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运动

2015-11-28 18:51石岳川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作家运动老师

毕飞宇,1964年1月生,江苏兴化人。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小说《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等,其中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毕飞宇是当代文坛中很有分量的一位作家。得知可以和另一位高中生小记者一起去采访他,我感到很兴奋。为了不耽误我们上课,毕老师特意将采访时间安排在中午。于是,在初夏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毕老师的家,和他进行了一次难忘的交流。

写作是阅读的儿子

毕老师在《苏北少年“堂吉诃德”》中描绘了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谈到这本书,他对我们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伴随着很特别的时期——‘文革。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这样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童年模式记录下来。作为‘60后的一代人,我不希望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被现在的孩子遗忘。那个时候,所有的成年人都生活在政治里,孩子被整个社会遗忘了;但因为被遗忘,反而拥有了一部分自由,我的书里对这种不期而遇的自由有一个描述。但我要强调的是,这种书里的自由不是生活的常态,不是社会制度奉献给我们的,而仅仅是一次意外。”

虽然毕老师的童年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但他还是喜欢上了写作,并在之后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我们对这一点特别好奇。毕老师告诉我们,他在高中阶段就很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喜欢写作。“热爱写作毫无疑问是有天性因素的。成千上万的孩子接受相同模式的教育,但他们的兴趣不同,这就是天性;而我的天性就是喜欢语言和小说。”毕老师说。另外一个促使他对写作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是阅读,毕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是阅读的儿子,一个人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之后,才会喜欢写作——道理很简单,从阅读中获得了愉快,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满足,很自然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欲望:别人可以让我愉快,我为何不能让别人愉快呢?既然可以从读的过程中产生愉快,为何不能从写作中产生愉快呢?从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促使我产生了写的欲望。”但毕老师同时强调:“读书的意义要比为写作打基础广阔得多。在读书的过程中,什么东西触动你,事先无法预料。这些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埋下的种子,在将来某一刻,会突然产生影响,没有什么东西比阅读对孩子来得更为重要。”此外,毕老师还提到,他的母亲是他的小学启蒙老师,母亲私底下会告诉他,“你的东西写得特别好”,这其实是来自老师的褒奖,对他的写作也是一种激励。他举例说:“这就好比小孩子喜欢扔石子到河里,目的是看河水的反应;而一个水花、一个响声,或一圈圈涟漪就是扔石头得到的回报、奖励。”

能力在修改中提高

那么对于热爱写作的青少年来说,如果想从事写作这个行业,怎么来判断自己将来有没有可能成为小说家呢?又该怎样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呢?毕老师说:“这个很好判断,只需要看自己会不会因为想写作但不能写作而坐立不安,有没有需要花很大的毅力来控制自己不去写作。如果内心想写的欲望比较淡,或者很快就消失了,这就是不适合写作的人。才华最初的体现就是欲望,判断自己是否有才华,首先要判断自己对这个事情的欲望有多强,内心是否有种独特而强烈的能量来推动你。写作第一步就是写,创造条件让自己写。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职业作家,我到现在都是业余作者,我的职业是教师。怎么成为职业作家?就是愿意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写作上。这种写就是欲望,就像渴了要喝、饿了要吃,才华就是这个东西。”

作家的生活总让我感觉有些神秘,作家写文章都是一帆风顺的吗?有需要反复修改、绞尽脑汁的时候吗?我忍不住抛出了这些萦绕在心头已久的疑问。毕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是不可能顺利的,写作的魅力也源于此。从作品角度来说,从头到尾像自来水一样流淌,是不会吸引人的;从作家的写作生涯来说,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作品,也会碰到各种问题。其实,所谓的幸福与快乐就是绝处逢生、死里逃生,这就是写作带来的快乐和刺激,一个人喜欢一份工作往往来源于挑战性。一个小说家面对的挑战是精神层面的,这种挑战充满魅力,也是作家成长的标志。在这个挑战中,克服的问题越多,成长的空间就越大;面对的挑战越大,成就就越大,大作家和小作家就这样区别开来。”毕老师还认为,一个作家的能力不是在写作中提高的,而是在修改中提高的。为此,他又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你们上体育课时,不论做什么动作,老师都会不停地纠正,即使是奥运冠军在训练的时候,教练还是会纠正他的动作,这就是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精确度、能力都提高了。对作家来说,在对词语、句式、语句长度的修改过程中,文学素养就会一步步地成长起来。为什么好的作品读起来那么自然?好的作品建立起了关于语言的美学素养和美学趣味的标准,这个标准永远都处在水涨船高的调整中。修改的时候,练的不是“手”,是“眼”,所谓“眼高手低”有时候也具有好含义,指审美趣味推动创作水平的提升。”毕老师笑着继续补充道:“写作的魅力在于不顺。所谓幸福和快乐就在于‘绝处逢生,就是在‘死里逃生。这就是写作面对的挑战。”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感觉大概如此吧!听了毕老师这番话后,我感觉茅塞顿开:原来写作中辛苦与乐趣是并存的!

运动比上课重要

从阅读和写作的问题延展开来,我们又谈到了当今中学生的生活。毕老师对我们表达了一个与多数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初中生身体一定要好,一定要有时间去运动,最好每天都要运动。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在他心中,运动比上课重要。毕老师同时强调,千万不能把运动仅仅理解为锻炼身体,实际上,运动所包含的东西远远超出想象。在运动中,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战胜他人?这些与一个成人在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是一致的。在运动中,一个人可以学会尊重:尊重队友与对手,尊重裁判,尊重游戏规则,这与他尊重法律、尊重社会公德是同理的。在运动过程中,个人还可以学习处理身体和内心的协调,在成功、失败的不同时刻,在困境、逆境的不同状态下,学习怎样调整和保持正确的心态,这同样是人生的大问题。还有,在运动中,人也会经受道德的考验,因为运动是讲道德的:拳击场上把拳头往对方脸上砸,那是道德的;但打篮球的时候玩拳击,那是不道德的。“美国人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基本都是在运动场上进行的。”毕老师又举例说,“在运动中,一个人自然而然地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果在运动场上总是不遵守公德,便会犯规,而犯规带来失败,同伴们就会排挤他,他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在运动中,个体的人能够理解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从这一点来说,运动便是最好的社会教育。在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人是宽容的,因为只要参加运动,就意味着要遭遇胜利和失败。他知道成功的滋味,同样,也深刻地体会过失败的滋味。因为失败过,所以能够体谅失败者的内心感受,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反过来,就算失败了,也会理解对方的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会对对手的成功保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对儿子的教育就是陪他运动,希望他健康。我喜欢运动,我会的东西多着呢!”毕老师不无自豪地笑着对我们说。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毕老师敏锐的思维、清晰的逻辑,以及幽默并富有譬喻性的语言,让我们感觉意犹未尽。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结束了这次难忘的采访。

小记者采访感言

石岳川(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在与毕老师的交谈中,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阅读是最重要的事情。”阅读不仅帮助我们提升文学素养,还让我们增长各个方面的知识。阅读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们的潜能,激发我们对自己兴趣的热爱。

猜你喜欢
作家运动老师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不正经运动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