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创新体育课堂研究与实践*

2015-11-28 06:32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跆拳道微课信息技术

叶 敏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60)

微时代创新体育课堂研究与实践*

叶 敏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60)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中,如何使被传统教育理念所忽视的体育学科也能从中受益,突破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受益的课堂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微课”凭借其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特色正逐渐走进各学科课堂,通过促进课程的再度构建与开发,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该文阐述了微时代创新体育课堂的“一体化、双主线、三结合、多维度”的模式设计,同时以“立定跳远”“跆拳道礼仪教育”等微课为例,探究总结了微时代背景下体育课堂改革的策略。

微课;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21世纪,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科学历史学家迈克尔·塞勒在《移动浪潮》中用科学隐喻阐明了这个观点,他将台式电脑比作固体,将手提电脑比作液体,而将移动设备比作随时随地包围着我们的气体[1]。信息技术的力量,正在以潜移默化又不可抑制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催生出了“微时代”的诞生。微时代信息传播、处理和应用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内容更是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微时代以碎片化的“微”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信息的接受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多样且复杂的信息,这不仅要求人们的学习速度加快,也要求信息生产者、创造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认知兴趣的优质内容[2]。在此背景下,“微课堂”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增加课程的选择性是教育部启动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中突出的特点之一。选择性课程必然造就有选择权的学生。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3]。作为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把过去僵化的教学内容变为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和开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为开发更多的优质体育课程资源,提供了创新途径。

一、微时代体育特色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队伍的角色转型:从“教练”到“教师”

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国体育教学得到进一步规范。但当前体育教学仍存在过度强调竞技体育技能、技巧的传授,忽视体育课堂对学生情感熏陶和人格品质锻造等方面的问题[4]。此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成为了“体育教练”,教学中只关注体育技能地传授,而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显得尤为不足。为了改变上述现状,充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是重要手段,保证教师角色转变是关键。在体育教学中,应以《课程标准》为引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技术手段在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兴趣爱好、身心健康、人格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课程教学要求为基础,引领“教练”走向“教师”,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学对象的角色变化:从“特长生”到“全体学生”

教育部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中提出要统筹体育、艺术和语文、历史、品德五科在综合育人方面的融合,进一步修订课标和教材能衔接小学到大学五个学段,且强调融入体育[5]。很多学生表示每天花1小时开展课间活动,比任何课程都受欢迎。

而传统体育课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传授中,教师极少关注到正态分布曲线两侧的学生,使领悟力高的学生感到厌烦,而领悟力低的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节奏,难以树立学习自信心。以我校学生为例,在400份关于体育学科的随机问卷中,有95%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充分利用优质的体育场地让孩子掌握一至两项体育技能,但在“放羊式”的体育课堂中,孩子在问卷中表示对技能学习学得非常吃力。为了实现体育由面向“特长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学校的行动纲要里,我们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进行梳理整合,认真研究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潜心开发适合不同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体系,如羽毛球、游泳、武术、跆拳道,校本教材分别是《羽你为友》《游然自得》《“武”动奇迹》和《精诚之道》。体育微课堂的开发是以体育技能与知识体系为目标,分知识点录制微课程,每个微课时长5-8分钟。适应性学习是以增强体育训练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某一动作要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能够消化的形态的技术。这种技术正在引领我校作为“广州市越秀体育领头羊”进入开发适应孩子个性化在线学习的新时代。

二、微时代体育微课堂构建的策略

自2008年以来,学校以“依托体育特色为品牌,实现学习者全体、全面和个性地发展”为一体化目标,从实现“教练转变成教师”和“让体育由面向特长生转变为全体学生”的双主线出发,结合我校“以体立德、以体启智、以体怡美”的多元教育理念,以“精选微主题、创设真实教学场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为策略构建创新型体育课堂。微时代创新体育课堂的顶层设计如右图1所示。

(一)凸显重难点,精选教学主题作为微课堂的设计切入点

要始终明确体育课的本质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掌握相关运动的技能技巧。而操场和体育馆仍然是最佳的上课场所,活泼、运动是体育课的主体氛围,这就是它区别于语数英这类知识性、逻辑推理性和语言运用性等科目的根本。因此,我们不能摒弃传统的让学生观摩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学会巧妙地把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课堂,为其添色。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度,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微视频开发和应用的主题方向[6]。拍摄优质的微课视频,是为了解决平时课堂中的一个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要避免出现“高级设备低效益”的现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舍本逐末,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好的成效。

图1 微时代创新体育课堂的顶层设计

(二)创设多样化的真实性教学场景,始终注意贯彻三维目标

体育课既有技能的掌握也有知识性的讲解,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信息技术在不同场景的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同[7]。怎么运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分层次和水平。例如,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在拥有数据监测设备的基础上如智能手表的应用;不同的场景运用方法就不同。但是从大的课程环境来看,信息技术的融入让体育课程可以向更广的区域辐射[8]。无论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归根到底是为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而在教学中务实地贯彻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不会偏离教学的宗旨,因此要时刻牢记并认真贯彻。

(三)培养教师队伍的微技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微课堂设计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固守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少有突破和创新,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创新变得可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除了积极转变观念,还应加强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信息素养,设计并开发针对性强且教学内容丰富的微型课程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地学习[9]。另外,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也是确保开发的体育微课可以有效发挥其效果。

(四)虚实结合、融合互补,处理好微课堂和传统体育课堂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但是在教学中它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教学还是传统手段占主导,这跟目前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的配给不足有很大关系,过渡到多媒体的有效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课堂与微课堂不是排斥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利于学生学、利于教师教的面向全体又兼具个性化的教学体系。我们将传统体育和体育微课堂的关系,分析如下表所示。

体育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分析表

三、体育微课堂的校本实践

乘着技术的浪潮,我校体育教师积极尝试、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方式,以跆拳道礼仪教育、立定跳远等微课的制作为例,在充分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下纷纷开启了让信息技术走进体育课堂和日常训练的探索。在微视频设计过程中,将体育知识、技能和情感融入班级活动、大课间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创设多样化的真实教学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主动学习,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微视频的应用中,既要借助微视频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要充分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给个别学生亲自示范、指导纠正,真正贯彻微课堂的一体化目标,实现学习者全体、全面和个性的发展。当前所制作开发的微课主题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解决程序性技术问题的微课、解决陈述性知识问题的微课和面向情感培育导向的微课等。

(一)解决程序性技术问题的微课及其应用

下面以“立定跳远”微课为例,分析面向解决程序性技术问题的微课及其应用,凸显信息技术植入体育课堂的效力。

立定跳远是小学生跳跃动作教学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意义,它包括摆臂、蹬地、腾空、落地四个环节。该技能的教学重点在于两脚用力蹬地起跳,动作配合协调;难点在于双脚屈膝缓冲,轻巧落地。在传统的教学中,必须由教师一遍遍演示,可往往教师已跳得满头大汗,仍有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该项技能。原因在于动作的转瞬即逝和容易受突发状况影响等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不能全方位集中注意力观摩教师的动作。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创新手段,就可以较好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学生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反复学习直至掌握。

情感化设计微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微课的应用效果[10]。体育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动作分解,并即时生成视频播放,纠正错误动作,再通过优秀运动员视频展示,进行情感教育。环环相扣,巧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对于一些动作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老师可以多次播放微视频,让学生领悟动作要领,同时还可以留心拍摄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对比,一目了然,教学效果可观,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也迎刃而解,远远胜过教师口头上的再三说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兼顾了一些悟性和运动技能不是很好的学生,努力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解决陈述性知识问题的微课及其应用

下面以跳绳中的“选绳”微课为例,介绍面向陈述性知识的问题解决的微课及其应用,展示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课堂的魅力。

很多人喜欢跳绳,不仅因为它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健身方法,也对视力有很大地改善作用。它还是小学体育课中必修的一个项目。跳绳虽然不是一项很难掌握的运动技能,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跳绳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教练仔细观察学生的选绳过程,发现很多学生自选的绳子并不科学。绳子的长度过长或过短、手柄的长度和粗细、绳子的材质等都会影响跳绳时的能力发挥。在这方面,信息技术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最简便直观的方式教会学生科学合理地选绳。我校体育教练事先选了三位学生作为示范,录制成视频,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选绳方法。通过微课视频清晰明了地展示选择合适长度、材质等的绳子的重要性(如图2所示)。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明白选绳方法,免去了教师一遍遍地口头讲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2 面向陈述性知识呈现的《选绳》微课

(三)面向情感导向的微课及其应用

下面以跆拳道礼仪教育微课为例,介绍面向情感导向的微课及其应用,展示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课堂带来的辐射力。

体育课是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指导目标,但是体育精神丰厚值得挖掘与传播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关注[11]。“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礼仪宗旨,其中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基本精神。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不再是以单纯的说教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入手,从严格的礼仪教育入手,让学生将习得的运动礼仪自觉地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格。产生群体效应的有效办法就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学校跆拳道教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录制学习跆拳道必需掌握的礼仪规范,分步骤、有重点、有讲解、有提示地展示跆拳道运动崇礼的道德传统。通过直观的视频播放,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信息技术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集于一身,生动直观,吸引人眼球,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广罗互联网分享的有益信息,还可以极大开发课程资源,让师生的视野都得到扩展,紧跟时代脉搏,做一名时尚的体育达人。

跆拳道礼仪微课堂的具体适用场景有班队活动、实体教学、个性化学习、在线教育等。学校尝试把微课程作为链接特色项目与特色文化的桥梁。跆拳道礼仪微课堂融入班队活动、大课间活动,并使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一学期用两个课时来落实。如在课程一中,了解鞠躬的含义是:尊重、礼貌、友谊、谦逊、感谢,进而让学生讨论如何把跆拳道的“鞠躬”礼仪运用于生活,运用在日常校园生活的细节中,践行“尊师重道”过程中,懂得行鞠躬礼的场合与使用方式;在课程二中,深入挖掘“礼仪”的内涵和外延,上课礼、军礼、队礼、站姿、坐姿等教育,让其如涓涓细流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最终期望实现的是使跆拳道礼仪来源于课堂,最终回归于生活,内化为品质。

四、结语

发展空前的大数据时代,不断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诞生,体育课程也可以一改多年固守的传统模式,扩大了创新空间。微时代大背景下通过体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将体育课程划分为入门级、提高级、竞技级并制作成系统的若干微课,使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难点重点的讲解也清晰明了,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课内课外的学习有了连接的广度和深度。体育课程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求真务实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1]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微时代.[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0J-2q_7fasmaw2YiyJ0ErC0iieLnA8KwRiaz_2NjZkQcS5xsQy7NpEF2Du_DywWzqwdNRJ93WNuktDzYE5Fta,2014-12-20.

[3]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18/08/11281799_254704319.shtml,2011-12-18.

[4]关硕.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9-71.

[5]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DB/OL].http://www.jyb.cn/china/gnxw/201404/t20140425_579400.html,2014-04-25.

[6]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7]Cimin Liang,Maijiu Tian.Six features of modern sport frontier technique innovations[J].Procedia Engineering,2010,2(2):3417-3422.

[8]杨新.论信息网络时代的体育教学[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2):63-64.

[9]王春燕,潘绍伟,金玉.比较国内外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1):18-20.

[10]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329):101-106.

[11]Núñez Juan L.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portsmanship:mediating rol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J].Perceptual amp; Motor Skills,2009,108(3):681-692.

叶敏:小学高级教师,校长、书记,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教学(yemin1963@126.com)。

2015年9月15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New P.E.Class in Microage

Ye Min
(Primary School of Jianshe Liu Road,Yuexiu District,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In the ever-changing development ti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s constructively signi fi cance to fi gure out how to make the P.E.class that has been overlooked by traditional education norms,and how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P.E.class and to turn it into one beloved by and bene fi t pupils.“Micro Course”,with its completed and elaborated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design,is penetrating into more and more classes to propel re-construc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m and to satisfy growth needs of various students.In this paper,a teaching design features “integration,double mainlines,triple combinations and multiple dimensions” for innovation of P.E.Class in the microage is illustrated,and with examples of “standing long jump” and “taekwondo etiquette education”,strategies of P.E.class reform in the microage are explored and summarized.

Micro Course; P.E.Class; Teaching Reform

G434

A

1006—9860(2015)11—0127—05

*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信息时代体育特色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YQJK005)成果。

猜你喜欢
跆拳道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嘻哈跆拳道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嘻哈跆拳道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