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划手机新版图

2015-11-28 01:41武志军
中国品牌 2015年6期
关键词:厂商

本刊记者 武志军

重划手机新版图

本刊记者 武志军

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智能手机大时代已经开启。它不仅对手机市场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更是为人们的移动互联生活创造了全新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智能手机的发展大潮中,中国手机品牌厂商爆发出了让世界瞩目的活力和激情。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全年出货量达到了4.53亿部,占据了全球市场40%左右的份额;而在中国市场,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比更是攀升到了80%左右,创下历史新高。

更加值得欣慰的是,进入2015年以来,以华为、小米、中兴、格力、联想、魅族、乐视、奇酷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全面发力,与国际品牌展开更高层面的竞争。虽然这场战役的结果还很难预料,但在这种集体发力的背后,正在不断加速的国产手机创新能力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彰显,在这个最具含金量的移动智能设备市场,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的新高度大步迈进。

有态度的手机 努比亚Z9 Max_Mini发布

新势力品牌井喷

网络派、家电派、传统派——有网友如是概括当下搅动“手机界风云”的三股比较吸眼球的新势力。

网络派的手机行业“征战史”较为悠久,且群体众多,除已取得先机的小米公司外,阿里巴巴、爱奇艺、优酷、乐视、美图等多家互联网公司都在这一领域不断发力。

4月14日,乐视推出乐视超级手机系列;

4月1日,优酷与艾优尼联合发布艾优尼泡芙小姐手机,主打动漫品牌概念;

2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斥资5.9亿美元入股魅族科技,这也是其自上市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去年12月17日,360宣布与酷派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近期的发布会上,双方合资的新手机公司——奇酷科技宣布成立,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将引入股权众筹模式,用户可投资奇酷成为公司股东。

家电界也不甘落后。今年上半年,主打“物联网”概念的格力手机的亮相,让不少网友直呼“没有一点防备”。

当然,做手机的家电企业远不止格力一家。海尔、海信、长虹等企业,几年前就涉足手机市场。今年1月,TCL通讯在北美消费电子展上宣布,正式收购美国手机品牌Palm。

老牌的手机制造企业也不甘寂寞。华为、中兴等近年来都推出了全新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在巨资收购包括摩托罗拉之后,今年4月初,联想集团投资的神奇工场正式运营,以生产智能手机为主营业务。

打造移动互联生态圈

“世界这么大,何必这么任性做手机呢?”周鸿祎说,这是决定再次杀进手机市场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

对此,周鸿祎的答案是:“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快消品,大概一年换一次”,“手机只要做得好,永远都不晚”。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市场需求是首要因素。“尽管手机已在中国城乡普及,谈市场饱和还不是时候。特别是考虑到4G升级浪潮和广大农村市场换代的需求,智能手机在国内还有很大市场空间。”他如是表示。

除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抢占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打造软硬件一体的生态圈,也是各大品牌厂商选择自己做手机的根本原因。

在正式亮出格力手机之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多次表示要做手机。对于格力等家电企业来说,显然制造门槛和成本的降低只是表面的原因,抢占手机这入口,布局智能家居才是驱使它们进入手机行业的根本原因。

博思咨询董事总经理龚彬认为,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将会成为家电产品的万能遥控器。“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着力点,对于格力等家电企业来说,这个着力点就是手机。如果手机这个终端入口掌控在别的厂商手里,家电企业想推广自己的APP将会受到极大限制。”他说。

3月25日,神奇工场正式对外发布了两款智能家居产品

小米NOTE顶配版真机5月12日开放购买

对于360、乐视等互联网公司而言,要想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打造软硬件一体的生态圈,自己做手机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业内人士分析,除了BAT以外,乐视、360等互联网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应用和服务的生态,会遭遇到很大的同质化的危机,不管是视频还是安全等服务都会不断被BAT侵蚀,应用的增长已经进入瓶颈,推广成本越来越高。随着BAT对其他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并购力度加大,内容分发渠道将逐渐集中,以后移动互联网会被BAT等几家大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对于乐视、360等内容和服务提供商来说,未来想要在移动互联网占据一席之地还是比较被动的。所以如果自己能掌握手机终端的流量入口,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龚斌认为。

入局者改变规则

新入局者的加入,对手机行业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网络化的全新营销方式和成本控制、粉丝群体的运营等让人眼前一亮的运营方法外,最明显的变化是价格的大幅拉低。自从1999元的小米手机一举将智能手机从3000元以上的价格拉下后,“低总价”和“高性价比”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新入行者的策略选择。

乐视手机在发布之初甚至“不懂行规”地公布了手机的材料清单整机成本,并宣布乐视手机系列产品按照量产成本定价。这一举动,也被有些评论者称为“一下子扒掉了手机行业的底裤”。

而从品牌认知度看,与此前相比,部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有了提升,“山寨”“低端”的标签化印象正逐渐褪去,部分“叫好又叫座”的机型还拥有了对国际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些品牌开始了对国际市场的进军,小米手机去年在印度的销量突破100万台;一加手机也已在除中国市场之外的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覆盖整个欧盟国家。

从消费者到粉丝的转变 互联网思维带给手机行业的第一个变化是产品的营销理念。一位在手机圈打拼多年的“老将”这样描述互联网营销所带来的变化:传统手机时代,买手机的都是消费者,交易完成,购买者和手机厂商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厂商不希望再和消费者发生联系,因为那意味着产品出问题了;而互联网手机时代,买手机的变成了粉丝,交易完成才是一个开始,厂商希望粉丝不断关注自己,不断成为自己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使用者。

的确,粉丝文化是互联网手机营销的一个突出标志。小米有“米粉”,华为有“花粉”,魅族有“魅友”……某手机品牌的粉丝说,之前买手机,就是到店里去挑,厂家出什么就只能买什么,可是现在在手机社区中,粉丝会热烈讨论,出谋划策,“产品会越来越符合‘我’的想法。”

这种互联网的营销方式,也是传统厂商亟须学习的。联想董事长、CEO杨元庆在联想誓师大会上就表示:“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公司,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转变,从销售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是我们新的使命。真正的客户不是只在购买时才与我们发生关系,而是活跃的终端用户,反复购买我们的产品,是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都和我们频繁互动的用户。”

从分销商到用户的转变 在互联网上销售,是互联网手机的又一大特色,这不仅仅是一种渠道的变化,实际上更是一种对产品模式的颠覆。传统手机厂商,只要广告铺得够多,分销渠道布得够广,即使很平常的一款产品也能卖出不错的销量。

可互联网手机的销售直接面对的就是互联网上的用户。杨元庆这样描述互联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他先去网上搜信息,用微信问朋友的建议,也会上淘宝、京东看买家的打分评价,差评多的绝对不会考虑。他也可能直接去厂家的官网,但如果太复杂就会走人。有时候会到实体店体验,然后去网上找更低的价格买单。对产品不满意,多数时候他懒得打电话,会在微博和微信上吐槽。这种互联网化的消费行为,使得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动人之处,就很难获得成功。

互联网渠道的另一大改变就是对目标人群的精确定位。诸多互联网手机品牌,多数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用户群体,或者是“发烧友”,或者是“有品位的青年人”,或者是“入门级用户”。事实上,互联网销售平台上的大数据分析,也能更加清晰地为手机品牌描绘出用户群体的特殊喜好。

2015年4月14日,乐视正式向全球发布乐视超级手机

360和酷派公司在京联合发布全新手机品牌“奇酷”

从低价格到高性价比的转变 价格低,往往是人们对互联网手机的第一感觉。因为互联网营销方式与传统砸广告的营销方式相比,成本低了很多。另外,真正互联网企业操盘的手机产品,很多时候是被看做“入口”的,承担的首要任务是获取用户规模而不是赚取利润,因此从小米开始,互联网手机的定价原则都是略高于生产成本甚至是与成本平齐。这都使得互联网手机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

但是低价格其实并不是互联网手机的专利,在互联网模式手机出现前,另外一种在国内市场最火爆得手机种类是运营商定制手机,在运营商定制手机中,几百元的产品比比皆是。有国产手机厂商内部人士表示,生产运营商定制手机,厂商会尽可能地压低成本以保证利润率,低价手机品质一般也不会太高。但是互联网手机则完全不同,在低价的同时,还得尽可能提高品质和硬件参数,追求的是高性价比,否则用户是不会为此买单的。

同样是低价格,互联网手机能够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少花钱买到好产品,这是互联网手机带给消费者最直接的好处。

努力“深创新”是关键

当然,手机行业的喧嚣之下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从长远看,市场将逐渐趋于饱和。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大浪淘沙将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浪潮已经席卷了手机制造业,硬件的优势将逐渐缩小,未来智能机市场的利润或被稀释,缺乏特色的厂商将会出局。”张毅表示。

更不可忽视的是底层核心技术的缺失,目前国内智能手机核心元器件仍主要依靠进口,操作系统则多是基于安卓的二次开发,多数主打低端市场,整体议价能力相对有限,利润率较三星、苹果等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都是横在国产品牌前的现实问题。

企业跨界做手机,需要有别的品牌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把握市场“深创新”才是关键。

目前跨界做手机的企业虽然很多,从市场表现来看,除小米等少数成功外,其他都不尽理想。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手机事业部总经理李睿表示,对市场把握出现失误是很多跨界企业的通病。“光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对整个市场的宏观趋势,以及消费者的价格需求点、功能需求点等有准确的判断,信息获取要及时。而相比于扎根多年的传统手机厂商来说,新加入的手机厂商欠缺这一点。”他说。

在龚斌看来,在硬件方面,手机的设计研发、供应链的管理和运转有很高的试错成本,手机方案设计出来容易,但要想实现规模生产还需要很好的工业基础。此外,要做好一款手机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对于没有手机制造积累的互联网企业或家电企业而言,这是很困难的。

“比如想做指纹识别功能,需要和做指纹识别传感器、加密算法、图像识别等公司合作,还要和支付宝、银联等做支付平台的公司进行技术对接,需要多方面的协同,进行综合开发。”龚斌说。

李睿认为,对于乐视、360、PPTV等跨界互联网企业而言,如今不管是在外形、UI、渠道等方面的“浅创新”的切入点已经很少了,靠挖市场漏洞的“浅创新”来致胜的时代已经过了,如果没有别的品牌难以复制的“深创新”或者独特优势的话,难度将会非常大。

“像小米等互联网厂商在营销、UI体验、定价等方面的创新,这在以前是传统手机厂商和实体渠道所不具备的。但现在传统手机厂商和实体渠道学得很快,也会依样画葫芦去做,这些创新不具备很高的门槛。所以,如果新加入的手机企业本身综合实力不够强的话,在与传统手机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优势,在竞争中落败。”李睿说。

猜你喜欢
厂商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进口需求火爆,美国第一大港压箱严重,玩具厂商担忧错过圣诞节旺季
2018年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收入近10亿美元
基于购买历史的价格歧视、投资激励与厂商竞争分析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消费者议价能力对寡头厂商定价和产品质量投资的影响
信息分享、个性化定价与厂商动态竞争分析
从香蕉接手LPL看电竞的转折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