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广钢结构建筑化解钢铁产能过剩2014年度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会议观点集锦

2015-11-28 06:02默片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5年1期
关键词:钢量预制件中通

默片

以推广钢结构建筑化解钢铁产能过剩2014年度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会议观点集锦

默片

在2014年11月经济之声与央广网财经联合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中,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演讲中说,此前中国的巨额投资导致很多行业产能过剩,其中钢铁行业目前过剩产能超过10亿吨。钢铁行业利润最低的时候每吨只有四毛三分钱,有人开玩笑说还不如卖一个雪糕。而在谈到投资导致过剩时,姚景源说到“消费没有及时跟上后就必然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扩大钢铁的使用量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一个办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连续几年向全国政协提议,钢结构绿色建筑体系是一种新的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既可以有效解决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又可以通过城镇化建设拉动内需,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品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值得大力提倡。郝际平认为,钢结构绿色建筑体系有可能打破房地产、建筑、机械装备制造、绿色建筑、新型建材、防灾减灾、家电厨卫装修等产业之间的界限,集合成为一个新的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还可将房地产业的资金重新回流到现代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中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从长远来看,它是一种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的新兴产业,可以藏钢于建筑,藏富于民,造福子孙万代。

在建筑钢结构分会2014年会长会议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针对提高建筑用钢量发表了讲话,姚兵会长在讲话中指出,我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3000-4000万吨/年,仅占全国钢材产量的4%左右,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建筑用钢量的提高还有巨大的空间。针对这一问题,姚兵会长提出了提高建筑用钢量需要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前瞻性。提高建筑用钢量的必要性体现在减灾抗灾,解决钢铁产能过剩、新型建筑工业化、低碳发展和绿色建筑等四个方面;提高建筑用钢量的可行性体现在铁路、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筑市场、市政公用项目的建筑市场、住宅项目的建筑市场以及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上;而为企业作为推进行业发展的主体,面对未来的建筑钢结构市场思维要具有前瞻性,要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正确的预判。

姚兵会长关于提高建筑用量所提出的“三性”思维,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当前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指出了建筑钢结构发展的方向。在建筑钢结构分会2014年会长会议的讨论中,各大钢结构企业的负责人针对以推广钢结构建筑提高建筑用钢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现有的产量不能适应钢结构的快速发展

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鲁建在讨论中提及自己的一次经历,他曾经被邀请参加全国钢铁工业的一个会议,大会的发言就中央党校的教务处长和他两个人,会上就钢铁工业现在产量过剩的情况进行发言。邹鲁建在发言中说:“那实际上不是产量过剩,而是钢铁没有被使用,比如说建筑用钢。我去给他们做的报告主要是对那些钢铁厂进行评估,而不是叫他们限产,因为不久的将来,现有的产量是不能满足钢结构快速发展的。” 邹鲁建认为,协会为钢结构建筑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也促成了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支持政策,各省都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建筑钢结构行业健康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建筑钢结构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钢结构企业家需要有心理准备。杭萧钢构多年前就投资高频焊管,使得企业背负了持续十年的沉重的经济压力。但是今天,杭萧钢构矩形网的生产线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市场的需求,这就是前瞻性。

发展钢结构前景远大

巴特勒(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赛宁在发言中说,巴特勒公司一直在钢结构行业的竞争中感觉到有很多的压力,最近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巴特勒(上海)公司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巴特勒是美国最老的钢结构企业,而美国钢结构的发展让巴特勒看到了钢结构行业在中国的前景。因为美国建筑市场是一个非常平稳的发展,不是中国这种爆发式的增长。美国钢结构的比例非常大,即使是在建筑市场不繁荣的时候,钢结构的市场还是发展得很好的。王赛宁认为美国市场的良好发展让他们对钢结构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虽然遇到了瓶颈,他们确信未来中国建筑钢结构会有很好的发展。

住宅钢结构产业化需要联合推动

安徽富煌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阳认为用钢量增大,表明市场进一步扩大。增大用钢量他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应用领域要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是应用技术必须要进步。应用领域扩大,目前最大的市场是住宅钢结构产业化,富煌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他认为要推广绿色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这么一个重大的课题,只是凭借钢结构企业自身的推动十分困难。如果要想把它推动好需要将它提到一个更大的层面上,比如房地产公司和设计院,需要他们一起来推动才能将技术与市场结合。另外是政府的政策,政府怎么出台扶持政策也是至关重要的。

住宅钢结构产业化条件尚不成熟

宝钢钢构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刘春波在发言中提到,姚兵会长关于提高用钢量的“三性思维”提到了建筑用钢可行性里面的四个主要的市场,他认为其中关于解决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公用项目,还有国际建筑市场,相对来说这些市场现在是处于比较成熟发展的阶段。但是其中第三个关于住宅项目的建筑市场,现在还是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目前,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相关的鼓励绿色建筑的政策也出了很多。但是为什么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现在这么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现有建筑钢结构的标准化程度低和标准规范不全,体系的研发不成熟,还有成本问题以及政府和社会认同度,归根说到底是成本和效益的问题。钢结构住宅的质量品质以及绿色环保方面毋庸置疑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为什么推行起来比较困难,就是在于现在它的成本相对还偏高。刘春波表示,原来一直希望钢结构住宅在效率方面有所提升,但是基于现在标准化程度偏低这种现状,导致钢结构的快速安装的效率还没有体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钢结构各个相关单位,包括一些院校,主要是生产企业群策群力。现今,每家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一些投入和研发的一些思路,但是都有些力不从心,每家企业的方式不同,包括研发体系在内的,每家研发的思路、技术路线也不完全一样。那么现在行业内的几种标准体系也没有完全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标准不统一,路线不统一,那对于实现标准化和提高效率就更不易。他认为要利用好协会平台,利用协会的专家优势,以及利用跨行业战略联盟的优势来统一钢结构住宅在研发、在技术路线、在标准方面的一些标准化和统一思路,这样更有利于钢结构住宅体系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够搭上钢结构春天这一班快车。

钢结构的质量制约发展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肖瑾从自己的感受谈了对提高建筑用钢“三性思维”的认识。宝冶集团近几年一直在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每一年在钢结构领域里投入的科研经费在一千万以上。建立了一个目前最大的钢结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任务量很多。其次宝冶集团最近一直承担了很多国外的项目,这些国外的项目不是援建项目,都是宝冶自己在市场上找的。其中做得最好就是科威特的中央银行大厦,采用的是美标、欧标。该工程是从设计开始的,承接这个工程前期很痛苦,要由投标来设计方案。欧标设计完了以后,采购欧标的材料是要欧标认证的,国内还没有。这一个工程集欧标、美标及一部分国标于一身,相当的不容易。

肖瑾还说到,目前来讲,钢铁行业的严寒是到了,目前86家钢铁企业负债3万亿,贷款1.3万亿。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产品质量的问题。事实上国内项目完了以后,又做一些钢材的复验,就知道我们国家的钢铁的水平了。在做出口项目的时候,买的角钢根本达不到要求。然后再做力学性能实验,做的曲线都是上曲的曲线,一到下曲的曲线后都不行了。

作为钢结构企业来讲,肖瑾提出两条建议,第一,钢结构的市场。是不是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高层建筑在一定层数以上必须采用钢结构。早在1998年,台湾地区的高层建筑要求,九层以上的建筑必须全部要采用钢结构。国内是不是应该也做出这样的要求,如果能执行这样的要求,钢结构的市场将迅速扩大。

第二,钢结构的质量。事实上钢结构的质量在国内来讲这个差异太大了,对国外来讲差异更大。目前来讲我们国内做的钢结构的品质和出口的品质要求差别是很大的。一是制作的质量体系,二是涂装的品质。钢结构的质量好坏要看焊口的包角。宝冶集团所做的出口项目,焊口的包角可能占到整个用钢量的一半以上。产品出口到欧洲去,海水侵蚀一个月油漆不掉的。而国内很少有工程完了以后,三年以后、五年以后不返修的。

借鉴混凝土预制件经验发展钢结构

浙江钢结构协会会长方鸿强针对提高用钢量的“三性思维”发言说:“现阶段钢结构行业应该非常感谢混凝土预制件行业,混凝土预制件行业给钢结构发展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和大量的铺垫。如果拿钢结构去与混凝土预制件相比,钢结构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目前来看混凝土预制件的缺陷很清晰。钢结构就带着制造业工业化的基因来到建筑业的,而不是传统的建筑业的基因,从而使得钢结构从根本上有着工业化的先天优势。如果钢结构与混凝土预制件作为参照物的时候,钢结构行业理应充满信心。”

方鸿强提到,最近宁波市建委出台了一个政策,将钢结构建筑看成是绿色建筑三星的标准,只要是钢结构建筑便可以享受绿色建筑三星的待遇。沈阳、上海他们在二环以内装配化率达到50%,如果50%都是装配化的话,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预制件行业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混凝土预制件是卖部件还是卖房子。如果卖预制件的话部件产能便过剩了,大家突然发现他刚发展就过剩了。混凝土预制件的制造要占用很大的场地,所以发展受到场地的限制,每亩效益产出非常低。钢构每亩效益产则大幅度提高,加工速度比混凝土预制件快得多,在此情况下,虽然建筑钢结构行业还是有很多缺陷,但还是可以体现钢结构制造业的基因优势。对钢结构建筑来说,不管是住宅也好、工业建筑也好、写字楼建筑也好,在混凝土预制件能运用的领域钢结构系统都能应用。混凝土预制件的标准规范非常明白,从材料、检验,到最后的施工检查验收,非常清晰,而且规范非常齐全,混凝土预制件能用的规范钢结构几乎都能应用,几乎都是能够找到边际条件,都能够解决。当然,有很多内容需要改进、需要提高,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实际上增加一点费用就可以解决。

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现代工业化的区别,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现代化。工业化跟现代化最大的区别就是用先进的工业化跟先进的信息化相结合。钢结构可以采用工厂生产,可以采用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喷涂,除此以外还有计算机模拟管理、信息化管理,这是其它传统建筑业所不具备的。

方鸿强坦言,钢结构的企业单位目前都有危机。但是他认为危机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思路,困难不可怕,怕的是没有信心,挑战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形成合力。如果钢结构企业有自己的思路、有信心,并且能够形成合力的,钢结构未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方鸿强认为钢材的价格下跌,实际上是因为矿产资源的下跌,现在只有2800元/吨钢,价格下跌对钢结构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事。钢结构如果要自己发展仅仅是把这个饼摊大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如何能把这个饼做厚。钢结构的建筑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可以做成一个拖拉机,但是也能够做成宝马、奔驰。在提升空间里下功夫效果应该特别好。如果钢结构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打好基础。

通过转型寻求发展空间

山东中通钢构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道枫将钢结构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归结为钢结构企业对于当前形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实际上钢结构产能并不过剩,却因以为过剩而导致竞争激烈。前几年设计部门的任务都比较忙,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房地产开发,从房地产商到设计院里,根本不关心创新的问题,钢结构建筑的很多推广工作是靠企业自身完成的。现在看整个经济下滑,房地产也不再火热,也许这对于钢结构是一个利好。另外,钢材的价格回到十年前,对钢结构来说也是好消息。

张道枫说,今年山东省建行请中通钢构在建行系统做了一个钢结构发展的趋势分析,很多钢结构企业都遇到一个问题:在融资的时候,银行将钢结构企业作为一个钢铁企业。现在大家都知道钢铁企业不行,房地产企业也不行,银行也就不会给予贷款。钢结构企业必需去解释这个问题,解释钢结构企业不是房地产企业、不是钢铁企业,而是用钢的企业。正因为如此,山东省建行才要求中通钢构做前景分析,中通钢构也系统地给建设银行讲解了什么是钢结构,钢结构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未来,最后得到了高度的赞同。张道枫还提醒同行:到建行融资钢铁企业、房地产企业都是受限的。

中通钢构今年比去年又有所增长,张道枫认为这是中通钢构通过转型获得的增长,是具有前瞻性的。他说,中通钢构的业务现在主要是一些超高层、高层及与总包企业的合作;其次就是与核电的合作,中通钢构和核电二三、二四的合作;第三是煤化工的项目,与化工企业总包合作。中通钢构专业从事钢结构的设计、制造、施工,张道枫认为虽然中通钢构去年没拿到总包资质,但就是中通钢构拿到总包资质,今年所做的业务也用不上。因为中通钢构在超高层项目中竞争不过中建;在核电项目中竞争不过核电二三、核电二四;在煤化工竞争不过他们中建、中铁,所以中通钢构采取合作的模式,在钢结构专业的做专、做精、做强上下工夫,照样会有市场。

发展钢结构住宅为时尚早

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总工赵俊林认为:发展钢结构住宅为时过早。他认为,钢结构的应用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因为我们国家总体上来讲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钢结构在工业领域,还有在一些公共建设领域的应用很好,在这些领域的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但在住宅领域大家都感觉到运营得不是特别好,应该理性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在欧美,住宅一般是两三层,而我们国家的土地政策不一样,不可能是大家都去买一块地,只有农村才有宅基地,另外就只有高档别墅。钢结构住宅的性价比不高,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能还没有到这一步,还需要一段时间,住宅的形式与经济水平有关。应该集中精力去解决近期的问题,有些东西不能太着急,因为可能国家还没到那个经济水平。

发展钢结构需要双轮驱动

新疆德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志民认为,首先应该从政府层面进行观念改变,虽然目前出台的一些政策对于钢结构企业都是利好的,但是从具体执行上还是有很多问题。柴志民说,西部地区比较落后,有些领导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主管部门、主管领导的观念不转变,不接受新事物,企业发展十分困难。有些工作企业可以做,但是不是所有的工作企业都能做。行业要想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双轮驱动,其次,从商业层面要制定政策来扶持。现在钢结构在内地发展的很快,但是在西部地区也是刚刚起步,如果钢结构企业没有一定政策的扶持比较难发展。钢结构它有一个特性,建公用设施比较合适,但是从事民营建筑,特别是住宅项目还有自身的缺陷,要让客户接受还需要一定时间。

德坤实业在新疆已经推广钢结构建筑已有三年了,传统的观念转变起来并不容易,作为兵团企业,拥有一定扶持政策和补贴,但推广仍然非常困难。柴志民还建议政府应该出台一些强制性的规定,例如房地产公司开发多少项目,定额配套一定比例钢结构。现在钢铁行业不景气,钢铁卖出白菜的价格。所以这个时期也是钢结构这个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期,对行业的扶持还是应该能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利用抗震优势发展钢结构住宅

云南建工钢结构工程公司总经理助孙科在发言中说到,云南鲁甸是6.5级的地震,然而这么一个低震级,死亡人数却达到了将近七百人,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对我们钢结构企业又是一个机遇,机遇在于钢结构体系是抗震的。如果我们能通过该事件把抗震体系推进下去,这对钢结构行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云南省政府对此也是非常重视,也想着能否通过钢结构的推广为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云南建工在推广钢结构住宅时先制作了一批样板房,然后由村民去选择,通过他们的选择之后,云南建工再做一个成本的对比。

孙科认为目前钢结构住宅成本略高于混凝土,但从发展眼光来看,从最开始时的土坯房,到后来有一些茅草小房子,再后来是砖瓦房,然后再后来是钢筋混凝土,最后再到钢结构的住宅。钢结构的房子就是代表了一个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对于成本问题,希望通过结构的优化来降低它的用钢量,降低钢结构建筑的成本。

联合研发钢结构住宅

山东华兴钢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再勇认为,现在厂房和大跨度的空间结构,基本上是以钢结构为主,而桥梁、住宅等等钢用量还非常少,而国外在这一块用量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下一步钢结构住宅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住宅这块市场在建筑领域占有一个很大的比例,如果用钢结构来做一部分住宅,这个市场面非常大。现在混凝土的装配住宅,在辽宁已经做得相对比较好,虽然还有好多的问题,但是比钢结构住宅体系推广的要好,所以推广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广钢结构住宅,很多的企业都做了很多的工作,而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做这一块的体系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行业协会集中力量来解决。

对此,张再勇提出三个建议:一是标准体系问题,钢结构住宅中哪一个体系是最好的,适应目前中国的这个国情,现在没有一个标准,钢结构住宅也没有一个行业标准。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协会下一步在标准体系上应该组织一些专家来攻关、研究,将大家的成果综合起来,由专家来为我们指导。不是说每个企业各自去做,而是把企业结合起来去做,这个标准就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做;二是政府支持,很多企业一直在呼吁政府支持,但是没有统一标准政府怎么支持?行业有了标准才有可能要求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税收,包括补贴等等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我们的房地产行业去用钢结构建住宅,才能有利润;三是企业自身,现在研发钢结构住宅的企业都是独立研发,而其实钢结构各部分都有极强的专业性,应该通过协会组织大家,各有分工,推出一些创新性的技术,发挥个人的优点,有针对性地研究。

C

1671-3362 (2015) 01-0028-05

猜你喜欢
钢量预制件中通
那年夏日
预制件在港口码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轻型门式刚架经济性分析
住宅类建筑结构用钢量的优化途径分析
海上平台用钢量的分析研究
耐火预制件在水泥窑篦冷机喉部的应用
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预制件制备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