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特色的音乐院校图书馆建设之再思考
——以天津音乐学院为例

2015-11-26 09:49天津音乐学院图书与信息中心王紫剑
办公室业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

文/天津音乐学院图书与信息中心 王紫剑

基于专业特色的音乐院校图书馆建设之再思考
——以天津音乐学院为例

文/天津音乐学院图书与信息中心王紫剑

【摘要】音乐院校主要培养音乐专业技能人才。作为音乐院校的图书馆,应该根据学校和读者的专业特点,从理念、服务、馆藏、人才、环境五个方面探索自身的建设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关键词】音乐院校;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建设

一、建设理念

与综合性大学或侧重理论研究的专科院校不同,音乐院校专业性很强,其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应侧重音乐专业技能,着眼服务于培养具有较强音乐专业技能的人才。

音乐院校图书馆具体建设目标应包括以下两方面:一,要有鲜明的音乐专业特色。在资源、服务、队伍等各方面都应体现本校的音乐专业特色。与此同时,应注重学术与职业的结合,要成为有职业导向的技艺融合的交流中心。二,资源利用率要高。只有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的价值。

二、服务建设

与综合性大学或侧重理论研究的院校相比,音乐院校的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较差,资源使用率较低,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要使这种现象得到改观,首先应在服务建设方面下功夫:

(一)开设信息素养课程课程。首先,应大力宣传信息素养课程的重要性。需让同学们认识到:该课程讲授图书馆资源以及各类信息媒介的使用,培养信息检索技能,可以拓宽个人视野,提高技术型与艺术性的结合,并对毕业论文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应着重做好两方面内容:其一,培养用户利用图书馆和检索信息的意识;其二,强化动手检索能力,突出网络检索内容,着眼于音乐信息的检索与利用。要真正培养读者的检索兴趣、意识以及能力。其次,应根据音乐院校特点,尽量浓缩和简化授课知识。不仅应精简内容、缩短课时;也可尝试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考试,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还可以举行学习交流活动,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检索和利用信息经验,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课程效果。再次,应加强对授课效果的检查督促,逐步改进课程的形式与内容,提高课程质量,使这门课程真正发挥提高信息素养的作用。

(二)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和专家讲座。专题讲座,包括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和各类数据库培训讲座。新生入馆教育讲座一方面可以使新生对图书馆的状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初步了解图书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新生在入校之初即重视图书馆的作用,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也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辅作用。各类数据库培训讲座可以使读者实时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文献资源情况以及搜索技能,更有效地获取最新的知识。

专家讲座,主要指邀请校内、外的音乐专家和学者做的专题报告。音乐院校图书馆应定期邀请校内、外的音乐专家和学者做讲座,这样既可以丰富读者的知识,开阔其视野,激发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可以使校园始终保持阅读学习的风气,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活跃。

三、馆藏建设

音乐院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应坚持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乐谱与音像资料的收藏,并重视电子资源的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一)学科上,以音乐专业为主。相比综合类大学或侧重理论研究的院校,音乐院校的专业性比较强。由于音乐的特点,乐谱与音像资料是教与学必备的文献资料,其作用是其他文献资料不可替代的;与此同时,音乐院校图书馆由于规模的限制,资金和人力都非常有限,在资源建设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音乐院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应坚持以音乐专业特色资源为主,加强乐谱与音像资料等文献资源的收藏。截至2014年12月,天津音乐学院馆藏各种文献总量为30.7万册(盒),音乐类文献占总藏量的70%。其中,中、英、俄、法、德等语种乐谱约为6.4万册,老唱片2.7万张,录音带1.3万盒,DVD、CD、LD等光盘1.2万张。

当然,音乐院校图书馆也需要辅助配置一些学术型资源和其他类型的资源,这对于开阔读者视野、提高读者的科研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二)载体上,以电子资源为主。在计算机以及网络条件下,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变得非常方便。以数字为载体的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纸质资源,电子资源从采购到收藏利用都相对便利,价格也相对低廉,从总体的比较和发展的趋势而言,电子图书更适用于作为音乐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体。与此同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不同的特色资源。除了购买电子资源以外,音乐院校图书馆还应该依据自身的馆藏特点,自己建设特色馆藏电子资源库,这样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其数字图书信息资源的优势,更能够体现特色资源的内在价值,从而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四、人才建设

(一)个人素质。音乐院校图书馆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其不但需要掌握图书馆学知识和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能力,也需要了解音乐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如果图书馆人员素质不高则会严重影响图书馆的发展,所以,需要不断的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坚持以人才为本的建馆理念,把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提高人员素质可以包括以下四点:一是通过国内培训、部门内业务交流以及参加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人员业务水平,使之成为多面手;二是鼓励大家申报科研立项,撰写专业文章,提高人员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三是通过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不断地充实图书馆队伍,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素质;四是注重培养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以便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教辅部门的职责。

(二)组织结构。在图书馆组织结构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两点:第一,人员的组织上应灵活处理。一般高校图书馆都设有采编部、阅览部、技术部、资源部、办公室等组织机构,但由于音乐院校图书馆规模较小,人员少,不一定必须设立所有的部门,可以把两个部门合为一个部门。例如: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把技术部和资源部合为“技术资源部”,部门人员既从事资源制作方面的工作又兼顾计算机维修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任务较多与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图书馆人员应实行轮换上岗,隔一段时间换一下部门。此外,有些复杂的工作安排,也人员也可以跨部门灵活调用。这样,也有利于职工熟悉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

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目前购买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读秀学术搜索、环球英语等4个引进数据库,自建北方曲艺资源库、中国近现代音乐先驱李叔同、赵元任音乐文献数据库、中外舞剧数字资源库、老唱片数据库等19个本馆特色数据库,同时还共享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的150个中外文数据库,在全国音乐院校电子资源占有量方面名列前茅。

第二,工作安排上要软硬并举。要做到落实硬性任务,鼓励软性任务。硬性任务,包括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一定要非常明确,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具体开展和落实;软性任务,包括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应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这样可以使每个人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也有助于图书馆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

五、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对于音乐院校图书馆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营造优雅的空间环境,可以更好体现音乐院校图书馆的艺术文化氛围,充分满足读者的审美心理需求,进一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基础环境。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院校图书馆的建设要符合音乐艺术的特点,除一般大学图书馆必需的设施以外,还需要具备专业的音乐欣赏场所。例如: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在“十一五期间”建立了视听资料教学示范中心,包括高保真音响室、试听欣赏室以及音像厅三个部分。高保真音响室配备HI-FI级音响设备,主要用于音频实验和专家教学;音乐欣赏室配备高质量的耳机以及音响播放设备,可以为读者提供独立的音乐作品欣赏的空间以及丰富的音像资料;音像厅定期播放高清音乐会,不定期举办音乐专家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视听资料教学示范中心为天津音乐学院的重点学科(音乐学)以及科研部门提供了一流的音乐声场实验平台,是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声、像服务的基地。

(二)个性化环境。音乐院校学生普遍比较活泼、感性、思维方式个性化,单调、沉闷的空间布局显然与之不相适合。要想使图书馆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创建音乐共享空间是一个好的选择。音乐信息共享空间可以通过重新配置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整合服务及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在音乐信息共享空间中,环境的整体色调可以放弃暗淡的风格而大胆加入些活泼、亮丽的元素,冰冷的阅览桌椅可以换成舒适的沙发和茶几,还可以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提供饮料及小食品,创造一种轻松、温馨的学习氛围。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于2014年建立了音乐信息共享空间,其室内的设计与提供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师生读者的欢迎。

总之,音乐院校图书馆应依据学校与读者的特点来进行图书馆建设,这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丹.公共音乐图书馆建设探析[J].河北科技图苑, 2013(3):31-33.

[2]李莉.文化自觉阈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 (13):29-31.

[3]潘婷.加强音乐院校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教辅功能[J].黄钟,2004(增刊):184-186.

猜你喜欢
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
借鉴CS战略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些思考
网络平台时代下图书馆建设
空间塑形、视觉调度与文化景象的形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