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表现与推进

2015-11-28 05:26王彦哲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65600
大众文艺 2015年17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摄影创作

王彦哲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265600)

私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表现与推进

王彦哲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265600)

伴随着中国社会向城市化的迅速转型,各种主流媒介文化都面临着向大众消费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摄影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媒介影响受众,通过图像视觉语言塑造他们的消费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在当代艺术中,私摄影的艺术表现则是人类对生活现状与现实进行审视与自我反观更为行之有效的文化形态之一。私摄影表现形式的私密公众化和题材选择的多元社会化为当代艺术工作者表达感情与人文关怀提供了更多的造型手段,其思想和情感对话的影像背后隐藏着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

私摄影;当代摄影艺术;价值表现

一、当代艺术话语体系的建立

当代艺术是在后工业文明下产生并迅速发展壮大的,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是其典型特征,是具有特定思想内涵和时代感很强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推进,当代艺术不再是艺术家们自娱自乐的游戏,更多地要求理性分析社会问题,并且运用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手法引起大众对自我的审视和对社会的反思。同时,它是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取样,并且运用艺术手法去演绎当代生活的焦虑和矛盾,阐述对生命的思考。

随着私影像走进当代艺术范畴,表现意图和表现题材方面也有了改变,其价值取向除了表现自我的私生活,也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相机的普及与摄影者的追随,也使私摄影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大众化。

二、私摄影在当代艺术中价值取向

1.私摄影的价值表现

进入新世纪以后,人们更加注重私摄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成功的私摄影作品也被国家级博物馆、档案馆和私人收藏家等各种收藏机构收藏,把私摄影带入了大雅之堂,不少艺术评论家也开始热切地关注私摄影的作品品评,相关的学术文论也相继呈现。出版界也再次出版发行黛安·阿巴斯、南·戈尔丁、荒木经维等摄影界和艺术界的明星和大师的作品。与此相得益彰的传记、电影也相继进入大众的视野。影片《皮毛》(FUR)就是纪传体式的影片,堪称是讲述阿巴斯一生最成功的影片,因此,也被观者铭记在心。我们所处的和谐社会太复杂,并且影响我们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感谢这些勇敢把自己私生活经历用影像这种传播媒介呈现给世人的艺术家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创作,也就没有丰富多彩的摄影艺术。私摄影作为以记录私人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其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其影像作品还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研究人类的行为方式、社会组织机构的形成,提供难能可贵的资料。人类的隐私行为,包括爱情、性爱、仇杀、自恋、同性恋、异性恋等都能通过视觉感官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黄一鸣在《私摄影的纪实化》中所提到的:私摄影“把抽象化为具象,使无知化为有知,化冷漠为感动。”私摄影用亲眼所见的方式来记录和验证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历程。

2.私摄影创作手法的简单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摄影相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十分容易的操纵性,从而使很多梦想走上艺术道路的人选择了摄影作为表现手法。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摄影艺术更是一种对现实的高度概括,影像的工作方式更是一种高贵的雅文化。作为我们80后,摄影如同电脑上网、手机发信息一样,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新生代的摄影人,有可能从未接触过传统胶卷,大画幅以及各种曝光模式,但在他们看来,摄影只是一种记录生活、宣泄情绪的工具。同时国内外策展人的学术主张在很大程度上主宰着当代艺术浪潮的价值取向。使得他们在探索自我表现的同时,把私摄影作为个体与社会的粘合剂,透过自己的理解和努力,创作出有意义的图像作品。

3.私摄影作品观念的体现

作为公共流通领域里的私摄影文化形态,除了私生活与私人性成为其表现的题材,也有更多的拍摄者将其私人感受结合特定时空中的生活经历进行创作。著名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摄影理论巨著《论摄影》中曾描述中国人的摄影观:“在中国,拍照总是一种仪式,它总是摆好姿势并且征得同意。”拍摄出来的影像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甚至摆拍表演特质。

在丽水摄影节上,80后的摄影师杨羽,她把私人感受融入到梦境场景中,创作孤独空灵的私摄影作品。在她的系列作品《城迷》中,那些隐约的主人公,或许不是她自己,但都被她定义为自我的返照。她坚持以黑白的视角去透视浮华流动的城市,从而建立一个幽远虚梦游似空间。画面中昏暗街道中的人影,虚幻、恍惚、封闭、迷离,甚至还有一点点恐怖,那种孤寂无助的感受和场景正是人类都市梦魇的真实体现。在已经完全影像化虚拟化的今天,私摄影创作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摄影艺术家的关注和研究,作为我们从事影像的工作者期待艺术丰富多彩的那一天。

三、数码技术下的私摄影

在当代艺术领域,数字化的介入更是扩展了制作私人影像的空间,给传统影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并不单单是技术上的无限可能性,更带来了一种文化和思考方式的巨大改变。依靠电脑强大的功能、通过鼠标键盘简单的操作,可以轻松的取代甚至超越以前的繁琐加工,使摄影作品具有了不同以往的观念诉求。私影像中国新时代的视觉呈现,体现出了自恋,充斥,个人,饱和色调,特写镜头,仿佛跟外界隔绝的特质。同时,数字网络环境的出现也为摄影爱好者踏上艺术道路的平台,也正在成为当下中国一种日益盛行的影像创作方式。

青年摄影师肖涵以自我虚构,视觉日记的形式创作的《2.5次元角色》摄影作品,通过自我景观的展现,探讨商业社会给都市女性带来的心理压力。画面中女主角在面对时间的不可回溯性、生命的唯一性时,一直存在且承受着价值的焦虑时,她处在存在之忧笼罩下的所谓幸福快乐是沉重的。在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是无尽的空虚与自我失落。作者在成长历程中的真实境遇引起了我们对现实的反思,同时也是对世俗化、物语化的批判反讽。

2009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荣获“青年新锐摄影师”荣誉称号的许力静就是将微距聚焦下的个人躯体去展现身体与生命特质的典型代表。她欠曝一挡的锈金人体的获奖作品——《或》,用自拍的方式借用微距镜头截取,其视觉效果令人为之震惊。画面影调深邃,每寸肌肤都仿佛糅合了金沙,其肢体的线条刚柔并济、画面明暗强烈的对比,将其女性身体的力量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不仅注重人体结构的形式美感,而且赋予局部身体更多力量,致使观者的想象空间不仅停留着在人体层面,而是不由自主的扩展到更多领域。其肢体内在力量迸发出来的光芒与诱惑似乎是对身体承载生命的最好诠释。

以上几位青年摄影师的视觉图像都蕴含着某种情绪、某种隐喻,甚至是政治意味。如此看来如果我们从强大的数码技术与创作者观念的创新、作品思想内涵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其私影像作品就会源源不断的释放出丰富的心灵能量。

四、结语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摄影与现实的关系,并通过对于私摄影的分析并结合其他的视觉元素对所见所感进行再度创作,完全真实地再现自己的幻想和梦境,进而展现更广阔的社会面目。

王彦哲(1989-),男,山东莱州人,助教。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摄影创作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WZW—bewell摄影月赛
创作心得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