,短短几天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就已超过150万,被网友点赞叫好直呼接地气。人民网微博、人民日报微信也相继转发推荐。短片受热捧后,也成了中国民间团体对外交流时在活动上频播放的“开场白”。它就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开来,得到了大众的好评和认同的典型案例。这就是一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阐述。正确地宣传价值观不等同于形式的呆板,制作一些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通过微信、微博、微视、微电影,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也需要强化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文化产品的思想性审查,谨防不健康思想观念的传播和危害,实现对新媒体的监督和指导。

二、抓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起点

开展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理性认知,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起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辅助力量。应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准,应当遵循的价值准则和应当追求的理想信念的基本要求,具体落实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形成一个全方面,覆盖无缝隙对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培养公民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美国社会学家艾历克斯·英格尔斯认为:“受过更好教育、收入较高、工作更体面的个体,在态度和价值观上有别于那些不具备这些优势的人。”要开展好全民价值观教育,学校教育主阵地建设必不可少,要把学校建设成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载体、主渠道和主阵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教育,通过专门的学科教育,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同时学校应将系统、科学的大中小德育课教育教学与继承和弘扬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基本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们对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信念。因此,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为了塑造个体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核心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过程发挥着正面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从而提升国民的整体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推出更好、更多的蕴含时代流行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汇入各行各业,融入大众生活。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的中国,家族和家庭始终是核心,是每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也成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家庭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实现“知行统一”“家国天下”。家庭建设连着社会和国家建设,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氛围,和谐家庭才能促进个人的良好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

开展全方位的价值观教育,应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和精细建构,从理论到理论,应把深刻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统一起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树榜样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强大的示范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是成为人们外化于行的自觉行为。正确行为的引导就需要重视榜样的精神力量。列宁指出:“在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里以后,在剥夺了剥夺者以后,情况就根本改变了……榜样的力量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模范公社应该成为而且一定会成为落后公社的辅导者、教师和促进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感染着广大中华儿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要善于去挖掘社会上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人民群众对榜样的行为进行模仿、学习,使得人民群众用它来衡量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民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因此,在引导人们自觉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过程中,要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在谈及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近年来,社会上涌现了大批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成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有说服力和最有影响力的“活教材”。通过一场场报告会、座谈会、表彰会、论坛、媒体宣传等多方位立体化途径,为群众树起一面旗、一面镜,使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化、人格化;通过典型动人的精神感召、生动形象的鲜活事例,如涓流缓缓润泽着人民群众,浸染着每一个渴望美好的心灵,让核心价值观走入生活、走入大众、走向人心;推动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能量,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

[1][美]艾历克斯·英格尔斯.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M].王今一,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列宁全集(第2版),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榜样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