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印砖

2015-11-28 16:48周建清
雪莲 2015年8期
关键词:福寿青砖张生

周建清

一块青砖,方方正正,不会有什么奇特之处让人留下更深的记忆,这是我儿时的认为。然而,有一次去邻村游玩,看见一块人家丢弃的砖,上面有福禄字样,觉得十分有趣,也就改变了记忆里对砖的印象。后来,出去读书了,看的建筑多,才发现原来有印记和图案的青砖是很多的,只是没有去留意罢了。

随着关注程度的深入,目睹了很多有图文的青砖。我大体将其可分两类,一是文字类,多为福寿砖,砖面凹形,正面阳刻“福寿”二字,字体有楷体、隶体;还有的砖,砖面有长宽不等的边框,正中阳刻“福禄寿”等字;还有葫芦图案的福寿砖,即葫芦内刻“福寿”字。此外还有目前较少见的阳刻“文儒寿星”、“状元及第”、“光前裕后”字样的砖。二是图案类,如钱纹砖,砖一侧刻三个钱纹,钱纹砖出现的朝代在晋到五代之间;雕刻最精细也较少见的是一块“鲤鱼跳龙门”的砖雕图案砖,砖面四周有边框,框内阳刻着跳跃的龙、鲤鱼及水纹、亭子等等。来到锦溪工作后,对于砖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镇上有古砖瓦博物馆,有朋友来,常带他们去馆内参观。馆内珍藏的珍品很多,历史最久的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考古界称之为“红烧土”的良渚文化遗物,非砖,但可称砖之雏形。还有一块秦代望夷宫的装饰砖,图案花纹最是完美,砖面呈黄褐色,镌刻着四形回文,线条简洁流畅,透出一种古朴的沧桑之美。最夺目的是西汉墓室砖,砖面菱形纹饰十分精美,中空而壁薄,轻叩磬然有声,据说可以与琴声产生共鸣,使琴声更加悠扬动听,故称之为“琴砖。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块晋代古砖,上有一清晰的掌印,从那凹陷程度看,那是一只肌肉发达而有力的手,所以可以断定是一只劳动者得手。为此我曾经写下过一首诗:“没有秦那么遥远的历史/没有青铜器般精巧的技艺/作为一点历史/一块普通的晋代青砖/在窑乡留传/凹陷的痕/凸现有力的肌肉/偶尔的工间游戏/留下了粗糙的手迹/无意间/向后世证明/历史/正是由这样的手创造。”

其实关于青砖,除了图案,印有手印的还是挺多的。在古代,凡寺庙、州、县所在地或名胜处,均有塔建筑。唐宋时期盛行的修塔建庙之风,一些烧制建塔之砖的工匠,将自己的手印按在了每一块塔砖上,以此记数,表明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容他人窃为已有,如沈阳出土的太清宫,砖块上的手印主要是用来记数取得报酬。还有负责工程的官员,把自己的手印印在砖上,作为签名,表明对工程质量的一种肯定和负责。近年来出土的墓葬,也一再地证明了这一点。

我不是做专业研究的,只是觉得有一点好奇,我只在乎手印,认定那是一种工间游戏什么的。为此我自然想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关于青砖上手印的美丽传说。

与莺莺初次谋面的张生,被莺莺的美貌和气质所吸引,完全顾及不到读书人的矜持与本分,向回廊深处的莺莺追逐而去,莺莺情急之下一不小心跌倒,左手在回廊的地砖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千百年来,蒲州一带的民间仍流传着:“日当午,塔影中,塔下张生戏莺莺,莺莺回头望张生,一跤载倒地流平”的传闻,现在很多来到普救寺的妙龄少女都要将自己的手印与砖上莺莺的手印重叠,说是这样就能找到像张生那样的如意郎君,这时的手印成为了缘份的象征。

莺莺小姐的手印我没有亲眼目睹,但是,那一刚一柔,两个手印,两块手印青砖,在我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给予我一种对于历史无限的遐思。

猜你喜欢
福寿青砖张生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拌嘴
青砖茶 良心做——湖南伟仁永巨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雷打冬
雷打冬
千年回望福寿沟
张生题字喻客
功过 朱福寿
历史建筑中传统青砖等温吸湿性能比较研究
睡前福寿操 改善睡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