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贵池区毛竹丰产栽培技术

2015-11-27 08:39薛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毛竹丰产栽培技术

薛云

摘要 结合池州市贵池区毛竹产业发展的实践,为进一步促进毛竹产业的发展,实现竹林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从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密度和季节、造林方式、抚育管理、扩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毛竹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毛竹;丰产;栽培技术;安徽池州;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S79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208-02

池州市贵池区毛竹栽培历史悠久,是安徽省毛竹大县之一,现有毛竹林逾1万hm2,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低,特别是竹产区基础设施薄弱,竹林平均生产水平低,产业关联不强,制约了贵池区竹业产业的发展。2010年底,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贵池区实施推广省级竹子科技示范项目,大力开展竹林造林、抚育经营的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使全区竹林经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现了竹林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从毛竹的栽植、抚育、丰产技术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方面详细介绍了毛竹栽培技术。

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首先要交通便利,便于水肥投入、笋期看管和产品运销。最好选择海拔低于800 m、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坡度<25°的山麓缓坡和丘陵岗地,土壤要求呈酸性或微酸性,有良好的水肥保持能力和通透性能,富含大量有机养分和无机矿质元素,以砂质土和砂质壤土最好[1-4]。

2 整地

熟地植竹只需在栽植点上掘挖栽植,植穴长边与山坡成水平,长、深、宽分别为1.5 m、50 cm、70 cm[1-4]。毛竹实生苗造林穴长50~60 m、宽50 cm左右、深30~40 cm。

3 造林密度和季节

移母竹造林,一般密度为525株/hm2,株行距4 m×5 m。实生苗造林,一般密度为600~825株/hm2,株行距3 m×4 m。

造林一般在冬季和早春(11月至次年2月)进行。植竹宜选择阴天或降雨前后进行,可减少蒸发,大雨天或者有风的晴天均不宜植竹。

4 造林方式

从理论上通常可分为利用种子育苗后的实生苗造林、移竹鞭育苗造林、移鞭、鞭根诱导、直接移母竹造林等方式。

4.1 移母竹造林

母竹要求一至二年生,以直径4~6 cm枝下高较低为好,竹鞭为壮年鞭,芽体饱满,枝叶茂盛,叶色浓绿,无病虫害。取来鞭大于25 cm、去鞭大于35 cm。挖竹、运输时均要避免损伤竹秆与竹鞭连接部分,削去梢部留4~6盘竹枝。在冬季栽竹,应选择小年竹为母竹,栽植后春季发笋多、质量高。挖掘前,先在母竹周围轻挖浅挖,找出鞭茎,分清来鞭和去鞭,面对母竹方向留来鞭长25 cm、去鞭长约35 cm。再逐渐将留鞭两侧土挖松,连同母竹一起挖出。母竹根盘须带土10~15 kg,并用稻草或者蒲包捆扎,勿使宿土散落[1-4]。

毛竹不宜深栽,穴深以60 cm为宜,先填入厩肥、堆肥或塘泥,与表土混和后还土20 cm垫底,放入母竹,来鞭紧靠穴的一边,去鞭一端留有发鞭余地,然后填充细土,踏实;填土一半时浇透“定蔸水”,再覆土堆成馒头状,用草覆盖。在风较大的地段,用支架固定[1-4]。

4.2 实生苗造林

栽植前10~15 d进行回填,将表土填入穴底,并每穴施磷钾复合肥或腐熟有机肥100 g作基肥,2—3月上旬栽植,将带土的小丛毛竹实生苗栽入穴内。由于竹苗无主根,栽植时应使须根在穴内自然舒展,然后填入细土,踏实,栽植不宜过深,覆土不宜过高,比原苗着土处高1~2 cm即可,浇透定根水1次。栽后幼林每年松土除草2次,在5—6月和10—12月进行,5—6月砍下的嫩草结合松土埋入土下,10—12月劈山扩穴、挖“三头”(即老竹蔸、树蔸、石块),3年后新造林地全面垦复1遍。

5 抚育管理

5.1 劈山松土

幼林栽植后可以间种,以耕代抚。一般需5~10年成竹满园,成竹林每2~3年劈山松土1次,主要是挖去杂草、树根,以利于行鞭和发笋。其中,劈山抚育在5月下旬至6月的梅雨季实施最佳;当年竹林在新竹展枝放叶后的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进行松土垦复,大小年分明的竹林可在大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或10—12月进行。垦挖深度以不伤及竹鞭为准,有鞭处垦挖深度略小于鞭的分布深度,无鞭处垦挖深度30~35 cm,重点是挖除“三头”,并培埋浮鞭、跳鞭[1-4]。

5.2 施肥

结合新竹展枝放叶后的夏季垦挖,施农家肥15 t/hm2和氮磷钾复混肥750 kg/hm2作行鞭肥,垦挖时将肥料翻入土中。9月上旬施孕笋肥,施磷钾复合肥750 kg/hm2或腐熟人粪尿15 t/hm2,穴施或结合灌水施入,促进笋芽分化。11月施发笋肥,结合松土除草施农家肥约15 t/hm2[1-4]。

5.3 留笋养竹

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关键措施,必须做到不挖鞭笋、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除退笋。

毛竹春笋采收:清明前、谷雨后出土的笋一般均可采收,清明至谷雨间要挖取退笋,确定留笋数量后,进行采收。要坚持挖密留稀、挖小留大,保证新竹的质量及新竹分布均匀。挖笋要做到不挖断和损伤竹鞭、笋体完整、及时回填笋穴。

分类经营留笋数量:笋用林大小年分明的竹林每度留笋50~60支、花年竹林每年留笋25~31支;笋材两用林大小年分明的竹林每度留笋61~77支、花年竹林每年留笋31~39支;材用林大小年分明的竹林每度留笋69~83支、花年竹林每年留笋35~41支。通过合理留笋养竹,调整竹林结构。每年7—8月在新留养的竹秆上用毛竹标号专用笔标写年号,择伐时按号砍伐。

5.4 保留合理密度

经过人工调控后,竹林立竹株数笋用林保留2 250~2 700株/hm2、笋材两用林保留2 400~3 000株/hm2、材用林保留3 000~6 000株/hm2,并要求立竹分布均匀。endprint

5.5 调整竹龄结构

竹林立竹年龄结构最好为花年竹林为一、二、三、四、五、六年生竹各占16.7%,大小年分明竹林为一至二、三至四、五至六年生竹株数各占1/3,均匀分布。

5.6 合理采伐及水分管理

采伐最好在白露至次年立春期间进行,严禁笋期砍竹,按合理立竹密度和龄级结构比例,按标号年份砍除六年生老竹和少数次竹、病虫竹,注意保持立竹分布均匀。

在干旱的8—12月实施林地浇灌,以促进笋芽分化;在冬干季节每隔15 d定期浇灌1次。

5.7 钩梢

秋季钩去当年新竹竹梢,生产“毛料”,增加收入,预防雨雪冰冻和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危害。钩梢强度要适中,钩梢后的立竹一般应保留13~15盘分枝以上。

6 扩鞭

扩鞭是增加毛竹林面积的主要方法之一。一是逐步开垦引鞭。在竹林边缘5~6 m的范围内清除杂草、杂灌木和石头、树蔸等,深挖30 cm,用枯草覆盖于林地或适当施肥,以引诱竹鞭扩鞭繁殖,扩大竹林面积。二是施肥引鞭。诱鞭时间通常在5—9月,可在要引鞭的方向直接使用厩肥、堆肥,也可先翻土30 cm,再进行施肥引鞭。

7 病虫害防治

笋用林、笋材兼用林,禁止竹林地喷施杀虫剂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要以营林、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一是营林防治。通过及时清理和垦复竹林,优化竹林地上和地下结构,提高竹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二是物理防治。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通过安装一定数量的杀虫灯诱杀并集中销毁害虫。三是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微生物治虫防病及利用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四是化学防治。若虫害较为严重,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采用竹腔注射法,每年6月新竹抽枝展叶后,竹腔注射30%乙酰甲胺膦或5%吡虫啉等内吸性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农药与水按1∶3比例混合,在竹节上5 cm处注射,每株用量3 mL。材用林和生态公益林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喷雾防治,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8321.1—2000)的规定执行。

8 参考文献

[1] 张国辉,王超,谢建强.毛竹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0(5):642-643.

[2] 程志国.毛竹栽培技术初探[J].科技资讯,2008(23):25.

[3] 方明刚,宁祝萱,邹官辉,等.竹林丰产增效工程技术措施及其成效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2010(3):11-15.

[4] 刘国强.毛竹林的垦覆改造[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毛竹丰产栽培技术
林木速生丰产抚育性间伐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探讨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节骨草和毛竹苗
敲竹杠
拯救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