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症状及预防技术

2015-11-27 04:57周绍光朱有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7期

周绍光++朱有福

摘要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南方稻区流行病害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了水稻不同时期黑条矮缩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特点,从种子处理、秧田防控和大田健身栽培及药物防虱治矮3个方面提出了预防技术。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症状;预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62-0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感染水稻而发生的一种疾病。研究表明,该病的传播主要是由白背飞虱进行传播,主要通过白背飞虱吸食感染病毒的病株,然后再吸食健康的水稻,在吸食健康水稻的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健康的水稻,导致其受到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暴发强、突发性强、危害隐蔽以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而且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仅只在水稻上发生,其也可以感染一些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等,严重危害我国农业发展。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严重危害南方水稻的安全生产。笔者多年多次参与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丰富的经验,现将其发生症状及预防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1 发生症状

1.1 秧苗期

患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株在秧苗期主要表现为病株颜色变成不正常的深绿色;其心叶不仅抽生缓慢,其心叶叶片也小而短,呈僵直状;叶枕的间距较为短小,与正常株相比其叶鞘被包裹在叶鞘内;植株不仅矮小,也不能拔节,严重的病株会发生早枯死亡。这时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常与因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的症状有些相似,在实际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区别。

1.2 分蘖期

患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株的分蘖增多且丛生,植株上部叶片的叶枕常重叠;病株心叶的生长有2种方式,一种是从下一个叶枕口呈螺旋状长出,另外一个是从下叶鞘处生出;叶片短而且僵直,且叶尖有扭曲状畸形;病株矮小,主茎可以正常抽穗,但是基本不结果实或者穗小。如果水稻因为药害出现病株,其主要表现为叶片叶形良好,但是叶片边缘处出现白化,且心叶出现扭曲畸形。

1.3 抽穗期

抽穗期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且丛生,部分植株抽穗,抽穗时间不仅迟,而且穗常被叶鞘半包;病株的剑叶短而小,且僵直;病株中部以上的叶片基部可见明显的纵向皱褶,茎秆间的结节常见倒生的须根;病株茎秆的下部节节间可见黑褐色或者蜡白色隆起的脉肿,如果粳糯稻感染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秆茎上主要起有白蜡状的脉肿斑,脉肿或者脉肿斑是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

2 发生规律及特点

黑条矮缩病的病毒主要是由白背飞虱进行传播的,水稻的初次感染是由于携带病毒的白背飞虱啃食水稻传染,并在冬季后开始带毒寄主。黑条矮缩病的传播和再感染主要是由于带毒的白背飞虱取食早稻、杂草以及玉米等,另外也可能是由没有携带病毒的白背飞虱啃食已经被感染的病株,进而变为携带病毒的白背飞虱,其再啃食其他正常水稻,导致正常水稻被感染。黑条矮缩病在田间的发病主要呈以下趋势:在年内病株范围逐渐扩大,且越冬感染量逐渐累积,发病逐渐加重。该病的发生一般是早稻轻于晚稻和一季稻;直播田轻于移栽田;常规田轻于杂交田等。

3 预防技术

3.1 种子处理

因为白背飞虱是黑条矮缩病病毒传播的主要昆虫,所以要做好防虱工作。对晚稻和一季稻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防虱处理,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对水50 mL配成溶液,并进行拌种,晚稻中熟水稻的拌种量为1.5 kg,一季稻和晚稻迟熟水稻拌种量为1.0 kg,拌种后置于干燥处阴干,然后进行播种;经过壶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大力宣传,该镇水稻种植户意识到种子处理对预防黑条矮缩病发生的重要,在播种水稻前都用10%吡虫啉进行拌种,对白背飞虱的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1-2]。

3.2 秧田防控

有研究表明,杂草可以为白背飞虱的生长繁殖以及迁移提高良好的环境,因此阻断白背飞虱在不同昨晚和不同成熟期作物之间传播黑条矮缩病,应该及时清除秧田内及周边的杂草。在秧苗期应该合理地施肥,切忌大量施加氮肥,防止因秧苗过绿过嫩,增大白背飞虱啃食秧苗的几率,增大其感染黑条矮缩病的概率。在秧苗期可以再次进行喷药,除去白背飞虱,防止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可以在秧苗抛栽前3~5 d喷施77.5%敌敌畏375 mL/hm2和吡蚜酮450 g/hm2 [3-4]。

3.3 大田健身栽培及药物防虱

合理控制水稻的基本苗数和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其防病能力,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感染黑条矮缩病,也可以起到增产的作用。在水稻分蘖期时,喷洒烯啶虫胺、噻虫嗪、噻嗪酮和吡蚜酮等药物对白背飞虱进行防治,在施药时要进行药物轮换使用,防止飞虱出现耐药性。同时要对飞虱进行定点观察,及时掌握飞虱的发生动态,及时采用药物等方式进行防治,防止飞虱数量增多,降低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率[5-6]。

4 参考文献

[1] 周国辉,张曙光,邹寿发,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危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10,36(2):144-146.

[2] 岑永焯,吴明河,江全昌,等.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杂交水稻,2011,26(6):21-23.

[3] 常晓丽,杜兴彬,陈海霞,等.上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早期预警及防控建议[J].上海农业学报,2014(3):71-74.

[4] 郭荣,周国辉,张曙光.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0(8):23-26.

[5] 卢敏.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 邱晓红.水稻病虫害防治路路通[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