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法论视角下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作品解析

2015-11-28 19:49张桃
雪莲 2015年6期

张桃

【摘  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高铭先生实地走访考察的访谈手记,它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对精神病人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文章客观叙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写作背景,结合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了作品的写作手法。通过对作品写作手法的解读,更加深刻地解读这部文学作品所反映出的独特的世界观。

【关键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方法论解析

中途分类号:I206

一、作者及著作内容介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原文题目为《精神病人的世界》,是我国学者高铭所著。高铭于1974年在北京出生,初二时由于某种原因辍学,尽管学业没有完成,但是他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无论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能激起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高铭本身并不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一些精神病患者,这群特殊的人引起了他的好奇,于是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关注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以自己的视角解读精神病人。每一次走访和谈话他都记录在册,经过整理于2010年2月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第一部文学作品,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它采取访谈录的形式对处于精神边缘的人进行了跟踪调查,文章选取了48个案例,通过与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谈话,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文关怀的时代主题,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作者开始满怀激情地询问身边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然而很少有人能认真说出答案,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作者这种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表示:你疯了吗?这正是普通人和有心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总是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问题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但现实并没有给他满意的答案,带着深深的疑虑和好奇他继续苦苦追寻,就在他百般迷茫的时刻,一位精神科医生给了他灵感。从医生的口中他知道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人,也就是我们眼中的精神病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带着复杂的心态,作者走进了他们的世界并听闻了他们的所想和所见。文中描写的这群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和举止,乍一看和芸芸众生并没有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说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话语,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观察着这个世界。最终这个萦绕在他心头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立的意识,有自身对世界的看法。

二、作品方法论分析

文学作品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作家心灵的独白和精神家园,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文学修养塑造出独特的写作风格。既有辞藻华丽、波澜壮阔的写作手法,如西班牙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此特点,也有简洁平淡的创作风格,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朴实无华的地方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真实状况以及几个平凡人不同的命运。作品充满着乡土气息,毫无华丽辞藻渲染,却感动激励着几代人,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这些都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篇小说、一部电视剧、一本文学作品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都要立足于现实,从现实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小说、电视剧的主角也许就是现实中某个人的原型,当然它们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都会超越现实。《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亲身访问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克服身体和心里的障碍,同时和相关机构努力协调,与数百名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等边缘人进行近距离接触,通过访谈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作者在介绍第一篇《角色问题》时,描述了一个患有狂躁症的病人,作者与其共处一室,但是害怕他病情发作只能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进去,并且保持两米的安全距离,文中诸如这样的场景有很多,可见作者为了接近这些人群,有时甚至要冒很大的风险,必须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结束了访谈,最终在2010年经过加工整理出版了此书。正是作者长期接触这些特殊人群,深入了解他们,才形成了自己对这些“非正常人群”的新的认识。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发展,实践促进了认识的深化发展。我们作为读者尽管没有直接进行实践活动,但是通过作者的实践我们间接的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新的见识。这些间接经验也是促使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矛盾,同一事物内部也存在着矛盾,正是在矛盾运动中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中的特殊人群,他们的行为在正常人看来是怪异的,很难理解一个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相对于正常人来说这些人就是“非正常人群”,不管是哪种人群,他们共同存在于社会中,组成矛盾的双方。这一小部分群体由于其特殊性成为作者关注研究的对象。而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每个个体又存在着特殊性。在作者笔下,有形形色色的性格,印象深刻的比如:有一个19岁的漂亮可爱的女孩,在她脸上透着率真和单纯,而对她的说明是她有臆想。在和她谈话中她总是好奇地盯着作者看,在她眼里面前的作者就是只蝴蝶,她能把每一个人看成是各种各样的动物。也许太离谱了,也许她就是比一般人有某种特殊的感觉,不管怎样,这就是她眼中的世界。当然还有一些性格迥然不同,一个患者总是在不停地洗手和洗澡,似乎已经到了一种发狂的地步,只要没人阻拦他会利用一切可以消毒的液体或者物品,不计后果地涂在身上。一般人很难靠近他,万一不小心在他面前咳嗽、打喷嚏,他会下意识的躲开,然后逃走。最初以为是严重的洁癖、强迫症,后来才知道,在他的世界观里,人是细菌的奴隶,细菌奴役着人类。在这些人眼中有不同的对世界的看法,听起来似乎荒诞不羁,但正是对这些特殊的个体的研究,才丰富了对世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方式,不管认不认同每个世界观都值得尊重。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立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统一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本书的名字《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想也是作者有启发意义的经过深思熟虑的题名,“左”和“右”,“天才”和“疯子”就是两对矛盾,“天才”和“疯子”分别作为矛盾的一方,它们是对立的,是天才就不能是疯子,同时这两者又是统一的,互相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作者笔下的许多“非正常人群”,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许多是我们正常人无法理解的,也许是很离谱的,他们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或者是疯子。然而不得不承认,某些人确实有着惊人的天赋。文中,在讲到角色问题时,案例中的主人公坚持认为自己是一部书的主角,同时也是作者,而其他人只是他小说的一个人物。在与他谈话结束后,大约半年左右他出院了,作者在医院见到他,他主动靠近高铭,并且低声细语地问道: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桌子吗,示意高铭看桌子的底部。在那张桌子底下居然是第一次见面的日期以及一句话:半年后离开。似乎很不可思议,也无法理解,究竟是怎样的谁都不知道。只能说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这些被认为很荒诞的观点成为了现实,只是我们现在还不能解释,那么这些所谓的疯子其实就是天才,只是需要得到实践的证实。天才和疯子只是一步之遥。当然说天才科学家往往被人认为是疯子,但并不是说疯子都是天才科学家。作者写这本书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呈现了多种多样的世界观,矛盾的辩证的看待这个特殊群体才是该有的态度。

社会实践和矛盾的方法论是本书体现的最大特色,小说、诗歌、散文、影视等文学艺术形式都源于生活,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精加工,文学创作也必须坚持这两大方法论,才能深入读者内心,做到生活化、平民化和现实化。这部作品反映出的方法论观点,既可以为文学创作带来灵感和思路,也对人们的世界观有所触动,同时使文学创作更多的体现人文情怀,关注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人民出版社,2009年

[4]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年

[5]周忠厚,邹贤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潮发展史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